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写手》的叙事张力
2016-08-23秦洁
[摘 要]罗曼·波兰斯基的电影类型众多,风格独树一帜,是当之无愧的电影大师。其执导的惊悚影片《影子写手》在美国上映后,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与口碑。这部根据罗伯特·哈里斯的小说《枪手》改编而成的电影,以其精巧的故事结构、阴冷的叙事风格、浓烈的悬疑色彩而深受观众的喜爱,展现了导演波兰斯基在电影创作上的才华。本文拟从谜题式的叙事技巧、阴郁的影像风格、深层叙事主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影子写手》的叙事张力。
[关键词]罗曼·波兰斯基;《影子写手》;叙事
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惊悚影片《影子写手》(The Ghost Writer)在美国上映后,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与口碑。影片以职业写手“影子”作为叙事主人公,在缓慢、阴郁的叙事基调下,讲述了作家影子在为英国前首相亚当·朗撰写回忆录的时候,发现朗身上有着诸多疑点,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他被迫卷入到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政治阴谋里,并几乎为此丢掉性命的悲剧故事。这部根据罗伯特·哈里斯的小说《枪手》改编而成的电影,以其精巧的故事结构、阴冷的叙事风格、浓烈的悬疑色彩而深受观众的喜爱,展现了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在电影创作上的才华。本文拟从谜题式的叙事技巧、阴郁的影像风格、深层叙事主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影子写手》的叙事张力。
一、谜题式的叙事技巧
罗曼·波兰斯基的电影类型众多,风格独树一帜,是当之无愧的电影大师。自1962年罗曼·波兰斯基编导的第一部长片《水中刀》(Knife in the Water)开始,在五十多年的导演生涯里,他一直保持旺盛的创作热情,为世界电影贡献了40多部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电影作品。[1]其中,2010年上映的《影子写手》堪称惊悚电影的经典之作。片中,波兰斯基采用谜题式的叙事技巧,通过多样化的悬念设置、精巧细致的情节编排来营造奇幻诡谲的神秘氛围,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首先,影片设置了环环相扣的悬念。电影作为一门叙事性艺术,其根本任务就是讲好故事。[2]如何安排情节、编排文本是导演在拍摄电影时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设置悬念作为电影中最常见的叙事策略,是增强戏剧冲突、营造紧张氛围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悬念叙事在电影表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电影之所以能吸引观众的关键因素。《影子写手》作为一部惊悚影片,其在叙事技巧上呈现出鲜明的谜题式叙事倾向。扑朔迷离的死亡事件、危机重重的追杀行动、一波三折的真相调查构成了独特的“波式”悬念内涵,使得影片大放异彩。该片将故事环境设定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此时轮船正慢慢驶向港口。车辆在警察的指挥下正有序地开上船,但是,一辆没有司机驾驶的车辆引起了警察的注意。车主是谁,他到哪里去了?这是本片的第一个悬念。紧接着镜头切换为第二天清晨的海边,一具男性尸体漂浮在海面上。此时,影片的第二个悬念产生:死者是谁?《影子写手》在开始短短两分钟的时间里设计的两个彼此关联的悬念,成为整部影片的矛盾焦点。实际上,随着情节的展开,观众能够猜到海边的尸体是英国前首相亚当·朗的助手麦克。验尸官根据麦克血液中含有很高的酒精,判断他是意外落水。但当影子接手麦克的工作后,他发现了诸多疑点,逐渐意识到这起意外死亡事件也许并不像警察描述的那么简单。在寻找真相、揭开重重谜团的过程中,新的悬念又不断产生。《影子写手》以影子追查麦克死因作为叙事主线,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融入一个个悬念,影片通过新旧悬念的侦破与产生来推进情节的发展。
