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016-08-23洪嘉兴

考试周刊 2016年59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

洪嘉兴

摘 要: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洞口、外洞;再写孔隙、内洞;最后出洞。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本文从如何理清课文教学顺序入手,从“尝试利用微课受新知”、“感悟本文表达的生动准确”和“盘活教材习得方法”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及教学进行反思,能够引发读者共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游记教学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游览金华北山的双龙后所写的一篇游记,真实记录了自己旅途上的见闻和感受语言朴实,条理清楚,描写具体生动,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堪称典型的游记类散文典范。文中主要描写了“外洞、孔隙、内洞景物”的特点,有相似之处,但描写的笔触不尽相同,其中暗含“流水”这一叙述暗线,可见作者叶圣陶的游览观察之真切,文学功底之深厚,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为一堂精读课,课罢,反思教学,我有几处感触颇深。

一、顺序教学,洞明主线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主要描写了“入山、洞口、外洞、空隙、内洞景物”的特点。对游览路线的回顾非常重要,既是对全文的一个整体把握,更是为下面学习做有效的准备。在设计教学时,本想重点讲解“空隙”和“内洞”部分,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但回头一想,既然这是一篇游记,为什么要落于优质课的俗套,直奔所谓的主题,牵着学生进入浏览这样一个陌生的盛景,而不让他们流连沿途的风景呢?笔者决定遵从游记的写作特点,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果不其然,在学生预习作者游览顺序时,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准确地找到作者游览地点的变化。这更坚定了笔者按顺序教本课的信念。在教学时,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了解游览线路,通过简笔画演示,学生很好地理清了“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这一顺序,在学生理出文章的线索后,再让学生细细朗读、品味,一同感受景色的美,了解景点的特点。

像这样适当取舍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依据课文顺序了解每一段的段落内容,理清文序,启发学生有序地连缀每一处景点,这是在落实中年级年段目标——把握课文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整合段落内容,理清写作顺序,便清晰课文结构,也是突破了本文学习的一个难点。

二、引入微课,洞悉新知

微课的引入,也是本堂课的又一着力点。首要解决的就是解“题”。现今要求教学具有文体意识。题目的“记”字是一个文体标志,但学生大多不明白“记”是什么?课堂上通过微课导入“游记”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记”即“游记”,并能在老师抛出“我游览了杭州西湖,也想写一篇游记”的问题时,给游记取名为“记杭州的西湖”。

微课还能运用于汉字字源教学,之前教字的起源,只能靠PPT演示,配上教师讲解,这样教既耗时,又不够生动。这次课上教到“孔隙”,便将工夫下在课前,提前备好微课,很好地实现了“孔隙”新知的传授,得知文中“孔隙”一词的传神之处。借由媒体拓展,让学生在习得“孔”为小洞之意的同时,学会“针孔”“鼻孔”“瞳孔”等,这样既得法又得言,一举两得。现在想来,课前预习检查环节中“兀”字的教学也可适时改为微课呈现,说不定效果更好。

像这样利用微课这一新兴教学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从文本入手,用教材,教新知。将微课这一“新瓶”装上教学这一“旧酒”,既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加深对文体、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了解与把握,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三、相得益彰,洞天别具

实践出真知,对比出新知。通常教师在教学作者写作技法高明时,总会运用反差极大的例子进行对比,这样一来,优劣自明。但长此以往,学生的认知能力就会受到抑制。教学“洞口和外洞”时,笔者出示的是自己写的这样一段文字“双龙洞的洞口大约6米高,10米宽……面积1200多平方米”。运用列数字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洞口和外洞”的高大、宽敞,效果亦可。当提出能否替换叶圣陶的文字时,学生大多都提出了反对意见,迁移四上第四单元交流平台的内容,学生认为叶圣陶的文字比照了人们熟悉的事物,更具体生动,使人身临其境。可见,写法上叶圣陶是更胜一筹,学生能有这样的感知效果,更是叫人欣喜。

像这样通过写作技法的对比,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的感受相结合,品读、评价、想象、感受,从而体会双龙洞各个景点的特点和作者游览的感受,达到品味文字深入情境体验情感的目的。

四、盘活教材,洞法用言

活用教材,习得语言,更是语文学习的一大目的。在教学上山美景时,学生聚焦的是“溪流的变化”,其中4个“时而”更是语言训练点,教学时,学生顺着老师的手势,读出了溪流宽窄缓急的变化,发现了“时而”的妙用,这时老师便因势利导,顺水推舟,抓住“溪流也时时变换调子”,组织分层小练笔,照顾到大部分学生,让他们有的吃饱、有的吃好。“孔隙”的教学也是用好的教材例子,学写设问,贯连“外洞”,以学写“这是怎样大的外洞呢?”为引子,拓展开去。这还与“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教结构,用结构”的理念不谋而合。语文教学的特色任务本是语言训练,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用好来”,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像这样学以致用,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探索了文本形式的秘密,对叶圣陶笔下的金华的双龙洞的景点特色必然了然于胸,并且学习了游记的表达方法,如此便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为阅读和表达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适时让学生进行仿写。放缓坡度,减低难度,学生学起来必定兴趣盎然。

五、结语

本课的教学还不是很理想,叶圣陶是文学大师,文章妙笔生花,可教的知识点太多,不好取舍。不管怎么选择,总有一种难以周全的遗憾,可也不能一味求全。若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过高,牵强附会,用作家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生活,不尊重孩子的心力承受力,则“滔滔江水也是付之东流”。有道是:以学生为本才是学习“文章”的秘妙所在,“简单、朴实”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
感受溶液“生长”的历程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浅析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