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越南朋友,你的中国伙伴
——记“你来我往”的中越民间交流

2016-08-24黎敏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云英中越红木

□ 文/本刊记者 黎敏

我的越南朋友,你的中国伙伴
——记“你来我往”的中越民间交流

□ 文/本刊记者 黎敏

说到中越关系,外交官可能会细数中越两国建交以来的大事记,经商参赞可能会列举一连串凸显合作成果的贸易数据,使馆大使可能会推荐一系列的交流活动,而我们这里要说的,是关于中越民间往来的一些人与事儿。

郭氏云英(前排左二)参加第二届“留动中国”活动。

商人:小买卖汇成大贸易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记者在中国广西浦寨红木家具市场的一隅找到了皇林红木古典家具的店铺。老板汤金蓉是越南人,早在2001年,他就因为自己喜欢红木,又发现与越南接壤的广西浦寨红木生意愈发红火,便到浦寨开了这家小店。

红木是中越进出口贸易中的主要货物之一,从越南进口到中国的红木大多为半成品,经过加工后的红木产品,常常远销海内外。汤金蓉说,自己见证了中越红木贸易的黄金时期,也正在适应着双方红木贸易的新形态,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他对红木工艺与品质的追求始终没有变。而这份坚持也为他在中国赢得了诸多回头客。

“很多中国顾客都认准了我们的产品品质,所以基本都固定在我这里进货。”汤金蓉说,“十多年来我跟许多生意伙伴也成了老伙计,他们主要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我时常会收到他们的邀请,让我带着老婆孩子去转转,只是现在生意比较忙,闲暇的时间并不多。”汤金蓉笑着说,目光移向了门外。

门外川流不息的大货车里满载的是中越进出口贸易中又一种重要的商品——水果。“越南独特的气候环境特别适合热带水果的生长,所以越南产的火龙果、山竹等水果品质都比较优良,广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在广西凭祥市从事中越水果贸易的周剑明对记者说。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水果等农产品享受到自贸区关税下降的“红利”,价格不断下降,更刺激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中越水果贸易也“水涨船高”。

“生意越做越大,我们便在越南投资建设了食品加工厂,依然跟越南的果农合作,定期收购他们的水果,这样既能够保证我们的货源品质,也能帮助越南果农增加收益,我们曾经合作的许多越南小果农如今都已经发展成大果农啦。”周剑明感叹道。这样的互利共赢,也正是中越贸易合作所需要的。

在日益深化的中越双边贸易中,不仅有主打边境小额贸易的红木、水果店老板,也有规模化经营,从事汽摩配件、电子产品、坚果等贸易的厂商。在他们眼中,开展中越贸易合作或许只是他们的日常工作,是与生计休戚相关的“饭碗”,但他们通过自己的诚信经营、共赢合作,积“小流”成“江海”,在有意无意间,为中越两国在2017年实现双边贸易额1000亿美元的目标,贡献着一份自己的力量。

青年学生: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对于许多长者而言,他们见证了中越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的“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对中越两国人民的“革命友谊”有着深刻的理解。而对于出生在和平年代,成长于新世纪的年轻人而言,他们眼中的中越友谊又是怎样的呢?

“我有许多越南朋友,通过朋友介绍、自己结识的都有。”秦绍军是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2014级越南语专业的一名在校生,当记者采访秦绍军时,他正在等他的越南朋友一块儿去吃饭。“我认识的第一位越南朋友是自习室里一道学习的留学生,他因为我当时在念越南语而主动上前与我结识,从此我们成了学习上互助的伙伴。”秦绍军说,“而跟我关系最铁的一位越南朋友目前在广西梧州留学,虽然身处异地,但我们平常都保持联系,2015年我们还相约一同到广西的防城港和东兴旅行,愉快的旅行让我觉得我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了。”

秦绍军对记者说,越南朋友们在交往中的热情、真诚与友善是他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我在2016年7月2日参加了‘第42届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国际青年干部营’活动,活动中,越南朋友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一起载歌载舞,结下了新的友谊。”

据了解,自2014年以来,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已成功举办41期国际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共有353名越南优秀青年干部参加学习。秦绍军参加的这次活动就是第42期研修班的培训计划之一。除了参加培训,近年来,中越两国的青年还能通过中越青年友好会见、中越青年大联欢等活动以及互派留学生等形式来加强联系、增进友谊。

在即将到来的2016年9月,秦绍军就将与他的同学们一道以“留学生”的身份到越南国家大学进修一年。通过一年的实地学习,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们将对越南有一个更真切的感知。

