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忽必烈何以“衣食足而歌咏作”

2016-08-24综合整理

国企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马可波罗发展

综合整理/见习记者 高 山

忽必烈何以“衣食足而歌咏作”

综合整理/见习记者 高 山

忽必烈时代,蒙古统治集团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必须放弃杀戮野蛮的管理方式,重视经济发展,使“百姓安业力农”。与此同时,他非常重视对邻国和欧洲的开放,“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元朝社会经济由衰敝状态很快恢复和繁荣。

“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特别是印度的商品,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我所说的连我看到的一半还不到…….”

——马可波罗

元朝的大都一点也不逊于当今的北京,丰富的商品中不仅有国货还有洋货,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商品价格优惠,除了大都,还有像杭州这样百万级以上人口的城市,这也是土豪大佬们的聚集地,他们在这样繁华的大都市里怡然自得地过着悠哉的生活,自由的进行着经贸往来。正如诗中所言:“赋税轻而衣食足,衣食足而歌咏作”。

求贤——不分国内国外

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一个依靠金戈铁马打出来的封建帝国,它为何会发展的如此繁华?正是因为元帝国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实力,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先天条件。

面对浩瀚的海洋和对岸的欧亚各国,元世祖忽必烈没有丝毫的畏惧和迟疑,反而信心满怀,仿佛胜券在握般的提出了“四海为家”“通问结好”这样积极主动的外交方针,他说:“诸蕃国列属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随即便敞开国门,与海外蕃商频繁的互动往来,不断推动着元朝的经济贸易繁荣发展。他曾经自称:“朕继位以来,薄海内外亲如一家”。

为了方便对外经贸的交流互动,元王朝还特别贴心的在极为广袤的土地上建立驿站,促进中外交通。这样,外交使者、商人和传教士都能在旅途中得到安全保障以及驿站工作人员们热情的款待。他们对元朝的热情,赞不绝口,逐渐开始络绎不绝的此来彼往。除了对临近的日本、高丽、缅甸等国家派遣使节,开展一系列积极的外交活动以外,元王朝还主动向遥远的欧洲罗马教廷派出了使臣,与教皇互通信件建立了联系。他们高呼“亲仁善邻,国之美事”的政治口号。

当时,外国人可以入朝为官,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在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沿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1275年到达当时元朝大都(今北京),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热情款待。忽必烈认为善待这位年轻人对自己是最有利的,尤其是他希望能吸引更多的欧洲人到他的宫廷。同样,马可波罗也被忽必烈的远见卓识所打动,马可波罗看到的是一国君王待他如朋友知己一般,他对忽必烈的赏识和款待满怀感激,用各种高调夸赞的词语来描写他。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历了17年,并曾担任了元朝官员,访问过当时元朝版图里许多地方,到过云南和东南沿海地区。他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同时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这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信仰——不论贵贱高低

统治者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统一就必须安定民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要想安定民心,就得让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那么,这一切就得首先从宗教信仰入手。

忽必烈在国内宗教政策方面尽力迎合他的各族臣民。尽管他自己继续出席蒙古萨满教的仪式,但是母亲的培养使他牢记对新征服地的主要宗教提供庇护及支持的政治重要性。忽必烈需要同支持他统治全国的各派宗教发展关系,从而确保蒙古族对这个国家的控制。所以蒙古朝廷对各种宗教采取优容的态度,对各教一视同仁,不分彼此——这就从总体上、从传统上打破了汉、唐、宋等历代大王朝‘独尊儒术’的局面。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因为儒学失去了独尊的地位,这样它对于其他文化的排斥力就削弱了。

而且,他充分尊重民间百姓的宗教信仰,朝廷为建设道观提供资金,并且元朝作为一个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在经过对欧亚广大地区的征服后,在文化思想领域也主动或被动地吸收集合了多种文明的长处。佛教已得到相同的豁免和特权,一些道教领袖意识到需要与佛教和蒙古人相容共处,并且首先寻求儒、佛、道三家的和解。甚至还寻求获得中国数量不多的基督教徒和外国基督教徒的支持和协助。这样忽必烈的宗教政策就达到了“兼容并茂”的效果,为以后经济贸易和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元王朝实现全国统一后,南北经济的交流进一步扩大。北方所需要的粮食以及其他物资,大多都由江南供应。而江南的物资又主要依靠大运河才能够运到北方。所以忽必烈当时决定重新开凿运河并极力寻求海上运输的办法。运河的开凿和海运的开辟,对商业的发展、大都粮食商品的供给和繁荣、南北交通的畅通、官民造船业的扩大、航海技术的提高等方面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同时元王朝的陆路交通也很发达,在全国各地都设有驿站和急递铺,有利于国内交通的发展和国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赚钱——不管方式方法

忽必烈时代,蒙古统治集团也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夫争国家者,取其土地人民而已。”因此,他们放弃了杀戮野蛮的政府管理方式,战争的破坏日益减少。“保守新附城壁,使百姓安业力农”的方针获得了部分实施。在中原汉地,元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来扭转长期战乱所造成的残破局面,元朝社会经济由战时的衰敝状态逐渐恢复和发展,重视商业的倾向也日渐明显。

元世祖忽必烈坚持鼓励商业活动。从大汗本人起,蒙古贵族几乎都很热衷于从商业活动中赢取丰厚的利润。因为他们自己并不会经商,也不懂得什么经商之道,所以他们把国库或个人的本银交给会做生意的伙伴,由那些中亚伊斯兰商人来经营,他们则承担投资人、股东的角色,只管年终分红就可以了。有自己的股份在里面,统治阶级当然会更加关注商业的发展情况、商人的运营情况,并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商业发展的政策,为商业的发展和繁荣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

忽必烈时代还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了纸币——钞,全国货币实现统一,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商业的发展。而经贸的往来又需要商品的支持,所以蒙元时期的手工制造业发展的也尤为繁荣,“千家万户夜灯起,机器轧轧满城市”描绘的就是当时成都丝织业的盛况。忽必烈聚集各国能工巧匠,并在都城附近开设工厂加速生产。工艺品的制造水准堪称精湛,就比如现代拍卖行拍卖的元青花瓷,美轮美奂,价值连城。

同时,为了有效的控制海外贸易,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国家颁布和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管理制度,设立市舶司,港口增多,瓷窑的涌现、外销瓷的大量出口,随着海外贸易的繁荣,陶瓷器也成为了主要的输出商品。北方游牧人可以骑马纵横在欧洲的大草原上,给东西方文化的传播又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草原丝绸之路在当时也创造了最为繁荣的景象,并在元代达到极盛阶段。

责任编辑/秦海霞

猜你喜欢

马可波罗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马可波罗盘羊
歌剧《马可·波罗》中“传云”一角的情感表达及演唱处理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马可波罗到底来没来过中国?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马可波罗花世界”品牌精彩亮相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