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众时代中国纪录片的“新常态”
——CDRC前沿发布之2015年度纪录片产业数据发布

2016-08-24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供稿

传媒 2016年2期
关键词:时段纪录新常态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供稿



公众时代中国纪录片的“新常态”
——CDRC前沿发布之2015年度纪录片产业数据发布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供稿

编者按:2015年12月8日,在第十二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举办的“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数据发布”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以下简称CDR C)受邀进行了“CDR C前沿发布”——2015年中国纪录片年度权威数据发布,是对2015年中国纪录片业态的发展状况进行的整体概览和深度观察。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教授进行了整体发布,众多国际纪录片人、纪录片机构代表、媒体记者来到现场,发布会收获热烈反响。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是本次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学术合作机构,何苏六教授亦担任“金红棉”纪录片分享会的终审评委。同时,由CDR C出品的《足球小将》于2015年12月10日参加纪录片提案单元。

在创作层面,则呈现出两个“转向”:即从宏观视野转向中观、微观的具体层面,从传统历史文化转向传统与当代并举。

中国纪录片正在向“公众时代”的纵深迈进,呈现出与以往不同且有持续固化倾向的“新常态”。2015年的中国纪录片产业现状有以下特点:政策红利逐渐显现,理性引领产业发展;逐步改变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依然难破有市无价困局;“互联网+”语境下互联网新商业模式逐步成型;传播开始注重效果评估,规划、生产等机制逐步健全。具体而言,2015年中国纪录片“新常态”呈现出八大特征。

特征一:纪录片产量及投资稳步增加,黄金时段排播大幅提升,填补播出洼地

CDRC数据显示,纪录片全年总产量将超过1.9万小时,同比增加9.1%;投资将超过20亿元,平均每分钟投资额为1800元,同比增加19.1%。

截至2015年11月底,电视纪录片播出总时长为55647小时,预计到年底将达到61000小时左右。全年播出总量预计同比增长10%。其中,中央电视台播出总量18300小时,增长10.6%;省级卫视频道18700小时,增长19.6%;省级专业频道24000小时,增长4.8%。

同时,纪实节目的整体收视率较2014年有大幅度增长,其中省级卫视的收视率增幅最大,增幅达到19.6%,中央电视台也明显贡献了播出增量。

纪录片播出量占所有电视节目类型的比例为15.9%,从播出时段观察,2015年播出时段分布结构呈平均分布。

特征二:立足次黄金时段,进击黄金时段

CDRC调研发现,和2014年“30分钟政策”刚实施同期相比,纪录片全面打入次黄金时段并与电视剧正面竞争。以北京市场为例,2015年纪录片次黄金时段年均收视率0.22,优于电视剧的0.14。在广州市场,纪录片收视率甚至在黄金时段追赶电视剧,两者收视率分别为0.16及0.27。

除了立足次黄金时段之外,纪录片还开始“进击”黄金时段。省级卫视黄金时段纪录片播出猛涨,播出时长1373小时,比2014年增加780小时,涨幅131.5%;其他时段播出量变化在10%左右。

特征三:广告“熊市”中纪录片广告持续逆势上涨

截至2015年11月底,纪录片广告投放319.25亿元,同比减少1.9%,与同期电视剧减少7.7%相比,变化并不明显。2015年与2011年同期相比,纪录片广告投放增加36%。

特征四:政策驱动议程设置能力增强,效果良好

2015年6到9月,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宣传高峰期,一大批抗战题材纪录片相继热播。其中《东方主战场》《七三一》《平山记忆》等抗战纪录片播出后收视率持续走高。同时,这几部纪录片在新媒体的影响力也令人满意,在网媒关注度、微博提及量、视频点击量方面表现突出。数据显示,《东方主战场》受到《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官微的大力推广,其中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发量达十万余次。

CDRC通过与2011年建党90周年红色经典纪录片的制作播出情况进行对比后认为,每年具有纪念意义的重大历史节点仍然是纪录片制作量的高点,来自政府的要求也仍然是纪录片制作的主要驱动力。

区别于以往在重大节庆及历史时间点进行的纪录片“地毯式”制播,2015年“抗战主题纪录片系列”在传播时点排布更富推进性,在传播方式上更注重受众喜好的情感性、故事性和探秘性,在总体内容规划上更富层次,点面俱到,体现出较强的议程设置能力,取得高收视,尤其是来自新媒体受众的高度评价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特征五:话题级纪录片频现,现象级作品仍然匮乏

结合对2015年接近全年数据的检测和分析,CDRC发现,随着近年来纪录片在全社会受到的越来越多关注,话题级纪录片出现的频次不断提高。

根据CDRC纪录片评估系统测算,按影响力划分,纪录片可分为现象级与话题级作品。2015年,话题级纪录片出现频次增高,但能与“舌尖”系列比肩的真正意义上的现象级纪录片仍然缺位。

特征六:纪录电影迎来新发展时期,真人秀纪实电影降温

CDRC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过审的纪录电影共有34部,进入院线放映的共14部,均创下了近5年的新高。纪录电影总票房为6.9亿元。其中真人秀纪实电影3部,票房总计6.6亿元;原创类纪录电影为8部,票房总计3150万元。2015年纪录电影的院线表现呈现以下特点。

