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在校的服务与管理策略研究
2016-08-23李飞
【摘要】当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离婚家庭,这也直接导致了更多单亲家庭的出现,从这些家庭走出的孩子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个群体,这一群体在社会和校园里有特殊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特征。本研究将以民办高校为依托,从行为表现和心理特征出发,尝试探讨对这一群体学生在高校的服务与管理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 单亲家庭学生 服务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77-02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不断增多并有加剧之势。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正快速的发生变化,这导致人们生活压力和思想压力过大,人与人的关系和情感出现问题。以往人们以家庭为重要依靠和归宿的传统观念也悄然发生改变,很多人不再受婚姻和家庭的束缚,选择放弃家庭结束婚姻,直接导致单亲家庭的出现,并越来越多。在大学校园里,单亲家庭学生从个别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群体,这一群体也被归为为特殊学生群体。他们具有群体内共性和群体外特殊性,对该群体的教育和管理近年来一直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借民办高校这一平台,以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教育和管理为切入点,探讨高校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群体应该提供怎样的服务和运用怎样的管理策略。
一、民办高校单亲家庭学生的特点分析
1.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分析
民办高校又被称为私立大学或私立高校,是相对于公办大学而言的,与公办大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前者不是由政府财政出资办学,而是民间资本办学。由于传统观念、民办高校自身财力和教学软硬件实力等原因的影响,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和被认可度一直较低,尤其是民办高校在高考录取中是绝大多数是末位批次,录取学生的层次较差,导致学校的整体环境较公办院校较差,甚至于走向恶性循环。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与公办高校就有较大差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学习方面、生活方面、心理方面和思想方面。
(1)学习表现方面的特点
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弱,学习能力不强。民办高校的学生大多数是“走过程型”,能按时上课遵守纪律顺利毕业已经很好了,若要求在学习上用功自学提升很难做到。
(2)校园生活方面的特点
经济条件好,乐于享受,不能吃苦,自我约束力较差。民办高校的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背景较好,在生活花费上大手笔,很多学生追求的是“高大上”的消费,自己有豪车和名牌化妆品的不在少数,加之同学之间的相互攀比,花钱消费更加无拘无束。
(3)学生思想方面的特点
思想觉悟不高,但思想积极活跃,个性张扬鲜明,愿意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在思想上,学生过多关注自我,缺乏利他观念,不太愿意为自己无关的事情劳心伤神。但是他们个性张扬,思想又积极活跃,对学校的各类活动充满兴趣,希望通过各种平台展现自己的魅力,获得别人的关注并给人以好感。
(4)学生心理方面的特点
自信心弱,自卑感强,缺乏自我效能。作为学生,他们在学业上的落后直接导致在校园缺乏信心,经受失败和接受嘲笑,自卑感越发强烈,加之不能准确的判断自己的能力,挫败感增加,逐渐缺失。
2.单亲家庭学生特点分析
通过查阅资料,我认为单亲家庭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孩子丢失父亲或母亲关爱的一类家庭。这类家庭本质上是不完整的,孩子只有一方管教。单亲家庭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父母一方死亡导致单亲,另一种是父母离异孩子判给一方导致单亲。这两种情况下的学生特点也稍有不同,第一种情况下的学生心理上表现出恐惧、性情孤僻、不愿与他人相处;第二种情况下的学生心理上表现出怨恨、性格偏激、带有些许攻击性。总的来说单亲家庭学生的具体特点可以分两大类。
(1)丢失父爱的学生特点
性格温和,缺乏纪律性,有小脾气。由于学生只和母亲生活,缺少“严父”的管教,在性格上偏向于女性,表现温和,没有父亲的强制与命令,自身缺乏纪律观念,还带有女性特有的小脾气。
(2)丢失母爱的学生特点
性格刚烈,脾气表现为暴躁,不善于表达情感。由于学生只和父亲生活,缺少“慈母”的关爱,在性格上偏向男性,表现为刚烈粗暴,没有母亲的抚慰和关爱,自身缺失细腻情感的表达能力。
3.民办高校单亲家庭学生特点
有人认为民办高校单亲家庭学生的特点应该是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和单亲家庭学生特点的综合。我能够理解这种观点,也比较认同这种观点,但是,单单就民办高校单亲家庭学生本身而言,应该还有自身特别之处。通过分析,我认为有这么两个重要特点。
(1)甘愿担当,不惧困难,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大学生进入校园已经成年,当看到自己的家庭是靠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支撑,人本能的担当和责任心就会显现,而不牢靠家庭背景又迫使他们勇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在不断的磨练中培养了判断意识。
(2)性格内敛,心理敏感,容易焦虑,与人相处困难
由于家庭情况特殊和负担重,学生产生一定的自卑情绪,不愿与他人过多交流,性格上内敛,对于家庭、父母、爱等相关话题较为敏感,学习和做事缺少关注和指导,容易产生无助和焦虑。在这种情况下,当别人与其正常交往时常常不能很好的沟通和相处,逐渐被孤立。
二、针对民办高校单亲家庭学生的服务与管理策略
认识到民办高校单亲家庭学生的特殊性,制定有针对性的、适合的教育管理策略至关重要,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前途和成才成人,关系到学校的因材施教、制度完善和创建和谐美好校园。
1.要形成服务优先于教育的理念,教育要融入为学生的服务中
之所以有这样的提法,归根到底是因为这些学生的特殊性。当我们用正常的教育思维去开展对他们的教育活动是行不通的,这些学生和普通学生的教育起点不同,终点也不同。这个不难理解,起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不是一般性的,终点不同是因为我们很难通过某种方式让他们和普通学生一样的看待世界,因为他们的世界本身就已不同。