其次,波兰斯基通过延宕的叙事技巧来制造悬念,以此来增强电影的悬疑色彩。延宕的叙事手段是指导演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有意采用含蓄的叙事手法,即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穿插一些辅助线索,以此作为干扰,进而达到缓解冲突的目的。从表面上看,延宕的叙事技巧能够使冲突得到缓和。但实际上,这种叙事策略反而能增强电影的悬疑性与紧张性,使影片剧情更加引人入胜。《影子写手》开始便是亚当·朗的助手死于海边的画面,让人心生疑惑,备感不安。在接下来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电影以影子写手作为叙事中心,围绕他来到小岛为亚当·朗撰写回忆录的故事为主线,其间穿插种种琐碎之事,如手稿被抢、拜访教授、遭人追杀等。直到朗从飞机上下来时不幸中弹身亡,这才使得剧情基本告一段落。最后的新书发布会成为整部电影的高潮:影子无意中发现了书稿中的秘密,最终揭开了朗的妻子露丝才是主导英国政坛的幕后黑手。在《影子写手》中,导演摒弃了惊悚影片惯用的快速剪辑手段,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含蓄铺垫,在缓缓展开的故事情节中将一个个谜团抛向观众,只等最后才将谜底揭晓。这种先缓后紧的延宕叙事方式,不仅可以调动观众的观影兴趣,还能够让观众始终处在困惑与猜想之中,进而增强影片的神秘色彩。
二、阴郁的影像风格
波兰斯基从影五十多年来,一直以冷峻、阴郁的个性化叙事风格而著称,这在《水中刀》《唐人街》(Chinatown)、《钢琴师》(The Pianist)等多部影片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影子写手》继续秉承导演一贯的叙事风格,在平稳的叙事节奏中缓缓展开剧情,一步步将观众引入导演精心编制的陷阱之中,直到最后十几分钟才选择明快的剪辑手段,将故事推向高潮。《影子写手》中压抑的环境氛围、阴郁的影像风格、先松后紧的叙事节奏交织在一起,共同铸就了波兰斯基个性化的叙事特色。
《影子写手》在封闭的空间下展开叙事,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恐怖氛围。在电影叙事中,空间造型往往不仅仅是主人公活动的场所,同时还被赋予丰富的审美内涵,是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3]波兰斯基擅长将影片的空间环境设置在狭小、幽闭的空间来展开叙事,以此给观众心理上带来一定的恐慌与压抑感。在波兰斯基的电影中,封闭的空间随处可见,如《冷血惊魂》中的公寓、《荒岛惊魂》中的城堡、《水中刀》里的小船、《苦月亮》中的游艇……实际上,狭小的空间、孤绝的环境很容易窥探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是增强影片艺术感染力的有力手段。在《影子写手》中,波兰斯基延续他一贯的惊悚表现手法,将空间环境局限在美国东海岸的一座小岛上,在有限的空间里讲述一个关于政治阴谋的悬疑故事。写手影子为了完成修改朗回忆录的任务,不得不来到小岛上工作,因为手稿不准带出房间。当影子坐在房间里审阅手稿的时候,他的身后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一方面,辽阔的大海隔绝了影子与外界的联系,让主人公始终处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里;另一方面,导演刻意放大作为背景环境的大海意象,并将其与房间中的影子进行对比,借此显示人的渺小与无助。渡轮、别墅、旅馆、书房……影子辗转于封闭的内景空间之中,伴随而来的是种无法摆脱的诡异感觉。
《影子写手》整体呈现为阴郁的影像风格。波兰斯基的电影大多凝重、冷峻,如以20世纪60年代洛杉矶的争水丑闻为题材的《唐人街》,以二战期间纳粹德军残杀犹太人为内容的《钢琴师》等。在厚重的社会大背景下表现人物的困境与挣扎,是波兰斯基电影的显著特色,这在《影子写手》中也有十分鲜明的体现。在营造电影视觉风格方面,波兰斯基倾向于选用冷峻而有节制的惨淡色调来控制画面,这样的影像风格与电影的主题相得益彰。[4]阴雨不断的坏天气和漫漫黑夜成为影片的有机构成要素,是影片凸显人物性格、渲染环境氛围时不可缺少的叙事元素。电影以下着暴雨的黑夜作为全剧的开篇,给人一种浑浊、潮湿的感觉。实际上,这样的视觉风格恰恰奠定了整部影片压抑的叙事基调,为电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心生不安的预感。果然,灰暗诡异的黑夜下隐藏着危机,总不晴朗的天空下上演着种种罪恶行径。朗的妻子露丝是美国中情局的特工,是所有矛盾产生的根源。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她费尽心机:欺骗亚当,暗杀麦克,色诱影子……当被人追杀的影子独自躲在海边旅馆的时候,波兰斯基也是用阴森森的黑夜作为空间环境:屋内是紧张无措的影子,屋外是漆黑一片的渡口。深夜异常安静的旅馆令人备感不安,空气中弥漫的是令人窒息的恐怖气息,此刻主人公影子的内心是焦虑、恐惧的。
三、深层叙事主题