真人秀类纪实电影热度下降。2014年,仅一部《爸爸去哪儿》电影票房就达6.9亿元。2015年,以电视综艺节目为IP拍摄的真人秀类纪录片共3部,合计票房6.6亿元,不及2014年一部《爸爸去哪儿》的票房。

纪录电影获“龙标”数上升,总票房保持稳定。近三年来,纪录电影获得“龙标”数量逐年递增,增幅年均为50%左右,院线上映数量也稳步提升。这表明当国内市场放映银幕达到一定规模时,市场多元化格局、观影的多层次需求将促进影片节目类型的丰富性,纪录电影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年份  获得公映许可证的总数 院线放映总数2013 19 3 2014 25 5 2015 34 14

从总的票房上来看,2015年纪录电影总收入6.9亿元,较2014年的7.2亿元略有下降。但若除去快消式的真人秀类纪实电影,纪录电影总票房有显著提升,为近6年最高。

票房“二八效应”明显,网络营销成为重要手段。

2015年纪录电影票房数据显示,亿级电影《爸爸去哪儿2》《奔跑吧兄弟》占总票房的95%。千万级电影《旋风九日》《喜马拉雅天梯》都获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赢。《旋风九日》在宣传营销和市场推广方面都较以前纪录片发行有所提升,市场放映周期坚持了一个月;《喜马拉雅天梯》宣传营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在网络媒体营造话题和热点,帮助影片保持较高的市场关注度。网络营销传播速度快、成本较低等特点,也使其成为中小成本纪录电影营销的重要手段。在剩余的10部电影中,票房过百万的仅有2部,剩余8部票房均不足百万,票房的“二八效应”明显。除此之外,众多系列片如《中国仪仗兵》《第三极》均剪辑出了电影版本并拿到了“龙标”,虽未放映,但也成为值得持续观察的新趋势。

特征七:“互联网+”语境下互联网纪录片商业模式逐步成型

观察2015年纪录片在互联网上的整体表现,49.4亿的点击量占全网节目视频点击量的1.02%,占比仍然相对较低。综合来看,高投入、大制作、高品质的作品受到网民追捧。如今网络不仅是纪录片的宣发渠道,更是纪录片的制作和发酵阵地,互联网参与纪录片的形式越发多元。

“互联网+”模式正在迅速改变着中国各个行业的产业生态,中国纪录片也不例外。用“纪录片+互联网+商业”的新模型重新打造一条纪录片的产业链条,用互联网的手段进行融资、创作、传播、宣传,是2015年新媒体纪录片的最大亮点。

2015年,《我的诗篇》采用边拍摄边筹资的模式,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影片内容生产、网络点播、宣传营销、资本众筹等,最终成为了年度现象级纪录电影之一,互联网思维成为了新一代纪录片创作者的优势;另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则是微信公众号“一条”。“一条”微信公众号,每天生产一条纪实类视频,15天“粉丝”就突破100万,打破了被视为常识的微信规律。目前,“一条”已经获得近千万的融资。

一方面,互联网可以为纪录片的生产提供更快捷、更高效的保证,大大降低传统纪录片生产的成本,另一方面,互联网良好的市场环境,又让纪录片与纪实形态的短片,找到了与商业对接的最好入口,也是纪录片得以实现自身价值与市场回报的有效路径,未来新模型所能带来的新思维、新玩法、新样态将值得期待。

特征八:跨文化传播转向:效果导向的整体规划

2015年,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进程体现出了近乎质变级别的转向:顶层设计从宣传导向转为传播效果导向,制播方式从粗放式向规划式、集约式转变。

总体而言,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正从以前的“走出去”“国际化”,转向“拉进来”“世界化”。2015年,国际纪录片机构主动与国内机构的合作已成“新常态”,如央视纪录频道与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合作的大制作《生命的力量》,五洲传播中心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合作的《鸟瞰中国》,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寰行中国》在国内外均取得不俗的收视及收益。

这一现象,是与中国国力增强、海外关注不断增多以及综合软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文化世界化”进程同步的,中国纪录片的文化自信也应从希望走出去的“国际化”向平等对话合作的“世界化”提升。在创作层面,则呈现出两个“转向”:即从宏观视野转向中观、微观的具体层面,从传统历史文化转向传统与当代并举。此外,大型系列片纷纷制作国际版“番外篇”,如《雪豹》《第三极》的国际版,也是2015年纪录片创作的一个亮点。CDRC认为,中国纪录片正在进入一个“国际传播新时期”。

以上数据的跟踪监测,是CDRC持续11年调研,对2015年中国纪录片行业进行科学统计及比较分析的结果,详细动态数据来自CDRC联合尼尔森网联、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分别成立的“CDRCNIELSEN·CCDATA纪录片产业数据中心”和“CDRCCMMR纪录片新媒体数据中心”。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纪实影像的国际传播与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11BX W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由何苏六、李宁、黄衍华、刘刻、赵曦、徐锦执笔)

猜你喜欢

时段纪录新常态
四个养生黄金时段,你抓住了吗
第70届黄金时段艾美奖主要奖项提名
出版纪录
《科教·纪录》
央视纪录频道国际版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