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周时期青铜器造型特征及设计启示

2016-08-25祝燕琴宋文蔚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关键词:系列化青铜器器物

祝燕琴 宋文蔚(江苏理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商周时期青铜器造型特征及设计启示

祝燕琴 宋文蔚
(江苏理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商周时期青铜器造型艺术的成就是辉煌的,其中蕴含着大量可供后人参考的设计智慧。本文从设计的角度对商周时期青铜器造型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其所蕴含的现代设计启示,旨在为现代设计提供一种思路的借鉴。

商周;青铜器;造型特征;工艺美术

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无论是制作还是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凝聚了古人的设计智慧,代表了商周艺术中造型与装饰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传统艺术的精华。研究我国的传统文化精华,保持我们的文化特色在现今的全球化背景下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把握住自己民族的文化精华,再结合不断发展的科技技术,才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

一、商周青铜器的造型特征

从设计上看,青铜器从造型到装饰都是商周工匠艺术家在特定社会政治、观念和审美的要求下做出的设计创造。商周青铜器的造型庄重、灵动、敦厚、大方,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那些器皿身上感受到历史的震撼力。[2]青铜器的造型特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丰富多彩的造型

在青铜器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造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化。每一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色。一方面是青铜器的种类繁多,甚至有些品种只是某个时期所独有的;另一方面是每个种类的器型在不同时期会有一点变化或形成统一的特征。在这样的发展变化中,商周的青铜器不仅形成了丰富的品种,而且形成了多样的器型,通常一个种类有多种造型。商周青铜器的器型主要有三大类别:几何形态类、象生形态类和综合形态类。

(1)几何形态。无论是什么种类的青铜器,外形最常采用的是几何形体。比如鼎,有方鼎、圆鼎等。不同的器物都有各自不同的造型,其设计的主要考量就是器物的功能性。就容器来说,由于容器的主要功用是盛放物品,所以容器一般都设计成圆形,其设计考量就是圆形器物的容量最大,加工也方便(图1)。商周青铜器的器形还有一些是圆柱体的形态,比如尊、壶等的造型,另外也有一些以球体、椭圆体为主的造型。同样爵、尊等酒器,也因其功能而造型各异。

(2)象生形态。象生形青铜器,就是仿照马、象、牛、猪等动物形象设计而成。象生造型的青铜器皿,从造型的角度而言,其本身即是一个雕塑艺术作品,准确地说,是雕塑艺术与设计艺术、工艺结合的产物。这种类型的青铜器,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写实形的,如西周中期的驹尊(图2)以写实的方法作造型设计,设计者选取年轻小驹为象生对象,马驹除钮、腹上饰有囧纹外,无其他纹饰,小马驹昂首站立,垂尾竖耳,体矮颈粗,年轻壮硕,如实地表现了当时马的体格特征。第二类象生形态是采用非现实动物做造型,其造型看起来像是某种动物但却不是真正的这种动物。比如在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妇好觥(图3),鸟兽合体的外形,从前面看像一只腾跃的猛虎,从后面看是一只站立鸱鸮。第三类是装饰性的象生设计,这是流行于商周时代,起主导作用的一种设计风格。商周时代大多数的青铜器都是这种设计和装饰风格,如妇好墓的枭尊(图4)。

(3)综合形态。综合形的设计结合了以上两种类型设计的特点。比如商代的四羊方尊(图5)为方形,在方尊的尊体四角上各有一只挺立的羊做装饰,并且羊头伸出尊体,在腹部和圈足上各置羊的身躯和腿蹄,与尊体合为一体,又可以看出四羊对尾分两边站立,仿羊的造型和容器设计巧妙地结合。整体造型显得高大俊挺,散发出蓬勃向上的活力。再比如商代羊尊(图6),异曲同工,将羊的前躯置于尊体左右,中间是一个扁壶,支柱是四足,这个青铜器也是将动物造型与几何形相结合设计的案例。

2.系列化的造型设计

从西周中期开始,青铜器设计呈现出系列化的发展趋势,列鼎(图7)就是我国最早的系列化设计的产品。西周由于对于礼制的重视,所以对于鼎这种被用作标明使用人物的身份级别的重要礼器的造型和组合极为重视。如《周礼》曰:“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3]天子要使用九鼎,假如九鼎造型各异则缺乏整体感,如果九鼎造型过于一致则感到单调。这种礼制和使用的需要就促使鼎的系列化。这种系列化的形式在西周早期是造型、纹饰、大小不同的组合,到了西周中晚期,鼎的组合方式为造型、纹饰基本相同而大小依次变化。作为饮食伴奏用的乐器也是系列化的设计,例如曾侯乙墓出土的一整套编钟,包括大小甬钟46件,纽钟18件,共64件,悬挂在铜木结构的钟架上。[4]

