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偃蹇 玉茗流芳
——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
2016-08-24苏子裕
苏子裕
仕途偃蹇 玉茗流芳
——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
苏子裕
汤显祖是江西省抚州府临川县人。临川是著名的“才子之乡”。汤显祖是继晏殊、王安石之后,临川最著名的思想家、戏剧家、文学家。他的一生颇有些传奇色彩,在重大关节上往往蹭蹬多磨。他才华横溢,久享盛名,但五次赴京科考才取得进士;他抱有济世经邦之志,但仕途坎坷,甚至遭贬、辞职。可是他在历史上传下的美名,恐怕是他生前未曾想到的:辞官归里时他只不过是个七品县令,但在《明史》上却以政治人物入“列传”。他在哲学、文学上功力深厚,诗、赋、文、曲皆能,留下一百多万字的文稿,珠玑漫陈。但最著名的却是他写的《牡丹亭》等四个剧本。最有意思的是,他与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被人称为辉映东方和西方剧坛的两颗巨星。也有人称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
我们且来探寻汤显祖带传奇色彩的人生轨迹及其光辉著作“临川四梦”。
一、汤氏宁馨儿 千里汗血马
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卯时,汤显祖出生于江西省抚州府临川县城文昌桥东的文昌里汤家大屋。
汤家是临川有名的书香门第。高祖峻明,邑庠生,明成化二年(1466)捐谷赈饥,赐旌表尚义,予八品冠带。曾祖廷用,生有隽才,为名诸生。祖父懋昭,髫龄补弟子员,每试辄冠多士,望重仕林,学者推为词坛上将。父尚贤,弱冠即受饩于邑庠,为文高古,举行端方,建汤氏家塾于城内唐公庙左,立文会书堂于文昌门外,堂上题有对联:“文比韩苏欧柳,行追稷契皋夔”。捐万石以赈荒歉,出千金以修桥梁,尚义而不计利,为乡人所称。汤家藏书甚富,除经史诸子百家外,天文地理各类杂书皆有之。颖悟绝人的汤显祖生长于这样的文人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五岁时就能属对,被乡人誉为“汤氏宁馨儿”。十三岁,从文豪徐良傅学古文词,同年拜泰州学派中坚罗汝芳为师,提学使何镗甚奇其才。次年即补其为弟子员,“每试必雄其曹偶”。汤显祖在三十七岁时,写了一首题为《三十七》的诗,回忆当年这段求学生活时说:“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隆庆四年(1570)汤显祖参加乡试,以第八名中举,当时就有人说:“此儿汗血,可致千里。”“公虽一孝廉乎,而名蔽天下,海内人以得见汤义仍为幸。”
二、铮铮硬骨 坎坷仕途
汤显祖中举之后,满怀济世经邦之志,自谓“历落在世事,慷慨趋王术。神州虽大局,数着亦可毕”(汤诗《三十七》)。然而命运似乎注定了他的仕途坎坷崎岖。他曾五次参加会试,头两次(隆庆五年、万历二年)名落孙山,原因不明,可能是文章不合考官的口味。第三次、第四次会试,则是因谢绝权臣结纳而落第。万历五年(1577)汤显祖第三次参加会试,首相张居正想让自己的次子嗣修得中前三名,派人延致汤显祖及其学友沈懋学。汤显祖不愿依傍权贵以登仕,婉言谢绝,最后连进士也未中。而沈懋学却借此机会位登榜首,张嗣修得中榜眼。事隔三年,到了万历八年(1580),汤显祖第四次赴京应试,张居正第三子懋修及其乡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篆又来结纳汤显祖,“复啖以巍甲”。汤显祖同样不屑一顾,他对友人说:“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洁身自好、正气凛然、绝不趋炎附势的汤显祖在晚明时代充满邪恶与交易的科考中,又一次为了捍卫自已的尊严,落第而归。
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病故,次年追夺官阶。汤显祖的命运开始出现转机。次年,他以第三甲第二百一十一名考中进士。但又因拒绝当时执掌朝政的大学士张四维、申时行的结纳,被排除于“馆选”之外,无缘晋升高位,暂留北京礼部观政。观政生活无所事事,但目睹朝政种种弊端,心中老大不快。
三、奏疏除弊 贬谪徐闻
