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凯撒必须死》的三重叙事模式
2016-08-23刘洁亮
[摘 要]塔维亚尼兄弟执导的《凯撒必须死》是一部极具人文关怀的半纪录式戏剧电影,这部电影的情节十分简单,即一群囚犯在监狱中排演莎翁戏剧的故事,但其简单的情节背后隐含了三层叙事模式,首先是戏剧的情节在影片中通过排练的方式再次被完整呈现,其次是囚犯们排演这部戏剧的过程被真实记录,最后整个排练的过程又被镶嵌于囚犯们的监狱生活之中。三重叙事的结构一方面丰富了莎翁戏剧的外延,另一方面又展现了囚犯们监狱生活的内核的改变,从两个方向上完成了影片的思想表达。
[关键词]《凯撒必须死》;囚犯;三重;叙事;艺术
第62届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影片金熊奖颁给了《凯撒必须死》,这部半纪录式的影片讲述的是监狱中的一群囚犯排演莎士比亚的戏剧《裘力斯·凯撒》的故事,戏剧与真实的人生、舞台与监狱以某种奇特的方式铰结在一起,罪无可赦之人通过艺术不仅重新认识了自己,同时也被重新看待,无论是从外部的眼光还是内在的反省的角度来看,都获得了崭新的自我。
本片导演塔维亚尼兄弟都已年逾80,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他们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见证者,新现实主义电影追求对现实的准确描绘,对场景、人物与事件的真实展现,从而极具现实针对性与批判性。在1977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塔维亚尼兄弟就曾凭借《我父我主》捧得最佳影片金棕榈奖,这部电影以纪录片式的风格呈现了撒丁岛的原始生活状态,在这对兄弟导演的电影中,纪录片是十分突出的存在,而2012年的这部《凯撒必须死》中也同样带有纪录片的色彩,延续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血脉。
在《凯撒必须死》中,监狱中的真实场景被毫不避讳地展现出来,囚犯们在监狱中的排练就如同真实的历史再次上演,因此这部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模糊了现实的真实性与电影的虚构性之间的界限,一个融合了监狱、舞台与生活的场所促使本片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与想象空间,实际上,《凯撒必须死》的叙事能力并不止于三个层次,本文仅就三个最为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
一、莎士比亚的《裘力斯·凯撒》
《裘力斯·凯撒》是莎士比亚根据罗马的真实历史所创作的一部戏剧,其剧情围绕着两方势力的斗争展开,一方面,凯撒的权力不断扩张,即将被拥立为王;另一方面,共和派的代表凯歇斯则反对独裁,暗自想要除掉凯撒,他找到正直的首席执政官布鲁托斯和自己结盟,联合其他贵族对独裁的凯撒下手。他们趁着凯撒在神庙之时,一拥而上,将其乱剑杀死。但是事后布鲁托斯并没有处死凯撒生前的手下安东尼,还放任他在凯撒的尸体旁发表悼念的演说,他的演说成功地煽动了群众,让群众倒向支持凯撒。群众想为凯撒复仇,将共和派众人逐出罗马,最终在安东尼的率兵围困下,布鲁托斯自杀,共和派覆灭。
莎士比亚创作这部戏剧并不意在重述罗马的历史,而是借古讽今,对他所处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集权与民主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剧中的登场人物在政治斗争中凸显出的个人品质与所处的政治派别和外部环境相互结合,构成了戏剧本身的丰富性,政治主题本身具有的时代超越性直到今天也依旧具有被深入思考的意义。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凯撒必须死的原因是他的个人权力的扩大,独裁与民主的力量相抗衡,虽然天命在于一人的观念已经形成,但是凯撒的出现太早了,并不符合时代的精神,而布鲁托斯曾为凯撒的好友却还加入反对他的阵营的原因就是要保卫共和与自由的理想,但是怂恿布鲁托斯密谋刺杀凯撒的凯歇斯并非仅仅怀有如此单纯的目的,还有隐藏其中的个人政治野心,凯撒的死去能够使他获得更多的政治机会,但他必须假以民主的名义来完成这一黑暗的目的。
