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小卖店的教育副作用不容忽视
2016-08-23李彬
李彬
校内小卖店雨后春笋般活跃在校园已令人司空见惯,尽管从家长到师生颇有微词,但并不妨碍它的生存、壮大乃至名正言顺,你有我也有。一方面,校方学年初为小卖店承包或自行经营管理而伤透脑筋,另一方面,班主任对小卖店的深恶痛绝却集体无语,只能默默抵制,常常惹得承包者不悦。小卖店的存在,最让主管德育工作的领导苦不堪言:每天大量小食品袋满天飞,操场上时不时溜出了一个垃圾品,防不胜防,分担区卫生清扫变为老大难;课间时,大部分学生不是在操场上活动,而是蜂拥至小卖店,买来各类小食品,边走边品尝,成为校园一道“吃”景线。还有家长每天早晨的例行公事就是为自己孩子准备一元或五元钱不等购买小食品,否则,不走没商量,家长说,你吃他吃咱也得吃,孩子都吃上瘾了。诚然,校内小卖店的设立方便了学生购买学习用品和小食品,杜绝了学生出校门引发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有住宿生的学校,小卖店的存在让家长少了不少后顾之忧。笔者以为,当校内小卖店的经济效益与教育价值博弈时,深入分析校内小卖店的乱象和难言之隐,其教育副作用不容忽视,令人不安。
校内小卖店凸显安全教育复杂性。小卖店的开设,食品安全是头等大事。尽管学校制定了食品安全各项制度,签订了种种责任状和协议书,但安全隐患时时潜伏着。学校除了对承包者安全教育外,还要每月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要求不买三无小食品等,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辨别真假能力毕竟有限。个别承包者常常追求效益最大化,有时不免偷偷摸摸卖些打擦边球的小玩具,其中不乏存在安全问题。有的学校组织学生会或少先大队委检查学生购买小食品安全情况,常常是流于形式,抑或半路夭折。许多学校自行经营小卖店时,领导之间、教师之间矛盾不断,碍于一些不良后果,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埋下了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的不确定性,让学校安全教育难度加大,只能当“救火队员”,什么地方出事就解决处理什么地方。
校内小卖店养成了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一般来说,幼儿从进入学校开始就与小卖店有了不解之缘,一天不买小食品,仿佛生病似的,笔者称之为患了“小食品综合症”。别小瞧三角五角的小食品,它如“上网”一般让学生上瘾,不仅从小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而且也使学生的意志力削弱了。至于说学校再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教育,简直是自我嘲讽,让教育变得苍白无力。小学生天天在买小食品,你买我买大家都买,在家长心里自己家孩子吃不上小食品,是一种耻辱,于是,学生之间养成了攀比之风,以“买”为荣,以“吃”为本。个别学生无钱购买又馋得流口水,不是去勒索别的学生,就是偷钱偷物,成为惯犯,给学生一生成长留下阴影。这些不良习惯引发的是学生自己管理不了自己,学习不努力,经常不完成作业,逐渐厌学,实在令人痛惜。
校内小卖店摧残了学生健康成长。小食品毕竟代替不了正餐食物,由于学生不定时吃小食品,正餐时就不愿意吃,甚至养成挑食的习惯,天长日久,身体素质下降。小食品本身不排除使用一些添加剂,如香、辣、甜、麻,天天刺激学生胃神经,个别食品吃上了瘾,但其营养价值不高,许多学生身体每况愈下,肥胖者增多,耐力差,体育课集体跑步就是一个例证。不可否认的是,个别食品含有激素,造成个别学生早熟现象,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可以说,小食品毁掉了新一代,这未必危言耸听。
为了新一代,规范校内小卖店管理,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学校探究的话题。
(作者单位:吉林柳河县罗通山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