万历十二年(1584)汤显祖结束了京城观政的生活,被派到南京任职,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南京詹事府主簿、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虽然官至六品,但终究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闲职。汤显祖在南京生活了八年,或秉烛夜读,或漫游金陵名胜,写下了不少诗篇。仕途不顺并没有使他丧失政治视觉,他始终关心国事,与早期东林党的核心人物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李三才等过从甚密,又受记于关心政事民生的名僧达观。五次会试、观政北京、供职南京,这二十几年的科场浮沉及宦海风云,使汤显祖越来越清楚地认识了万历以来朝政的种种弊端。尤其是万历十三年(1585)以来,南北各地,灾难频仍,饿殍遍野。他忧愤交加地写了一首《疫》诗:“西河尸若鱼,东岳鬼全瘦……精华豪家取,害气疲民受。”当时朝廷派遣治理荒政的贪官,却贪污受贿、巧取豪夺,中饱私囊。吏科给事中杨文举治理荒政中秽行骇人听闻,而首相申时行极力为其遮掩包庇,京都无人敢出面揭发。汤显祖对此愤气填膺,但因自己不在京城任职,又非言官,无由进谏。当时边事日紧,申时行委曲求和,主战派万国钦等又身遭贬谪,朝中气氛沉闷压抑。天灾人祸,内扰外患,使汤显祖再也按捺不住,终于拍案而起,奏疏朝廷。
引发汤显祖奏疏的导火线是“慧星”事件。明万历十九年(1591)闰三月,天空出现慧星,被视为不祥之兆,朝野议论纷纷。神宗迁怒于朝中言官,对给事中及都察院六科十三道各罚俸一年。显祖对此事大为不平,当即修了一道奏疏——《论辅臣科臣疏》,揭露了辅臣申时行等僭夺权柄、阻塞言路、拉帮结派、徇私舞弊而败法乱纪的丑恶行径,晋谏皇帝明察朝政、整顿纲纪、切责辅臣痛加改悔、罢斥科臣以儆效尤。这封奏疏,都中正直臣士传诵称快,奸邪之人设法攻讦。神宗听信谗言,认为汤显祖“以南部为散局,不遂已志,敢假借国事攻击元辅”,四月十六日,将汤显祖贬谪到广徐闻任典史。所谓“典史”,不过是县里掌管缉捕和监管犯人的小官。正如唐朝韩愈一样,“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忧国忧民的文人为民进谏,不但不为采纳,反而受到迫害,只不过一在唐代,一在明代,一去潮州,一去徐闻。我国古代文豪为何多是这样命蹇时乖?
汤显祖对于仕途上的这次打击,内心充满愤懑失望,但也感到远离朝廷,对自已未必不是一种解脱。他在给友人帅机的复信 说:“弟去岭南,如在金陵。清虚可以杀人,瘴疠可以活人。此中杀活之机,与界局何与邪?”万历十九年(1591)五月汤显祖取道皖南回家乡临川。是年秋,他由临川出发,经赣州,过大庾岭入粤,至广州,游罗浮山,到过澳门,在十一月到了徐闻。次年即晋京量移浙江遂昌知县。他在徐闻不到一年,但在徐闻县的历史上却是个重要人物。他虽然只是个典史,却被载入《徐闻县志·名宦志》。他虽然只是个管理地方治安的小官,却深受当地人尊敬。他在徐闻讲学,学宫弟子争先北面承学。当时徐闻知县熊敏,对汤十分敬重。汤氏建议扩建贵生书院,熊敏极力支持。《雷州府志》载:“贵生书院——万历十九年,添注典史汤显祖、知县熊敏,共捐资俸,建于公馆东。”书院立有“宋五夫子暨义仍先生牌位”(汤显祖字“义仍”),把汤显祖作为圣人来祭祀。汤显祖北归之前,为贵生书院题写了匾额,并撰写了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贵生书院说》,宣扬“天地之性人为贵”,“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重”、“君子学道则爱人”的哲学和政治主张。
贬谪徐闻的经历,使汤显祖更加贴近人民。南海壮游,使汤显祖饱览南国风光,写下了一些清新美好的诗篇。北归途中,又在端州(广东肇庆)会晤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及其同伴特·彼得利斯神父。这次会晤,虽不知具体晴况,但可想而知,定是一次上好的中西文化交流。可能使汤显祖对西方宗教和欧州人文主义思潮有所了解,对汤显祖追求个性解放的反封建主义思想的演进有催化作用。
四、遂昌循吏 声冠两浙
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四十四岁,任遂昌县令。自当年三月十八日上任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三月弃官归里,在遂昌生活了五年整。他以“仁政惠民”作为治县方针,劝学兴教、扶植农桑、抑制豪强,使遂昌县由“赋寡民稀”变为“赋成而讼稀”(见汤氏尺牍《答吴回民》、《与黄对兹吏部》),一时“醇吏声为两浙冠”(见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
尽管汤显祖政绩卓著,朝中和浙江地方官吏有不少人向吏部举荐他,但却遭到了强权的压制或恶意中伤。当时,汤显祖对矿监滥摊矿税、使矿区人民倾家竭产的情况愤愤不平。万历二十五年(1597),他在《感事》诗言道:“中涓凿空山河尽,圣主求金日夜劳。赖是年来稀骏骨,黄金应与筑台高。”诗中对神宗搜括民财的苛政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表明他对皇帝的彻底失望,促使他与朝廷决裂。他向吏部提交了辞呈,尽管同僚好友多有劝阻者,汤仍不为心动。次年,即万历二十六年(1598)刚过年,汤显祖在遂昌济川桥畔的妙智禅寺小住数日。三月,即挂印归里,回乡隐居,从此绝意仕进,不再复出。
