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

2016-08-23徐诗婕

参花(上) 2016年8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段落赏析

摘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代表,作者由景入情,并进一步地抒发情感,使得小小的荷塘带有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来看,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进行景物描摹,情感在景物的变化中也发生着改变,所以无论是从全文来看,还是从部分段落来看,浓郁的情感充斥其中,让人深深陶醉。本文对《荷塘夜色》的重点段落进行赏析,主要进行情感的细腻分析,从而获得别样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荷塘月色》 段落 赏析

《荷塘月色》是抒情散文的代表,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所以这篇文章往往是情感赏析的代表。通过赏析,不仅能够理解充斥文中的浓郁情感,更能够体会对景物的细腻描摹。[1]可以说,《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写景细腻流畅,传情委婉动人,情景交融中,读者无不动容。

一、整体赏析

从作者对景物的描摹来看,采用了由下自上、由远及近的方法。这种空间上的有序布局,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具有层次感,而作者本身的情感也在这种层次描摹中一步步地深化。比如作者在进入荷塘后,先对荷叶进行了描写,之后,顺着荷叶向上,将荷花和花苞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在描写的过程中,为了突显荷塘的可爱,也为了体现夜的静谧,更是为了给读者带来最为直观的视觉享受,作者利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恬静的荷塘和微风过后摇曳的荷塘进行了对比,这种对比,使得景物描写更加真实、有趣。

从景物描写上来看,作者有其独到的技巧。以月色为例,[2]月色本就是一种难以描摹的景色,其本身的特点单一,直接对其描写,一方面显得突兀,另一方面凸显不了月色的灵动。而作者巧妙地利用虚实对应的手法,既将月色的特点突显了出来,又使得整个描写充满了意境,具有了朦胧的别致美感。另外,在月色的描写上,作者为了不使月色显得单调,特意将荷塘远处的树木阴影进行了勾勒,这种远景的融入,使得原本的画面更加丰富。有光有影,月色的皎洁在旁物的衬托下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作者的画面构图来看,其本质在写月色,但是对于月色的直接描写却较少,而是将月色作为连接荷塘、远景阴影的纽带,通过月色,画面的整体感突显出来了,而整个画面,因为有了月色显得更加风情绰约。

利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成功地将景物描写的焦点向远处拓展,开始为塘边的柳树着色。在柳树的描写上,作者采用了广域视角,扩大了画面范围,使得景物的空间感更加强烈。另外,在广阔的空间内,作者利用寥寥几笔将月光又引入进来,随之加入的,还有掩映的灯光以及蝉声。作者通过这样随意点染的手法,对空旷的画面进行了补充,使得整体画面更加丰满。

二、重点段落赏析

以第五段为例,作者着重描写的是月色。在描写过程中,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3]比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是实写;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是虚写,虚实结合在描写中为了使月光不显得单调,作者对于月色下的投影也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在刻画中,作者利用“参差”“斑驳”灌木的“黑影”,和“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使得“影”和“荷叶”实现了整体性连接。而这种光影的交错构成的图案,虽然复杂,却也错落有致,别有韵味。

从《荷塘月色》这个题目来看,作者描写的侧重点是月色,但是在这一段的描写中,作者写月色的时候并没有忘记荷塘,从而使得月色和荷塘实现了交融的统一。在文中,作者描写月光的静谧和灵动用了一个“泻”字,说月光像流水一样泻在了花叶上。这一个“泻”字,使得月光充满了动感,整个描写也具有了别样的生机。有人说,这个“泻”字可以换做“铺”或者是“照”,但是个人觉得,“铺”字过于厚重,体现不出月光的轻灵,而“照”字俗气太重,用在此处也大有不当。反而这个“泻”字,具有了更强的艺术表现力。[4]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另外用到的“浮”字和“洗”字同样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一个“浮”字,将月光的缥缈姿容完美诠释,而一个“洗”字,则表现出了月光的纯净和无瑕。

三、结语

朱自清笔下的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在描写的过程中,动静结合,虚实错落,使得层次里复有层次,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作者通过这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的自然、流畅。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关于《荷塘月色》四种英译本遵循的“三美原则”之解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2]蒋文学,李树棣.《荷塘风起》教学实录及点评[J].语文知识,2015(07).

[3]徐芹霞.因势利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谈《荷塘月色》的导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3(27).

[4]马晓峰.目的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兼评《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本[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6(03).

(作者简介:徐诗婕,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责任编辑 宋倩)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段落赏析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心理小测试
荷塘月色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