而安东尼作为凯撒的好友,通过极富煽动力的演讲重新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可以看出他对人心的洞察力与对局势的把握能力都极为突出。民众在他眼中无非是一群没有主见、可加以煽动和利用的对象,尽管对民众的态度只是鄙夷,但安东尼却懂得利用群众的力量,这种领导者与民众之间的辩证关系直到今天也依旧在政治体系中继续运行着。
《裘力斯·凯撒》中对于政治人心的深刻体察,对于正义与自由的不懈追寻与探索,延伸到现实中则同样具有效用。剧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性以相似的方式进入到囚犯们的生命之中,历史仿佛一个幽灵,无数次重复上演,在囚犯与历史人物的共鸣之中,某种属于全人类的共同命运被深刻凸显。
二、囚犯与戏剧:戴着镣铐舞蹈
影片的第一个场景是莎士比亚的戏剧《裘力斯·凯撒》中的最后一幕,布鲁托斯举剑请求周围的人杀掉他,还未等对方动手,他就对已死的凯撒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怀着满腔的怒火杀死了你,现在我怀着满腔的怒火杀死我自己”,随即扑剑而死。在他死后,人们站在他的尸体旁评判他的一生,他是品德崇高的人,坚定而勇敢地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崇尚自由,他拥有一段伟大的生命、伟大的内心、伟大的思想,人们可以向罗马和世界宣布,他是一位人物。至此,整部戏剧结束了,台下观众的欢呼和掌声证明了它的精彩与成功。但当观众散去,灯光暗下之后,狱警上台押他们回到监狱,我们才知道原来刚刚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这些人是囚犯,脱下了戏服的他们回到牢房之中,舞台上的光彩不留半点。导演事无巨细地拍摄了狱警用钥匙为每一个囚犯打开牢房的门让他们走进去的过程,这似乎表明了一种无法挣脱的命运与结局,离开舞台之后作为囚犯的生命似乎没有任何改变,但果真没有任何改变吗?
时间回到六个月前,影片的色调切换为黑白,长官向囚犯们宣布一个戏剧项目的展开,并希望他们能够加入其中。在选角的过程中,他们第一次与“表演”发生关联,他们按照要求所表演出的悲伤或是愤怒的情绪是如此真实,仿佛这些应该代替沉默成为他们展现真实自我的方式。在这里,表演让他们展露出自己曾经被掩盖的某些东西。随后,选角人宣布了他们在剧中饰演的角色,紧接着又按照角色顺序标出他们的刑罚和罪名,饰演凯撒的乔瓦尼因走私毒品被判17年,饰演布鲁托斯的斯特里阿诺因组织犯罪被判14年8个月,饰演凯歇斯的萨沙因谋杀被判终身监禁。囚犯是背负着罪孽继续生活的人,他们身体与心灵的双重自由都被剥夺了,而排演戏剧的过程中他们却因为艺术而寻找到原本已经走向迷途的自我,正如影片临近结尾时一位演员走下舞台回到牢房中时所说的:“当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艺术,这小房间又变成了一间牢房。”
在排练的过程中,演员们在角色身上加入了许多鲜明的个人印记,比如饰演先知的人在角色身上融入了家乡预言者的疯癫。在艺术中,他们不再是囚犯,而是具有丰富生命经验的鲜活的个人。饰演凯歇斯的演员在排练时所说的台词被他在牢房中再次重复,他开始不仅仅重复台词完成表演,同时也体味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对艺术的理解开始步入他的个人生命。演员们在自己的牢房里熟悉台词,让人恍惚以为他们不再是囚犯,他们所处的地方也不再是牢房,监狱成为凯歇斯和布鲁托斯密谋杀死凯撒的地方,而不是禁锢他们自由的场所。对于这些囚犯来说,排练和对台词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身处监狱之中,他们的自由被剥夺了,但是通过表演,他们却能够获得一种新的自由、一种掌控自己的力量和一种忘却沉重肉身的轻逸。
通过这部戏剧,影片为囚犯琐碎庸常的牢狱生活增添了一丝灵性之光,囚犯可以一边拖地一边背台词,莎士比亚在多年之前写成的戏剧以这样的方式走进了囚犯的生命之中。更让人感到震撼的是,尽管导演不断地采用间离效果提醒观众这只是一群囚犯在排练戏剧,但是他们的密谋却不断让人产生一种幻觉,即多年前的那场阴谋真的在这座监狱中暗自酝酿,凯撒必死的命运将再一次成为现实。历史用这样的方式闯入现实,就如同历史从未离开过一样。