汤显祖在遂昌居官五年,深受人民爱戴。据说,该县有史以来历任县令共一百三十多个,惟汤翁最为受人爱戴。汤显祖赴京辞职,遂昌的官吏和平民还特意赶到扬州钞关苦苦挽留。汤显祖回到临川后,遂昌百姓仍深深怀念他。在汤氏捐俸修建的相圃书院中为汤显祖修建生祠,并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汤显祖六十岁时,派画师徐吕云到临川为汤显祖画像,携归悬于祠内以祀奉。处州知府郑辂思《相圃生祠画像记》赞誉汤显祖“行可质天地鬼神,文能安人民社稷”。清顺治年间,知县谬之弼在县城报愿寺东建“遗爱祠”,主祀汤显祖。现在,该祠已毁,门墙犹存。
五、新开玉茗 劬于戏剧
“彭泽孤舟一赋归,高云无尽恰低飞。”(汤诗《初归》)万历二十六年(1598)春三月,辞去遂昌县令之职的汤显祖回到老家临川。当年七月二十日,他从城东文昌里祖屋移家城里沙井新居“玉茗堂”。汤显祖以淡雅洁净的山茶花为堂名,寄寓其爱好天然的志趣与洁身自好的节操。汤显祖的著作多被出版家冠以玉茗堂之名,如《玉茗堂诗》、《玉茗堂文》、《玉茗堂四种曲》等。汤显祖还将全家起居之处取名“金柅阁”,表示不再复出之意。从此至其谢世18年间,汤显祖除挚友至交外,与官场人物很少交往。其隐居生活,过得越来越困窘,昔日同僚邀请或劝告其过访(实则是做清客、幕僚,古代谓之“打秋风”),以解决生计问题。但显祖一概予以回绝,隐居在家,读书写作,蹭蹬穷老。
万历四十二年(1614),久病体衰的汤显祖,在《续栖贤莲社求友文》中说:“吾犹在此为情作使,劬于伎剧”。辞官回乡之后,汤显祖一直都在从事戏剧活动。其剧作“四梦”,除《紫钗记》是在遂昌任上完稿的,其余三剧都是辞官归里后完成的。当时抚州地区盛行的是宜黄腔。明嘉靖末年由宜黄人谭纶(时任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兼巡视海道副使)把浙江艺人请到家乡宜黄传授海盐腔,经过谭纶和宜黄艺人的加工创新,海盐腔有了宜黄的地方特色,被称为宜黄腔。汤显祖为宜黄腔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剧作“四梦”就是用宜黄腔来进行创作、并由宜黄腔戏班首先演出的。除了编写剧本外,他还为宜黄腔艺人进行多方面的戏剧活动:或为戏班推荐或改编上演剧目,或亲自从事戏剧排练和教学活动。他在《寄嘉兴马、乐二丈兼怀陆五台大宰》诗中云:“往往催花临节鼓,自踏新词教歌舞”。此处“歌舞”指戏曲而言,意思是说指教艺人排练新剧,既是导演又是教师。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完成于辞官归里的当年(万历二十六年)秋天,这本戏也是由汤显祖亲自教演、执导的。汤诗《七夕醉答君东》云:“玉茗堂开青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粕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为了扩大宜黄腔的影响,汤显祖还通过友人的关系,安排戏班到永新县、江苏南京、安徽宣城等地演出。这些戏班以“临川四梦”为看家戏,所到之处,颇受欢迎。经过汤显祖和宜黄腔艺人的不懈努力,宜黄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艺人有一千多人。万历三十年(1603)左右,宜伶同汤显祖商议,建一座戏神庙,汤显祖拍手叫好,并亲自撰写《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这篇《庙记》虽只有九百多字,却是我国古代戏曲论著中的名篇。它从戏曲的产生、演进和流行情况,谈到了戏曲艺术的本质特证、社会功能、美学特征、表导演艺术和演员修养,可以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戏曲学论纲。汤显祖的《庙记》和其它戏曲理论著述,与其光辉剧作“四梦”,正好相得益彰,合璧生辉,是中国戏曲发展史和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
万历四十四年六月十六日(1616年7月24日),在骄阳似火的酷暑中,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思想家汤显祖在临川与世长辞,明代剧坛的一颗巨星陨落,但他的高尚品格和戏剧成就却千古不朽。
六、因情生梦 “四梦” 生辉
汤显祖的剧作有《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因四剧皆有梦境,故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早在创作“四梦”之前,汤显祖曾创作了《玉箫记》,“未成,而是非蜂起,讹言四方”(见汤显祖《紫钗记题词》)。《玉箫记》今存万历间富春堂本和汲古阁《六十种曲》本,均止于第三十四出《巧合》,对照第一出《开宗》所述剧情,故事未完,确属“未成”之作,只能算半部剧作。
