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三问”在边远山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6-08-23姚石红

考试周刊 2016年59期

姚石红

摘 要: 随着新课改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已为被广大语文教学者所认可和支持,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了经验。对于怎样上好语文课,各教师、教育学者众说纷纭。但对于边远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落后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的缺乏,造成较大教学困难。结合边远山区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这些年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可以明确,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应该从教学三问入手。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及“怎么教”这三个问题,把这三个问题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有利于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三问 偏远山区应用现状 教学三问的应用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现阶段小学语文有“工具语文”和“人文语文”之纷争,在“承认垄断”和“功利至上”之间徘徊。语文课堂永远是最最基础,最博大精深,最有文化气息的学科,课改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其中奥秘,让语文课堂最终上出“语文味”,这也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边远山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现状

(一)匮乏的教学资源

与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边远山区的教学资源可以说是有天壤之别。众多山区小学因为教育投资不足,教育经费相对紧缺,要添置一些桌椅都很困难,而购买一些教学用品,现代的教学设备也就成为一种奢侈。有些山区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小黑板,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的水平,除了学校的黑板报上那些文字透漏出一些语言文字的气息,课余时间就没有了与语文更多的接触。学生除了上完那几节短暂而又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外,由于课外资源有很匮乏,使学生没有了更多学习语言文字的机会。

(二)教师资源的不足

随着国家出台很多关于偏远山区的支教计划,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生活条件和环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学校不得不请一些代课老师,一个老师上好几门课,导致没有专业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陈旧,职业素养欠缺,甚至有的老师上课教材缺乏,没有相应的课堂设施,使得老师在设计一堂课而感到力不从心,让老师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

(三)落后的教学模式

从偏远山区出来的我,对于落后的教学模式,深有体会。老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记忆,老师写,学生就要记笔记是偏远山区存在的普遍现象。老师把课文分成段、句、词、字等基本知识点,通过给课文分段,认识生字,让学生归纳每个自然段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这几个步骤教学,采用抄写新字生词、背诵词语、背诵段落大意等方法,完全不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死记硬背已经成为学习语文的“潮流”,这也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主导的教学规律。

二、“教学三问”在边远山区的应用

(一)为什么教:提高教师资源质量和思想建设

边远山区的教师资源问题是当前我国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也对边远山区的教学质量提出了巨大挑战。所以,我们应重视边远山区教师资源的质量,把真正的“语文味”带到课堂中。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教师把文章的内容让学生通读一遍之后,明确具体的故事梗概,探讨狼牙山五壮士是如何与敌人作战,并且最后是如何英勇牺牲的。根据学生探讨的结果进行下面的教学,加强自身应变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规律,找到属于自己的学好语文的方法,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自己走近人物,将文章的所表达的人物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来,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基本功,还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大大提升。所以,一个好的教学应提高教师思想素质,一切为了学生而教。

(二)怎么教:制定基于学情和课程标准的教学

就目前的教学学情看,边远山区老师的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老师没有明确目标地制定教学。有的老师只依赖教学的参考资料给学生上课,这种不切实际的教学难免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那么,教学目标应如何制定?怎么教?那么就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深层次了解,了解学生想要学什么,不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其语文素养。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对文章理解上没问题,那么就可以制定一个以朗读为目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其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什么:基于文本细读的内容取其精华

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比较长的文本应该短教,有效取舍,那么内容取舍就是教什么的问题所在。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不是很难,但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讲解文章内容作为重点,而忽视了写作方面的教学。事实上,对于这篇文章来说,其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这篇文章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与领悟,体会其文章作者的用意所在,认真品味文章的思想。作者之所以能够把人物描写得出神入化,就是因为写作过程中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的描写,应鼓励学生用这种情感表达增强自己写作上的情感表达,用所学道理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文本的东西需要细读其中内容,取其精华,让学生学有所获。

三、结语

有人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要有所收获。一个楼房的地基要打好,再高的楼也不会轻易倒塌,语文教学也是这样,打好基础才会有更好的发展。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张扬个性、交流情感、充满活力的场所,教师就应该将“教学三问”更好地落实到教学中,把语文教学融入生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利用有限的资源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不要再让枯燥乏味“统治”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不让紧缺的教学资源制约教学质量。在不失“语文味”的同时更好地充实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赵悦,赵轩.略谈民族边远山区初小语文教学中的词语变通[J].艺术科技,2014,06:330.

[2]蒙扬革.边远山区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4:198-201.

[3]张玉清.小学语文教师常用教学方法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24:49-50.

[4]郎耀秀,黄白,韦晖.地方高校培养山区农村小学教师的模式重构与创新[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1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