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心

2016-08-23李月亮

特别文摘 2016年13期
关键词:培养能力画画心态

陪孩子上围棋课,有次课间闲聊,围棋老师问我们,为什么让孩子学围棋?

几个家长给出了很多答案——“为了锻炼孩子心性”“想培养孩子思考和计算能力”“让孩子习惯竞争,从容面对胜利和失败”“让孩子有个特长,要是考出个三段四段来,对将来升学有帮助”……总之好处挺多的,所以就来学了。

围棋老师听完,摇头,说:我认为这些都不对,学围棋最重要的目的,应该是会下棋,因为下棋有乐趣。

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说实话,我当时对老师这个答案完全不以为意,甚至并不认同。想来其他家长也是如此。

但是后来,我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学围棋确实有很多好处,但那些好处,都不应该是最终目的,我们让孩子学围棋,根本上,就应该是让他会下棋,让他的人生多个乐趣,在无聊苦闷压力山大时,能有个排解渠道。

培养能力、升学加分当然也重要,但若是冲着这个去学,心态就会偏,就会急功近利,就会把下棋当成一个任务压在孩子身上,逼他学,逼他练,使他反感烦躁,体会不到下棋的乐趣,如此,便很难坚持,多数孩子就这样半途而废了。

怀着功利心去做一件事,有趣的事,也会变得无趣,变得辛苦,变成折磨。

初心错了,可能就全错了。

偏偏我们一直在犯这样的错。

让孩子学钢琴,是为了培养乐感、促进手指和左右脑的协调,为了考级、体会表演的荣耀。

让孩子学画画,是为了培养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万一画好了,还能获奖,能赚钱。

让孩子学舞蹈,是为了塑造形体,提升气质,培养审美,增加自信,当然,表演给人看,也是很拉风的。

很少有家长是因为弹琴很快乐,画画很快乐,跳舞很快乐,而让孩子去学习的。

我们嘴上把这些培训都叫“兴趣班”,但在功利的心态下,孩子在这些方面本来浓厚的兴趣,很容易被消磨掉。所谓的“兴趣班”,常常变成了事实上的“毁掉兴趣班”。

也因为很快没了兴趣,大部分孩子都学不了很久。真能学出个样子的,也是不情不愿地咬牙坚持,体会不到什么乐趣。

其实反过来想想,如果我们有一个正确的初心,就是单纯地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件可以让自己快乐的事”,而送他去学习,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比如学画画,如果我们就是为了让孩子会画画,让他随时能拿起笔来尽情创作,让他能有那么一些时间,可以快乐、舒展、自由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么,我们就会尽力保护孩子对画画的兴趣。而如果孩子在画画时能持续地体会到快乐,自然就能坚持,能做好,那么开发大脑修养心性之类的目的,随之也一定能达到。反之,如果为了培养能力而不惜扼杀兴趣,最终结果很可能是一事无成——兴趣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初心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你所做的事情最终是“荣”还是“损”。

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如此。

比如工作。我们选择一份职业的初心,如果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非赚钱谋生,可能你就更容易找对职业方向,在工作时的心态也会好很多,遇到挫折、瓶颈、压力时也比较容易熬过去。

比如婚姻。如果我们选择一个人,是因为跟他(她)在一起快乐、合拍、踏实、能彼此成就,而不是因为他可以养我,或者她愿意伺候我,那么这个婚姻就会更强韧。就算有一天对方穷了或者丑了,婚姻也不会轻易瓦解。

比如旅行。如果我们的初心是去见识世界或者放松心情,而不是为了拍照片发朋友圈让别人知道我去过哪里,这旅行一定会收获更多。否则你可能仅仅因为没拍出好看的照片就万分沮丧,游兴全无。或者,就算收获美图许多,但只是你的相机看到了,而你的心,错过了真正的风景,你浪费了旅行真正的价值。

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其实“不能忘”的前提是“不能错”,一旦初心错了,导向就会错,越记得,反而越容易走到进退两难的死胡同。

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它的真正意义和你的真正需求,然后抱持正确的初心去做这件事,这样才不会误入歧途,也才能得始终,得收获,得圆满。

(摘自“李月亮微信公众号” 图/陈明贵)

猜你喜欢

培养能力画画心态
“双减”背景下主题语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还是“看掐架”心态
我爱画画
老树画画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