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
2016-08-24杨蕙
杨 蕙
浅谈地方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
杨 蕙
地方文化艺术,是“一方水土”悠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这一方人士智慧的结晶。其所具有的独特地方文化艺术元素,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华夏文艺大花园中的璀璨奇葩。其传承与创新的学问,很值得今人花大力气去学习研究。在此,本人就地方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略述感悟,以求教大方。
一、地方文化艺术的传承价值
地方文化艺术,是方言区域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她在亦父亦师严苛的传教下,一代又一代在发展中往下传。使独特的稀缺地方艺术,以非物质形态,从远古一直流传至今。她集本方言区域人的精神面貌、道德取向、村歌民谣、人文风俗于一身,浓缩了本区域古往今来感天动地的人和事,予以颂扬与传播。在本方言区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得以生存与发展。地方文化艺术的传承价值有三。一是“一方水土”古人们对地方艺术之大美的创造精神;二是对地方文化艺术发展的自觉与自信的精神;三是为繁荣地方文化艺术,“以艺养艺”自食其力的精神。
本人在参与“玉山班”传统剧目《目连传》的学习改编期间,深感地方戏曲艺术技艺博大精深与前辈们创造地方文艺的艰辛与不易。如《目连传》演绎技艺中的:矮八刀、望乡台、滑油山、翻九娄、哑背疯(独角双色)、锁魂、耍牙、长舌、变脸、投江、吊窗、分尸、滚灯、抬杆、三跳等上百种约定俗成的表演程式。如今已失传很多,遗传下来的部分艺术程式,就显得格外的弥足珍贵。正因为《目连戏》是一门具有传承价值的戏剧艺术,故称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加以保护。特别是艺人们“一日投艺,终身不渝”的从艺敬艺的境界与对地方文艺执着追求的精神,都值得传承。
二、地方文化艺术创新的意义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本性。艺术创新,具体来讲,就是艺术要“与时俱进”,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地方文艺节目内容与节目形式的创新。如今,国家已逐步迈入小康时代,方言区域的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更高的要求与期望,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水平与艺术评论知识。那么,地方文艺的表演怎么把地方文化艺术创新与人民群众的艺术欣赏取向连接起来呢?这就是地方文化艺术创新意义的所在。如何使地方传统文化中“约定俗成”的“不朽艺术程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节目内容“兼容”,并进行百姓化,通俗化,时尚化与特色化的有机艺术创新。这也是地方文化艺术创新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马克思对于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的方式,曾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费尔巴哈像一个糊涂的老太婆,给婴孩洗完澡后,把婴孩和脏水一块泼到门外去了。这句话,对于如何继承传统文化艺术创新很有启示,也就是说,应该倒掉的是传统文化中不健康的脏水,留下的是洁白无瑕,健康茁壮的中国娃。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指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把创新精神贯穿创作生产全过程。”中央《意见》是地方文化艺术创新的指南。将中央《意见》精神贯彻到地方文艺创新全过程之中,才能创作和排演出人民群众满意的文艺作品。文艺工作者必须静下心,蹲下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了解人民群众爱看什么,想看什么,盼看什么,并用自己的智慧与热血,传承发展地方优秀文艺,地方文艺才能创作和生产出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佳品,地方稀缺文艺才能走出地方,走出国门去演绎中国故事的传奇。
杨 蕙:江西省玉山县文化馆
责任编辑:吴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