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张华教授的学术演讲和教学指导想到的

2016-08-23刘学民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张华校长学科

刘学民

6月19-21日,由赤峰市教育局主办的“著名教育学者张华教授系列学术演讲活动”在敖汉旗展开。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主席、著名教育学者张华教授全程进行了学术演讲和教学指导。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有640余人,包括全市普通高中校长、主任及部分骨干教师,敖汉旗全体中小学校长,部分知名教学专家也应邀参加。

此次活动定位于高端学术思想引领和一线教育问题指导,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做了精心设计。既有指向学生发展的听课和专家点评,也有指向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观摩和点评;既有专题学术报告,也有高频次、大密度的校长、教师与专家互动。在互动中,专家、校长、老师、学生,不断生成出精彩的观念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两天半的活动,张华教授分别做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让学生自由探究生活》两场学术报告。敖汉旗箭桥中学甄永超老师进行了化学课教学展示,新惠中学王亚芬老师进行了语文课教学展示,新惠六中数学组呈现了一段学科备课组教研活动。张华教授分别进行了散点式点评和主题式引领,在分析我国课堂教学现状基础上,对赤峰市的做法给予了一定肯定,提出未来的改进建议,并和老师们进行了深度互动。

张华教授还走访了两所学校,并和敖汉旗3所高中校长、班子成员和部分骨干教师进行了对话,解答了学校课程教学中的一些疑难和困惑。新惠中学曲向春校长、箭桥中学刘广军校长能够把学校发展聚焦到课程教学改革层面,在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实属意外。在对新惠六中的走访中,张华教授看到王中华校长所读过的书及一些老师的阅读书单,如:张华《研究性教学论》、钟启泉《课程的逻辑》、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等专业书,深表惊讶和赞叹。他说:“上海的校长们也很少有人读这样专业的书啊!”

总结张华教授两天半的全程指导,给人们诸多的启示和思考,试简要列举如下。

1.抓住了“六项行动”,就抓住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走向教育民主,走向教育启蒙,就是让师生获得解放,成为自己的主人。如何实现?其核心就是让教学变成研究。我们“六项行动”的第一项行动就是:课堂要由传递性教学向研究性教学转变。其他五项(让每所学校实现特色发展、让管理指向课堂课程和教师成长、让每位教师成为课程的领导者和反思的实践家、让评价变成欣赏和帮助、让学校变成学习共同体)是支撑第一项的。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予以推进。

2.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017年秋季,全国所有普通高中将全部使用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标、新教材,高考模式也将随之改变。我们如何做好思想理念和行动上的准备,张华教授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演讲中,提出的六个主张值得我们深思,应努力转化为具体行动。这六个主张分别是:始终坚守教育民主;始终倡导生活探究课程;始终倡导学科探究教学;始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由发展;始终研究、尊重学生的学科思想并促进其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关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特点。

3.实现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必须构建好每个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必须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学校,只有实现让生活课程与学科课程并进,走向生活实践和学科实践,才可能实现学校发展的整体转型。优质、特色、多样化,这些“元素”,只能通过多样化课程来实现。越是二类高中,越是高考成绩稍薄弱的地区和学校,越应该加强此方面的工作。另外,学科走向实践,走向探究,以学科观念、学科主题或学科单元来设计学习过程,将改变传统45分钟课时的限制。

4.教师,需要在实践中成长;学校,需要在行动中进步。

研究性教学,意味着教师在研究学生的过程中,在与学生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在帮助学生做研究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着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这一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没有固定的“规律”,更没有具体的、一告诉就会操作、就会实现优质课堂的“教学技术”或“说明书”。幻想听几次报告就能解决实践问题是不可能的。支撑你成为好教师的,只能是在长期的读书、实践(研究学生,与学生合作研究,帮助学生做研究)、写作(反思)中,所形成的“暗功夫”。

5.把校本教研变成学校发展的重心和工作常态。

这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或唯一的有效途径。本次活动各阶段的安排设计,无不体现着这一工作重心。

6.邀请专家,把“六项行动”梳理成课题,选择部分实验学校和教师,开展规范的行动研究。

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校长、老师要有不断反思的意识和强烈的问题意识,并能够把问题转化为课题,提出假设,开展持续的行动研究。专家们为什么能在教育研究的道路上走得那么远?我们和专家的根本差距不就在这里吗?

7.学习理论,阅读教育经典。

必须改变拒斥理论的态度,逐步走进教育经典,走进陶行知,走进杜威、佐藤学和苏霍姆林斯基。唯此,才能有效提高我们的反思能力和行动改进能力。

重新开启教育的新启蒙时代是我们的初衷,我们期望着赤峰教育的变化是:让教学走向探究;让每个老师变成课程创造者;让课程走向生活实践与学科实践的融合;让学生过上自由探究的幸福生活;让老师过上研究性教学的幸福生活;让管理变成帮助教师和学生成长的手段。

猜你喜欢

张华校长学科
冬天的风在说什么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