(1)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三方联动全方位服务
班主任和辅导员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学生的一举一动他们最为了解,学生与他们的关系也最为密切,有些甚至是亲密朋友。所以,班主任和辅导员是服务体系中的最重要的一方。班主任和辅导员可以在这些学生的学习指导、生活服务、心理咨询、情感交流等方面发挥总要作用,充分扮演学生“高级服务员”的角色,让学生有所依靠、有所倾诉、有所求助。
如果说班主任和辅导员是学生“精神依靠”的话,任课教师就是学生的“物质依靠”。因为从学生的角色出发,学生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学习好或学习坏是衡量学生在校园里存在价值的唯一标准。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始终很差,他就会认为作为学生他失去了价值,即便他们可以找别的方面作为弥补。反之,如果学习成绩好,学生就会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任课教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服务在于如何让学生投入学习,了解自己的不足,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在不断增长,而不是迁就学生听从他们的要求。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投入学习,通过努力获得知识提升时,自然更加自信和认可自己,增强自我效能感,逐步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2)教育渗透到为学生服务当中,将服务转变为教育服务
除了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三方联动全方位服务以外,还需要学校各部门配合工作,学校也应该有相应的制度保证服务的质量,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和完整性。而这些只是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为学生服务的终点是唯一的,就是教育。所以要将服务转变为教育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要让他看到作为学生应该有的耐心、爱心、责任心、承受力、意志力,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可以逐步脱离“精神依靠”和“物质依靠”,形成强大的自我。
2.民办高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具体管理策略
(1)以心理干预与疏导为基础的管理策略
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特点我们知道,这一群体的个体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也是决定他思想和行为的前提,如果能在心理层面加以干预和疏导,或许这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就不会特殊和偏激。具体的方法是:首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可以通过关系同学反馈和直接谈话途径;其次,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干预,可以通过高频次谈话和旁听观察等方式;最后,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方式,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2)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管理策略
单亲家庭学生在情感关怀上的缺失是无法弥补的,但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情感加以缓解。首先,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单亲家庭环境固然可怜,受人同情,但是他们的内心渴望获得尊重,把他们当做正常的人看待。其次,理解和信任学生。有人说理解是最好的信任,理解学生就是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正视来自单亲家庭的他们是有缺陷的、会犯错误的,要可以原谅过错。再次,关注和关爱学生。特殊情感的缺失使得学生在内心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当我们把注意力关注到他身上给予鼓励和关怀,他们内心变得充实和强大,充满力量。最后,激发人格塑造的潜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人格评价、人格训练、人格建构等方式与方法,着眼于他们的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使之成为个性全面发展的完人。
(3)以校规校纪为保障的管理策略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强制性的规范,再好的方法都是空洞的、不能严格执行的。以校规校纪约束单亲家庭学生的行为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说心理干预与疏导、情感教育是对这一群体学生的特别照顾,那么校规校纪就是对他们的底线。同样作为学校的学生,任何人都没有特权,包括特殊学生,学校严格的制度必须遵守。这不仅保证了学校教育的权威性,也保证了校园的稳定与和谐。
参考文献:
[1]吕晓娟,李泽林.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05年第1期
[2]程如平.浅析民办高核学生特点及管理工作的策略[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总第35期
[3]彭卫民.高校特殊学生群体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孙学甫,陈关怡,潘丽媚,温颖.高校特殊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有效性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6期
[5]曹海琴,魏静静.针对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个别教育方法探讨[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2月第33卷第1期
作者简介:
李飞(1987—),男(汉族),河南新乡人,助教,硕士研究生,2013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现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