《影子写手》将视角聚焦在一场政治阴谋上,影片的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但是波兰斯基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独特的故事讲述方式。导演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井井有条地安排情节,不厌其烦地铺叙细节,只等最后一刻的爆发。片中充满张力的叙事技巧下讽刺政治,尽展小人物的悲哀结局,这无疑深化了电影主题。
《影子写手》以影射的手法对政治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导演选择“后发制人”的叙事技巧来处理情节、把握节奏,这使电影在整体上显得张弛有度。《影子写手》自始至终都在充满悬疑的基调下展开:看不透的人物、猜不到的真相,这使观众永远处在困惑与不解之中,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当谜底在最后一刻揭晓的时候,观众才会发现导演的良苦用心,感受到影片前半部分细节铺垫的重要性。从影片最后答案的揭晓可以倒推出整个事件的真相:前任写手麦克在为朗写回忆录的时候,发现了朗的妻子是美国中情局的特工,于是遭到暗杀。影子在高薪酬劳的诱惑下接手了麦克的工作,负责修改已经写好的手稿。此时的朗因为执政期间非法扣押、虐待恐怖分子嫌疑人的战争罪而陷入政治丑闻中。为了避免与公众接触,影子被安排到麦克生前所住的房间里,在这里影子发现了前任写手留下来的资料。顺着线索,影子揭开了首相夫人才是幕后黑手的真相。实际上,影片中发生在朗身上的事情可以认为是对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从政生涯的虚构想象。在布莱尔统治时期,英国所有的政治事务都与美国相一致,这无疑令人心生怀疑。在他下台后,关于他的丑闻报道更是一桩接着一桩,这与电影中亚当的经历十分相似。因此,该片可以看成是对政治阴谋论的诙谐讽刺。
影片的深刻主题还表现在对小人物悲剧命运的同情上。波兰斯基的电影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这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命中的波折与苦难对波兰斯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他的电影中就是浓厚的悲剧意味。在《影子写手》中,波兰斯基塑造了一个被称为“影子”的小人物形象。影片始终没有清楚地交代他的姓名,只是用代号“影子”来称呼他。他不需要姓名,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必要知道他的名字。他作为一个个体,对政治不感兴趣,却在偶然间卷入到一场政治旋涡中,几乎丢掉了自己的性命,成为这场政治阴谋的牺牲品。影片结尾时开放性的结局出人意料,令人回味无穷:在新书的发布会上,朗的秘书的一句“beginnings”让影子茅塞顿开,使他揭开了谜团。他以为至此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但他不知道当真相浮出水面之时,等待自己的只有死亡。当走在街上的影子消失在镜头中的时候,一辆疾驰而来的汽车进入观众的视野里。紧接着,一声巨响,画面中出现的唯有漫天散落的手稿。飞散的手稿暗示着影子有可能死亡,同样预示着小人物的悲剧命运。但是,在浓郁的悲剧氛围下,导演并不是一味地诉说小人物的无力与凄凉。在影子身上,波兰斯基还赋予了他人性的光辉:一张写有真相的纸条在经过十个人的传递后,最终递给了露丝。此刻台上是惊慌失措的首相夫人,台下则是手举香槟,朝着露丝翘颔示意,傲然微笑的“影子”。
《影子写手》在深沉、压抑的氛围中一步步设置悬念,观众在影子的带领下一层层拨开谜团,最终窥探到整个事件的真相。导演在政治惊悚剧的框架下,演绎小人物在巨大黑幕面前的无奈与凄凉,充满了浓郁的悲情色彩,令人感慨万千,这正是波兰斯基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高敏婧.罗曼·波兰斯基电影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李显杰.当代叙事学与电影叙事理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6).
[3]宫林.曲径通幽——电影空间造型三论[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02).
[4]罗曼·波兰斯基,石泉.罗曼·波兰斯基谈电影[J].世界电影,2004(01).
[作者简介]秦洁(1972— ),女,重庆人,硕士,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动画、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