图1 网格纹鼎

图2 驹尊

图3 妇好觥

图4 妇好枭尊

图5 四羊方尊 

图6 商代羊尊

图7 列鼎

图8 方彝 

图9 兕觥

图10 鸟兽尊

图11 青铜酒器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不仅有列鼎这样同一品种的系列化,还有同一家族不同品种的造型系列化,其系列化方式有的统一基本形,有的统一铭文和纹饰等,形成整体化的家族产品的系列化风格。如图8-10中的一系列酒器造型,有方彝、兕觥、鸟兽尊,其器型的主体纹饰基本相同,虽然保留了不同品种的产品特点,但家族特色非常明显。

由于器物造型成为系列化,其在使用时给予人的审美感受又与单体的造型不同。[5]因为多个单体组合产生了高低错落的变化,器身部分有直线的,有内敛、外展的各种弧形;器口部分有敞口有收敛,有圆形、椭圆形、方形,有的有盖,有的无盖,有的是鸟形捉手;足部有柱足、圈足。从各个角度看,都不会雷同、单调的感觉(图11)。

3. 独具匠心的构思

商周青铜器造型丰富、品相繁多。由于在青铜器制作的过程中采用合范法的方法来铸造,一般一个范只能铸造一个器物,很少有造型完全一样的青铜器,所以每件青铜器构思巧妙,造型独特。比如作为酒器的青铜卣,在保证一定的贮酒功能之外,工匠艺术家们设计出了各种不同的造型,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陕西宝鸡出土的鸟纹卣(图12)就是一件造型设计极为奇特的作品,卣之提梁比一般的要宽厚,两端饰有龙首,梁面上还饰有小牛首,横跨于卣口之上,更特别的是还设计了四只突起的长角在腹的上部,使整个造型别具匠心且透着神秘。

二、商周青铜器造型设计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图12 鸟纹卣

1. 注重器物的功能性

在设计学中,功能既包括实用功能,又包括社会功能、审美功能等。对于器物制造的目的是“用”的观点是我国商周器物制造的基本看法和基本特征。[6]在《周易·系辞上》中就提出“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的观点。[7]这在商周青铜器中有明显的表现,如不同的青铜器有不同的功能,就体现了这一点。鼎是用来煮食的,所以初期的鼎壁比较薄,容易导热。鬲是食器,所以做成大口,以便拿取或放置食物。再比如酒器的设计,从器形上来看,酒器的造型主要为圈足器和三足器,设计成这样的造型的考量是基于使用功能,因为酒需要加热,所以将足部设计成三足,可以比较方便地在器物的下面生火加热。考虑到贮酒器重心的稳定性,所以在贮酒器的下面加了圈足。

罍是一种大型的盛酒器皿,为了能够更好地贮存酒,罍的口部设计为往内收的口,并且在口的上面有盖子,这样酒就不容易挥发掉,在器物的腹部有两个耳朵和面鼻,可以在上面系绳子,穿扛子抬着走,便于搬运。再比如牛形铜觥(图13),造型是一只水牛的形象,牛的头部和背部都是盖子,腹部用于装酒。在牛背上有一只老虎,这只老虎是一个装饰,同时可以作为抓手,其造型与功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了优良的设计思想。

商周青铜器的很大一部分的设计考量是其社会功能,比如殷商晚期作为礼器的后母戊鼎,其厚重典雅的造型和恢宏的气势,把礼器的功能展现得淋漓尽致。有些青铜器在实用的基础上,还考虑到了审美功能,比如四羊方尊(图5)就清晰地体现了商周青铜器独特的艺术审美功能,器形上两只羊的身体共用一个头部,这种方法表达出的器物形态的真实感更强,具有非常好的立体效果。再比如方觚(图14)为方形,大敞口,体形瘦长,方觚的上部分与下部分为4个弧面,器物的四个棱边和中间的部分有8条扉棱,弧面和弧线的扉棱使器物造型呈现出了优美的曲线美,在方形的刚劲中充满着活泼,具有一种既优美又生动的感觉。