《紫钗记》始作于南京供职期间,万历二十二年(1594)完稿于遂昌县令任上。取材于唐人小说《霍小玉传》,是在《紫箫记》的基础上重新修改而成。全本共五十三出。写唐代书生李益流落长安,元宵节拾得霍小玉所遗失之紫玉钗,托媒成亲。后李益考中状元,卢太尉欲招为婿。益不从,卢大怒,借机荐益到玉门关外任参军。小玉家益贫,不得不出售紫玉钗,以维持生计。钗适为卢太尉所得。卢向益伪称霍小玉已死。黄衫客闻此事,设计使李益、小玉相会,真相大白,二人和好如初。该记以文词华丽著称。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完稿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秋,取材于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并参考《太平广记》李仲文、冯孝将女儿事及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事。全剧共五十五出。剧情梗概: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游览后花园,梦中与柳梦梅幽会。自此一病不起,写真留记,怀春而死,葬于后花园梅树之下。杜宝升官,举家搬迁。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路过南安,借宿梅花观。游园拾得杜丽娘自画像一幅,柳梦梅与杜丽娘阴灵幽媾,继而掘墓开棺,杜丽娘得以还魂,结为夫妇,同往临安应试,恰逢金兵入侵,延迟发榜。安抚使杜宝被围困于淮安。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书到淮安喜报还魂之事。杜宝反以为柳梦梅为盗墓贼,将柳梦梅拷打收监。敌兵退,柳梦梅中状元,但杜宝仍不认女婿。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最后得以团圆。《牡丹亭》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杜丽娘、柳梦梅等典型人物的塑造,表达了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婚姻自由的强烈呼声,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性”的荒谬理论,在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上都成为明代戏剧作品的巅峰。明沈宠绥《万历野获编》记载:“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明张琦《衡曲麈谈》云:“临川学士旗鼓词坛,今玉茗堂诸曲争脍人口。其最者《杜丽娘》一剧,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胜。”甚至还有人称《牡丹亭》“远驾《西厢》之上”。正因为如此,四百年来,《牡丹亭》一直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甚至飘洋过海,到外国演出。
《南柯记》作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取材于唐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全剧共四十四出。叙唐代淳于棼困酒梦入槐安国,与金枝公主结婚。王命淳于棼为边境南柯郡太守,治郡二十年,以功擢升左丞相。后,公主病殁,淳于棼卒因骄奢淫佚,获罪被遣还乡。梦醒,余酒尚温,与友人返家,见家门口槐树下,果有蚁穴,即梦中之槐安国也。于是,看破红尘,入道坐化。此剧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暴露了官场上的黑暗和种种秽行。
《邯郸记》,作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剧情与唐沈既济小说《枕中记》故事相近。全剧共三十出。写仙人吕洞宾在邯郸旅店,以磁枕授卢生使其入梦。梦中,卢生与高门女结婚,行贿中试,出将入相,荣华已极。却因官场倾轧,历尽宦海风波。最后得封国公,一门皆富贵,奢侈淫佚,染病身亡。卢生梦醒,炊上黄梁未熟,顿悟人生如梦,一切皆空,乃从吕洞宾学道成仙。此剧通过卢生这一官僚典型的塑造,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劣迹丑行,暴露了黑暗的明代社会现实,充满了批判时政的强烈的战斗精神。
明王骥德《曲律》说:《南柯》、《邯郸》二记“布格既新,遣词复俊,其掇拾本色,参错丽语,境往神来,巧妙凑合,又视元人别有蹊径。”
