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08-23罗雄飞
罗雄飞
【摘要】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基于此我们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实施了“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构建了以导学案为主线的“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和以知识结构为主线的“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在精心设计导学案的基础上,教师改变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学生也改变了学习地理的学习方式,创设了新型师生关系,整合了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资源。
【关键词】区域地理教学 自主 合作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60-02
一、课题的提出
(一)对现状的反思
联合国教科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然而,当今地理课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一种注入式的、静态的教学方法,在地理课堂上一定程度地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学生基本上是按照老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靠“听、记、背、练”被动接受。这种轻过程、重结果,轻活动、重灌输,轻实践体验、重机械训练,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重应试技巧的传授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更不能担负起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任。
(二)素质教育的要求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应当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不断实践。“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实施的意义
首先,实施“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等得到有效的培养,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实施“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将简单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将稍复杂的问题进行探讨并自行解决,而对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询问老师或向其它学习小组讨论或在小组展示时把问题抛给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解决,总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集中精力突破重难点,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参与了发现、探究和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及记忆会更加深刻。
再次,实施“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情感交流,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参与,他们的参与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及表达能力等都会得到比较好的发展,且在老师或同学的评价中,学生经常会获得成功的激励,从而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
二、“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为:学生是自己的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及新知识意义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关于学习的条件,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的作用,特别是实际情境要注重协作学习。在建构性的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将会进行更充分的沟通与合作。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教学中多向社会性和相互作用对学生学习建构的重要作用,主张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讨论或合作性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学习。”这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两个水平:一个是实际发展水平,一个是潜在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该理论主张“先学后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学潜能的发挥,而且为教师的讲解提供了依据。该理论实际上对什么内容应该由学生先学什么内容由教师后教,做出了明确划分。显然,如果学习内容在已有发展区内,就让其自学解决;如果学习内容在最近发展区内,就由教师讲授或指导。在这两个水平的交互作用中,儿童的心理水平不断得到发展。
三、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应用“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一)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按照其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层级情况,我们在实施“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时,主要构建了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以导学案为主线的“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一种是以知识结构为主线的“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1.以导学案为主线的“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形式的导学案,让学生结合教材自学,简单内容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稍复杂的问题,学生搜集资料小组内讨论解决,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问题,可向其它小组交流或与老师交流,直至问题解决。解决问题后,小组派代表展示,其它学习小组可质疑并提问,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启发、补充、强调、反馈、评价的作用。在解决学生疑问、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适时恰当的肯定评价,是促进学生接下来不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不竭动力。endprint
2.以知识结构为主线的“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以知识结构为主线的“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中国地理分区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国家地理这二部分内容而设计的。教师先根据教学内容详细讲解其中的某一个区域(比如中国的北方地区或东亚的日本等),将其讲授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教与学生,如从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应对或解决环境问题等方面入手来分析一个区域的情况,然后其它区域的学习与教学,由学生自己在课后按学习小组分内容模块(如某一小组负责中国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的气候模块)自主学习并搜集、整理资料,在课堂上各小组分别展示,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补充、强调、评价。
(二)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1.教师改变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学模式,学生也改变了学习方式
教师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改变了传统的由教师直接传授或灌输知识、给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而是由学生自己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学习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表、完成学案并能提出问题或能概括归纳总结教材和图表要说明的问题,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比较简单的诸如陈述性、记忆性等浅层知识,而对教材中重难点知识或学生自己提出的而未解决的问题,学生可通过学习小组讨论探究、小组搜集资料证实或与老师交流的方式解决,这种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自觉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独立性,这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效率。
2.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案只是教师理解的课程,而导学案却是教师和学生理解的课程。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该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共同讨论,对高中区域地理各章节的内容进行知识结构分析,确定最适宜用“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并对此内容进行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将教学目标分解为教学任务,而这些教学任务在导学案中要有明确的体现。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层次、梯度、深度、思考价值及有探究意义,使问题具有“可望可及、若隐若现”的特点,即是学生“最近发展区”里的问题,设法把学生置于“探索者”和“发现者”的位置上。
导学案的实施必须要做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导”——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再者教师要做好课中的“导”——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学习;最后教师还要做好课后的“导”——指导学生延伸导学案的学习。课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学生预习下次课的导学案,做到预习指导的层次性。总之,在导学案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并提供帮助,为开展学生的思维活动铺路架桥。
四、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万能模式,只是一个参考模式,要根据课程内容、学生基础、教师风格等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出现形式化现象。
(二)在实施“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生的任务必须明确,具体到每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扮演的角色都要落实,尤其是基础较差、相对比较内向或比较懒惰的学生,教师要督促鼓励,尽量避免“搭便车”的现象。
(三)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问题时得有一定的层次、梯度、深度、思考价值及有探究意义,应当是学生“最近发展区”里的问题,这样学生合作探究才会有思维的碰撞,任务分工才会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张建伟,知识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7):48-53.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6.
[3]桑青松、江芳、王贤进,学习策略的原理与实践[M]. 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216.
[4]陈桂生,“备课”引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7,(2):60-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