2. 仿生设计手法

商周青铜器,有相当一部分造型采用了仿生的设计手法,即模仿动植物以及其他自然形态的造型,并且许多仿生造型,其本身具有深厚的意蕴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古人在创作青铜器造型中所蕴含的仿生意识。

青铜器仿生的对象有牛、猪、马、象、犀、虎、枭、鸟、鱼等,仿生对象的选用也表现了人类对这些飞禽走兽的崇拜, 希望通过这种模拟自然的方式获得神灵的保佑, 希望拥有这些动物的力量, 能够为他们的统治阶级地位服务。枭是一种猛禽,俗称猫头鹰,是殷商时期备受崇拜的对象。因此,青铜器造型中模仿枭的器型比较多,有的简练概况,有的写实逼真,个性非常鲜明。例如商代妇好枭尊(图4)整体作站立的造型,表现出英姿飒爽、雄壮威武的神态。

湖南醴陵出土的象尊(图15)则是另外一种设计意匠,其巧妙利用象鼻作流,象鼻朝上伸出,鼻端设计成凤首形,凤冠上有一只伏着的老虎,其从凤口“喷”酒的设计构思非常独特。青铜器造型采用仿生设计手法来设计,虽然是模拟某种自然的形象,但是不是直接地照搬,而是根据器物的不同功能的需要进行夸张、变形、添加等,这样使得造型的形象特征更加明确,艺术感染力也更加强,这种仿生设计的手法将动物形象与器皿的造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既使动物形象的特征突出,神态生动,又使器皿的造型自然合理,这种设计手法是值得现代产品设计借鉴的。

在仿生造型的青铜器中,工匠们还经常采用双关互借的设计手法,使青铜形象更饱满、更具神秘气息。比如妇好枭尊(见图4),形似一只蹲踞状的枭鸟,鸟有双足,昂头挺胸,鸟尾的下垂处作为这个尊的支点,形成三足鼎立的感觉,不仅使该尊显得沉稳,也展现出鸟的强悍与雄壮。该青铜枭尊也利用了这种双关借用的手法,如鸟体后面,用尾部的三角形转折,在羽翼交合的地方和尾部又别出心裁地塑造了一只展翅的小鸟,从侧面看,小鸟与大鸟的羽翼合为一体。这种双关借用造型手法可以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现代工业设计师可以借用这种设计手法设计出造型独特的产品。

3. 人机工程学思想

在商周长期的工艺实践中,人们对于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与工艺造物的关系是相当关注的,有的甚至是自觉的。在战国著名的工艺论著《考工记》中就对器物宜人性的考究有精彩的论述。

在商周青铜器的造物活动中,工匠艺术家设计考虑到了人与器物之间的关系,即如现代的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性和人们的使用方式出发来制定不同青铜器的尺度。比如在当时,人们坐的方式是席地而坐,所以案(图16)的高度要适合人们的使用。还有青铜簋,是用来盛黍稷稻粱的器皿,大多数簋都有一个与簋身相连的器座,这个设计也是基于当时的生活方式是席地而坐,还有一些器物的圈足的设计也是基于这种考虑。

三、结语

商周青铜器造型艺术的成就是辉煌的,承载了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财富,蕴含着大量可供后人参考的设计思想及设计精髓,对今天的设计具有积极的启示。研究青铜器的设计特征和文化内涵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代设计师应该具有自己的民族意识、文化立场,遵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努力汲取商周青铜器造型艺术的精华,为今天的设计所用。继承不是目的,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是我们的方向。

图13 牛形铜觥

图14 方觚

图15 象尊 

图16 嵌错龙凤方案

[1]祝燕琴.中国古代灯具造型艺术研究[J]. 包装工程,2009(8):120-122.

[2]马承源.中国青铜器[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3]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4]李先登.商周青铜文化[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

[5]王朝闻.中国美术史[M]. 济南: 齐鲁书社,2000.

[6]李泽厚. 中国商周思想史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7]秦磊.大众白话易经[M]. 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J526

A

1003-9481(2016)01-0074-04

祝燕琴(1976—),女,江西上饶人,硕士,江苏理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设计艺术史和工业设计的教学与研究。

宋文蔚(1992- ),女,江苏南京人,主要从事艺术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系列化青铜器器物
系列化主题制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开展系列化阅读指导 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东风猛士军车立足未来战场需求实现系列化车族化平台化
液压支架设计制造系列化研究
认识“晋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