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中学数学快乐学数学
2016-08-23李长寿李芳
李长寿+李芳
【摘要】小学生生性好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地“玩”,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做到快乐学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玩”中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46-02
“玩”是一门艺术。小学生生性好动,教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大胆创新,在游戏活动中把握点拨的时机,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适当地“玩”,就能使学生做到“玩中学,乐中学,学中乐”,“玩”出课堂的真精彩。
一、创境引新课始“玩”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开头,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还能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如,教学“比较数的大小”一课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玩“猜拳游戏”。在学生已经会用手势表示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师教会学生双手配合表示两位数。比赛时,双方出拳各表示一个数,比谁出的数大。学生在同桌之间的几轮较量之后,“师生大战”拉开序幕。第一轮,教师出一位数8,同一位出两位数的学生比较数的大小,并让他说出理由。第二轮,教师出53,分别和出46、55的学生比,引导学生说出胜负的理由。
通过这个游戏情境的创设,很快把学生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既使学生回顾了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的同时燃起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体验感悟课中“玩”
游戏是孩子通过行动进行学习的一种集体活动。教师在课中创设新颖巧妙、引人入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游戏中体验新知,探究新知,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直销。
在一年级数的认识教学中,数的组成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以8的组成为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玩“扔石子”游戏。桌面上用线绳圈一个圈,把8个石子扔到桌面上,看圈内几个,看圈外几个,学生很快就能理解8的组成。除此之外,还可以玩“凑数游戏”,如小棒凑数,拍手凑数,对口令凑数等。玩的时候,可以师生玩,同桌玩,男女生玩,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通过各种形式的“玩”,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既让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又发展了学生新能力。
三、回归生活课末“玩”
针对小学生喜欢多变,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的特征,教师在课末设计有趣的游戏练习环节,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还可以产生一种“课虽末,趣未尽”的意境。
例,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设计“找座位”的游戏。吧教室模拟成一个电影院,学生拿到上面写着数对的“电影票”后,迅速寻找自己的座位。教学“认识物体”一课,可带领学生玩“摸宝猜宝”的游戏。把各种形状的物体放入“百宝箱”,让学生摸一摸后判断是什么物体,或者教师说出一种物体的名称,让学生摸出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玩”中练习,有助于加深欣赏欣赏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感悟,使之更加亲近数学。
四、拓展延伸课后“玩”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最大、最好的舞台。教学生一些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玩的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可以拓展知识,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有趣中激发,在乐趣中发展,在志趣中升华,形成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
如,教学“镜面对称”后,教师教学生玩“照镜子”、“擦镜子”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后与小伙伴或者父母一起玩,并写出数学日记。通过玩游戏和写日记,引领学生深刻理解镜面对称的特征:上下不变,前后不变,左右变换。再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扑克牌游戏,如“二十四点”、“三连环”、“连珠炮”等,利用学生爱玩扑克牌的特点,进行口算强化练习。
参考文献:
[1]潘欣欣.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2):200-200.
[2]孙明符.小学数学快乐教学法论谈[J].教学与管理,1993(1):43-44.
[3]张静.让小学数学课堂快乐起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2):75-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