“临川四梦”充分体现了汤显祖以情为纲、为情作使的戏剧美学思想:“人生而有情”,“世总为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所至也”。汤显祖高扬“情至”的大旗,对当时盛行的程朱理学进行批判和挑战。这不仅开启了明代戏剧创作的新风,对我国明代戏剧美学的发展,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七、玉茗流芳 汤学辉煌
“临川四梦”原由当地宜黄腔戏班演唱,但均被昆腔移植上演,四百年来,在昆曲舞台上绵延不绝。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韩世昌、张继青等均以《牡丹亭》等剧为拿手好戏。京剧大师梅兰芳、俞振飞曾连袂演出《游园惊梦》,并被拍摄成电影舞台艺术片。赣剧、川剧、秦腔、豫剧、闽剧、楚剧、江西采茶戏等剧种亦有演出全本或折子戏。著名的赣剧表演艺术家潘凤霞用弋阳腔演出的《还魂记》有“美、秀、娇、甜”之美誉,并被拍摄成电影戏曲艺术片。
“临川四梦”不仅在中国剧坛熠熠生辉,而且享誉海外。《牡丹亭》有英文、德文、法文、日文、俄文的全译本或节译本,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都有研究汤显祖及其剧作的学术论著。浙江省京昆艺术剧院院长、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曾赴美国讲学,专论《牡丹亭》并演出其中《拾画叫画》一折。上海昆剧院曾在美国演出全本《牡丹亭》,得到美国人民和旅美华人的好评。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等策划排演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更是蜚声于海内外。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常举办有关汤显祖的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活动。汤显祖的剧作和文集以及有关研究论文一再出版。在汤显祖的家乡临川,人们深切地怀念这位文化前贤。在风景优美的抚州人民公园,修有汤显祖墓,人们常来此处吊唁这位伟大的戏剧家。城内沙井巷的玉茗堂故址上,兴建了玉茗堂影剧院。近来又兴建了规模宏大的演出、展览于一体的汤显祖艺术中心。在广东徐闻县,人们深深缅怀汤显祖这位忧国忧民的思想家、教育家。汤显祖捐资扩建的贵生书院修葺一新。在浙江遂昌县,数百年来人们崇敬这位兴教爱民、政绩卓著的县令。祭汤显祖的遗爱祠门墙及原址,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又在妙音山和独山建有遗爱亭。1995年在旧城改造中,兴建“遂昌汤显祖纪念馆”一座,规模不大,但结构玲珑、古朴幽静。主屋有展室,后院有以牡丹亭为主体的小园林,亭下一方池水,亭旁翠竹摇曳,颇为雅致,是当地著名的人文景观。
汤显祖不仅是中国文化名人,而且是世界文化名人。西方的莎士比亚、东方的汤显祖,这两位伟大的戏剧家生活在同一时代。虽然汤显祖剧作的数量远不及莎士比亚,但就其剧作的思想意义和艺术魅力而言,起码是各有所长,他们是辉映世界剧坛的两颗光华璀灿的明星。令人不容忽视的是,我们不能仅仅只看到汤显祖在戏剧创作上的成就,汤显祖留给世界的文化财富远远不只四个半剧本(尽管许多人是从《牡丹亭》等剧本开始认识汤显祖的),其毕生撰写有2200首以上的诗及大量文赋。其博大精深的学问和超人的睿智,在世界戏剧家中,还很难找到能与之相媲美的人物。
关于古典小说《红楼梦》的研究谓之“红学”。研究汤显祖的“汤学”该是标帜于世的时候了。而且我还认为,“汤学”的研究价值绝不亚于“红学”。汤显祖的情至论和“四梦”,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思想和创作上都有重大影响。《红楼梦》中提到的《牡丹亭》戏文共有八出,《邯郸记》的戏文有两出,还有《南柯记》。贾宝玉、林黛玉对《牡丹亭·游园》中“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戏词感受最深,以至于林黛玉读曲之后“心病神驰、眼中落泪”,怦然心动,百感交集。宝玉、黛玉的爱情观、人生观无不折射出汤显祖情至论的思想光芒。而且,“汤学”的研究,具有世界意义。“汤学”与“莎士比亚学”相比,起码在文化涵盖面上要广泛得多。
汤显祖与英国的莎士比亚、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这三位剧作家,都在1616年逝世,至今年正是400周年。世界将以隆重的仪式纪念这三位著名的文化名人。让“临川四梦”在舞台上熠熠生辉,让“汤学”更加辉煌。
苏子裕:江西省艺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范干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