APP下载

大女人可以温和而天真

2016-08-25汪隽琪

家人 2016年8期
关键词:前夫陪伴重庆

汪隽琪

离异、受伤、官司、创业、身份歧视……用笑面对生活的种种不顺,以挑战逆境来充实自我,是70后大女人的法宝。

一波三折的新生活

2000年,曹燕姿在全国首家青少年素质教育机构、深圳红太阳培训学校当老师。结束千禧年最后那期夏令营时,她面对大海发誓:5年后一定要回重庆,让家乡的孩子体验深圳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

5年后,她结束了十年的婚姻,带着4岁的女儿只身从深圳回到重庆。和所有的单亲母亲一样,她很快适应了一边工作一边独自照顾孩子的新生活。

第一份工作是给一家体验式培训公司做企业管理培训导师。进入那家公司的原因是:可以组建重庆第一家专业的青少年体验式培训机构。

她很享受这份工作,一年半以后,在一次夏令营户外基地勘查时,因为天雨路滑扭伤了腰,造成三、四、五节腰椎错位,医生告诉她:“即便以后痊愈了,你也不要再从事户外运动,连单手提东西都要避免了。”

不能做培训导师,那就转行吧。她应聘到一家知名传媒集团做记者,关注中国家庭随时代发展而出现的变化。为孩子和家庭做些事情,她觉得是自己这辈子的使命和目标。

事业刚刚有起色,波折又起。在与前夫的离婚协议上,因为自己暂时没有稳定的收入,她以让出女儿的抚养权换来教育权:“女儿在6岁以前最需要母亲的陪伴,所以在孩子上小学以前,都由我抚养。”谁想在孩子上小学后,前夫从深圳追到重庆提出复合。谁不想孩子能在一个健全的家庭里长大呢?曹燕姿给了对方一年的考察期,默认了前夫把他母亲接来重庆照顾孩子的决定。

考察期到第八个月时,前夫突然消失了,留下6岁的女儿和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在重庆。多方打听后她终于得知:对方去了福州一家网络游戏公司当副总。“可我有给他打过电话,他说在出差。 ”

她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为了要回孩子,曹燕姿铁了心跟前夫争抚养权。此时和两年前不同,她有自己蒸蒸日上的事业,有自己的人脉,有信心打赢官司。可一审判决下来,她败诉了。

失望是肯定的,但她很快又鼓起劲:不怕,好事多磨,再来就是。官司打了一年多,7岁的女儿为了能回到她身边,亲笔给法官写了一封信,信开头便是:“妈妈说了,‘虽然我们家现在很简陋,但我们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这句话感动了法官。

最难的都过去了,还怕什么

“曾经我最怕的就是失去女儿。”曹燕姿微笑着告诉记者,此后不管事业上再怎么难,她都觉得自己能迈过去:你连女儿都能要回来,还有什么能打倒你的?

坐了两年办公室,她感觉自己浑身发痒,“天生是坐不住的人。”加上一直向往在教育领域发展,曹燕姿辞职创办了一家教育机构。她到学校和各个机构办沙龙讲座,跟父母和孩子们互动,成为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每一场活动下来,她都颇有成就感。

只是创业容易守业难,一个女人单枪匹马更艰难。

创业初,她经一位朋友介绍,和一家少儿英语机构合作了半年。结果因为双方理念无法统一,产生严重误会且协商无果,最后还以莫须有的罪名闹上了法庭。“我和法院真有缘。”她打趣自己。

这场官司让她身心俱疲,公司也受到重创,不得不中止了许多工作只维持基本运转。她意识到:是该休息的时候了。她不再出门,全心陪伴女儿,也内观自己。每天在家里做饭菜、做缝纫、做手工编制,在假期就带着女儿出去旅行。

经过半年的休整,她选择向大公司取经。曹燕姿进入一所全国连锁的儿童摄影集团,负责旗下的公益项目。从项目策划到招募每周活动的参与者,她全程跟进。从为别人工作到创业再回到下属身份,快40岁时她重新以新人的姿态进入职场,在重新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过去被忽略的东西,“人有的时候要慢一点,不要那么着急。”

更傻的事我都做过

因为对生活总是充满温柔和激情,她愿意去接触更多的单身男性,却没想过社会对单亲母亲的歧视会严重到这种程度。

37岁时,她谈了一段姐弟恋。但身边的朋友大多不看好,并担心她会因此受伤。“为什么我不能再有一段感情?”她从不觉得自己丧失了获取幸福的权利。

这段感情还是以对方家庭的强烈反对告终。她表示理解,甚至还安慰了沮丧的前男友:你父母是对的,我也是个母亲,我理解他们的心情。

分手时,对方对她提出请求:“希望你能找到一个好男人,未来过得快乐和幸福。”她答应了,开始接受相亲,可最终无果。

没有了爱情,她还有那么多友情。几乎每个和她接触过的人,都对她的乐观、宽容以及对生活的认真经营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她与一群朋友分享自己当时的心情: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这个年龄的女人就该放弃寻找自我,过一种让旁人都同情的生活才符合身份。“所以我们更不能否定自己。”爱自己,活得比旁人都好,就是对那些舆论和有色眼光的最好回击。

成长永不停歇

曹燕姿永远都记得自己陷入生活低谷时,一位忘年交送给她的话:“你记住,天永远不会塌,天上还有太阳月亮和星星。”

如今,她的事业逐渐走上正轨,邀请她去授课、做讲座、帮父母定制孩子成长计划的朋友越来越多。

与财富相比,她更渴望做的是以积极的教育理念影响更多的人。“首先我是一个母亲,其次我是更多家庭的成长陪伴者——陪伴一批批的孩子,直到他们长大。”她这样定义自己。

这两年,这个自强的女人拿到了NLP国际高级执行师的资质。她也成为女儿最好的学习榜样。小学四五年级时,女儿梦想当医生、当特种兵、当老师……做母亲的统统表示支持:“虽然理想看上去很多,但那都是女儿的,我支持她在各个方向上都去尝试。”小学六年级,女儿突然很严肃地告诉妈妈自己将来想做一个心理咨询师,能有一个工作室,在那里帮助很多人。

“她的成就感来源于帮助人,这点像我。”她得意地自夸。

经历过生活的跌宕起伏,她已经更趋近于理想中的自己:成熟但不世故,对待任何变故都不偏激,不放弃,“做个温和而坚持、永葆天真的大女人。”

猜你喜欢

前夫陪伴重庆
让时间医治我心头的伤痛
人格侵权禁止令:不准前夫网络暴力
重庆客APP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陪伴
和前夫离婚20年再见面仍是朋友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