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为本,凸显朗读的有效性

2016-08-23范国军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有效性

范国军

【摘要】 审视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曾一度被忽略的“课堂有效性”问题重新回归人们视野。崔峦先生在小语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建设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的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走出一条省时高效的语文基础性教育的路子”,这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探索提供了更准确清晰的方向。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凸显“读”的有效性?下面作以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朗读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8-014-01

一、确诊课堂教学中“读”的症状

叶老多次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纵观现阶段语文课堂,欣喜地发现,许多语文教师已认识到“读”的重要性,“书声琅琅”也成了阅读教学的一道风景。但静观细思,占了 “鳌头”的“读”是否真的有效呢?不难发现,有些课堂为了突出读的效果,走马观花读,作秀表演读锐减了“读”的实效。归结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朗读形式“喧宾夺主”:课上,学生还未开读,教师就绘声绘色的读了起来,且一读到底,过后,示意孩子学着老师朗读的样子读一读、练一练。

2. 朗读方式“放任自流”:课始,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或“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虽是一种张扬个性的读书好方法,可学生还未掌握几种读书方式时,就一味的放任自流,漫无目的地跟着感觉走,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 朗读时间“昙花一现”。从听课的绝大多数语文阅读课来看,让学生接触文本进行朗读练习的时间平均只占不到7分钟。试想:仅以如此少的时间与精力用于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其效果可想而知。

4. 目标落实“好高鹜远”。朗读的目标总体有“正确、流利、有感情。”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螺旋上升、缺一不可的。可在现今的课堂里,许多教师总花较少的时间来落实“正确、流利的朗读”这一目标,往往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怎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上,训练时 “缺斤少两”就留下了“后遗症”: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时既费时又费力,可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达到朗读的基本要求。

5. 指导过程“高耗低效”。在指导有感情读的教学中,我们常可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对朗读的效果不满意时,会出现连续叫好几位同学站起来重复朗读的场面“你读”“你来读读看”……一直叫到满意的才停。还有些教师,虽注意了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却忽视了将之扩大到全体的;或是有进行指导,但训练未到位匆匆过场的,形式痕迹重,真正的效果欠缺。

二、把脉课堂教学中“读”的有效性

新课标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应是读的最高境界,是我们教师高效课堂价值的理想追求之一。

三、把握 “读”的有效性的良方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读好“朗读”这本书,让学生因扎实的朗读而“灵秀”起来?让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呢?

1. 传授技巧,指导正确朗读。《课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但我们发现:有时,教师在语音、语调、感情上都指导得不错,但为何学生朗读的效果总不见得好呢?原因是还缺少了技巧的指导。叶老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

2. 留足时间,遵循“芝麻开花——节节高”。教师应在课前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去朗读课文。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样子,草草收兵。

3. 丰厚过程,让朗读指导“锦上添花”。朗读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方斐卿在《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中有这样值得深思、借鉴的话:“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读课文的理解,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表达规律,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我们提倡把朗读的过程变成对课文深入理解的过程,把朗读与其它基础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①要书声朗朗,更要“静思默想”。“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

②要书声朗朗,更要“品味揣摩”。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文质兼美,常有精确传神、恰到好处的神来之笔。朗读时,教师往往可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经典”词句,引导学生细读揣摩、涵咏品位其妙处,品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进而把课文读出感情来。

③要书声朗朗,更要“妙引巧悟”。《鸟的天堂》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教学时我请学生试读,并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学生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突出了“大”字,显然,学生对上下文的感悟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的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该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的感悟也更深了。

曾有人问:语文教学的真正亮点在哪里?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是这样作答: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教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是啊,我们语文教师只要充分的摆正朗读的地位,明确每一次的朗读目标,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训练,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我们的朗读必将会真正地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独自绽放其本色美,如“灵秀之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每个学生纯净的心田!

[ 参 考 文 献 ]

[1] 语文新课程标准.

[2] 新课程怎样教的精彩.

猜你喜欢

朗读语文教学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