对于囚犯们来说,背负着罪孽继续生存就如同在黑暗中继续行走,而戏剧与艺术则为他们黑暗的旅途点亮了一丝光。纵使面临着必死的命运,死前的生命却具有与此前截然不同的特质。影片从结构上构成了一个环形,开头和结尾是同一场戏,即布鲁托斯之死,中间的部分则是排练的过程,舞台表演的部分和排练的部分用彩色和黑白画面加以区分,对比的增强凸显了囚犯的两种生活状态,如果说在监狱中排练之时他们是戴着镣铐舞蹈,那么在舞台上他们则获得了暂时的自由,囚犯的身份被完全忘记了,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沉浸在历史的回响之中。艺术不仅是令人忘我的,而且任何参与其中的人都会忘记现实的枷锁,即使是罪无可赦的囚犯,也可以通过艺术找回自我,这也是《凯撒必须死》中极具人文关怀的主题之一。
三、戏剧与生活:重返真实
《凯撒必须死》的丰富性不仅体现在戏剧与囚犯之间发生的奇妙关联,同时还将囚犯们的真实人生融入戏剧之中。通过导演的剪辑,真实的记录与戏剧的情节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演员们在排练的过程中,情绪慢慢发酵,却始终没有突出的高潮部分,高度写实的画面和平铺直叙的讲述方式让历史与现实巧妙对接,实现了一种别样的艺术表达。
在演员排练的过程中,戏剧中的台词所揭示的人物命运开始被与这些演员的生命中真实出现过的人物相联系,艺术以神奇的方式与囚犯曾经历过的人生相勾连。比如布鲁托斯的扮演者在读到“如果可以抹去凯撒暴君的思想,而不用撕破他的胸膛”这句台词的时候想起了当年一起走私香烟的伙伴。凯撒和迪乔对词的时候,正在进行劝凯撒去元老院的一幕戏,二人在真实生活中的恩怨情仇被带入戏剧,甚至要拳脚相向。
作为导演之一的维托里奥·塔维亚尼就曾坦言:“我们要他们做的,就是表现真实。凯撒的经历就是他们的经历,他们平时的对话也总是有关背叛、谋杀,他们都有过戏剧化的人生,作为导演,我们需要用电影的语言重现戏剧化。”影片没有全程展示舞台表演的戏剧,而是将排练的过程和正式演出的部分连接在一起,意在说明演员在排练中所融入的真实生活记忆与戏剧一道构成了最真实的演出。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戏剧、现实与真实记忆实现了一次融合,艺术进入现实的同时也改变了现实,因此当演出结束时囚犯们回到牢笼之中,开放的舞台与狭小的牢房构成一对具有象征性的对立空间,由此,自由的意义变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重要。
与此同时,戏中戏的表现方式让影片具有自反的意义。影片的内容讲述的是囚犯们排演莎剧的故事,而排演戏剧的过程又同时完成了整个戏剧的表演,实际上排练和正式演出之间的界限被模糊了,排练的部分同样构成了完整戏剧的一部分,这个部分比舞台演出本身更具有真实性。只有通过这个部分,观众才能够看到舞台上用表演隐去自己真实身份的演员背后真实的自我流露。戏剧本身带有一定的虚构性,但当艺术进入生活之后,却能够让生活中某些本质的东西真实地凸显出来,然而艺术的美也会让现实的丑更加难以忍受,直到影片获奖之时,绝大部分演员仍然在监狱中服刑,这种与现实的强烈关涉本身也具有悲剧成分。
四、结 语
《凯撒必须死》是塔维亚尼兄弟的一次戏剧实验,真实与虚构的复调构成了影片中相互交织的线索,对莎翁戏剧的改写与复现,对排演戏剧的细致描摹和对戏剧与人生的辩证性思考构成了影片的三重叙事结构。整部电影质朴有力的影像表达为观众带来别样的观影体验,其深刻之处不仅在于历史与当下、戏剧与人生、艺术与现实的交织,同时还体现在广袤历史中探寻个人生命意义的永恒话题上。当我们观看囚犯的表演时,或许同时也该意识到“囚犯”的身份是对全人类的生命状态的一种隐喻。与戴着镣铐舞蹈的他们无异,我们也在当下的现实境况中重复着历史,难以摆脱某种内在于生命的悲剧性命运,不仅是凯撒必须死,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要面临必死的命运。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安置有限的生命,如何在面对死亡之前面对现实的生活,而导演给出的答案或许很简单:艺术总是可以为我们争取无形的自由。
[参考文献]
[1][英]威廉·莎士比亚.裘力斯·凯撒[A].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五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仪爱松.新现实主义视域下的电影《凯撒必须死》[J].四川戏剧,2014(02).
[3]刘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述评[J].艺海,2010(02).
[作者简介]刘洁亮(1980— ),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