而在接收中国留学生的越南也同样有着“3+1”的培养模式。早在2009年,就读于越南河内东方大学汉语专业的郭氏云英就因为“3+1”的模式,到中国广西民族大学“留学”了一年。回国毕业后,云英又申请了全额奖学金到广西民族大学继续深造,如今她已经是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的一名在读博士。

说起前前后后在中国学习的5年多时光,云英用流利的普通话对记者说:“在中国学习,我不仅可以学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能拓宽视野,参加许多活动,结识来自中国及其他东盟国家的朋友,所以开心的事情数不胜数。”

那为何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习都选择来中国呢?“我就是喜欢中国。”这位越南姑娘笑着回答了记者的这个问题,“小时候,我们通过《西游记》、《还珠格格》等中国影视剧知晓中国,上学了就通过课本了解中国,很希望能亲自到中国看看,高考时,我的家人都很看好中越两国越来越密切的贸易合作,就指导我选择中文专业,如今我也认为学好中文是我的一种就业优势。”云英认真地说,“我喜欢中国的书法、舞蹈,喜欢中国的影视剧、歌曲,毕业后我还想留在中国当一名高校老师。”

与秦绍军、郭氏云英一样,对于许多中越年轻一代而言,他们能成为朋友,或许是因为共同的学习目标,或许是因为参加了同一个活动,又或许是因为喜欢同一部影视剧。但就是这样透着可爱的友谊,可以说既是中越老一辈传统友谊的良好传承,也是当下中越人民友谊的新鲜血液,更有可能在未来,成为维系中越友好关系的中流砥柱。

左:秦绍军(三排左四)参加第42届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国际青年干部营活动。

右:杨馨(后排右)与朋友在越南旅游。

旅行者:走进大街小巷,认识你的国家

如果你没有机会像留学生一样到异国学习生活,那么你依然可以选择通过旅行来认识一个国家。无论你是越南朋友,还是中国伙伴,都可以到对方的国家去走走看看,去亲身体验一个不太一样的越南或中国。

“我是2014年4月15~27日去的越南,我们一行6个人到了大叻、美奈、芽庄、西贡这些地方。”回想起2014年的越南之行,来自广西南宁市的杨馨至今还记忆犹新。“通过这次旅行,越南留给我的印象还是很好的;那里不仅有海滩、教堂等醉人的风景,还有美味的法棍和越南春卷,我们在沿途遇到的当地人也很友善。”杨馨说,“因为我们同行的都是女生,所以出租司机都会主动帮我们搬行李;在海鲜市场,我们一边比划一边讲价,逗得海鲜店的老板都开心地买一送多,让我们吃到尽兴。”

据越南旅游局2016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前5个月,越南接待外国游客数量超过4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其中,中国内地游客人数达101万左右,同比增长44.4%,中国已成为越南最大的游客来源地。在大批中国游客前去越南旅行的同时,也有不少越南游客前来中国游玩。来自越南广宁省的邓氏清就曾去过中国的北京、重庆和北海。

“中国真的很大,我去北京的时候天是很蓝的,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灰色,当然景区的人也非常多。”20岁的邓氏清调皮地对记者说,“我去北海的时候也可好玩了,我很喜欢北海老街的那些老房子。”当问及最想去的中国城市时,邓氏清又不假思索地说出了一连串的地名。“我想去四川的九寨沟,有雪山和高原的西藏,还有中国的六朝古都西安,听说那里有很多博物馆,能够了解中国的历史。”

随着中越两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行也正逐渐成为两国人民互相了解、增进交流、拉近民心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亲口品尝当地的美食、亲眼观察人们的生活常态、亲耳聆听人们对于中越关系的见解,或许在不经意间,人们就能消除可能存在的误解,学会将心比心,更客观的探讨两国之事。

人们常说“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相对于万众瞩目的国家高层外交,中越两国的民间往来,或许没有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但它以平凡的故事生动地注解着新时期稳步发展的中越双边关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它始终如一泓清泉,汇聚着中越人民间最真挚纯洁的情感,见证着两国人民间最休戚相关的命运,润物无声的滋养着中越两国的“情谊之根”。

联系编辑:313464302@qq.com

猜你喜欢

云英中越红木
你从人民中来
中越米轨铁路大桥完成“换骨手术”
石门
中越情谊深
曾云英 心中有杆秤
文化与艺术的收藏——红木
凭祥红木文博城
中越边境地区壮、岱族婚姻文化初探
投资
曾云英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