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好数学
2016-08-23周祝君
周祝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44-02
目前,农村小学学生的数学水平普遍较差,纵观原因,优生大多数进城里学校读书了,留在农村的绝大多数是中差生。另外,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虽然国家在搞教育均衡,增加现代教学资源,但农村学校教学用具仍然较少,课堂上有些题目无法演示操作给学生看。很多农村学校的数学老师也在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为提升学生数学成绩在探索。凭着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本人认为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最好方法。因为,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紧密结合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数学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论断,指出了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提升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捷径。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数学学习在动手操作中顺利进行。下面,结合多年来本人的数学教学谈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方法的看法。
一、人人动手 学会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想动手操作,人人参加动手操作,才能大面积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有动手操作演示机遇,特别是中差生,多让他们参加操作,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主动学习数学的信心。教者要教给学生动手操作方法,教给动手操作流程,实际操作要注意什么,教会学生怎样通过操作,寻求解决问题方法,获取知识过程。
二、制作学具 懂得操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课堂操作好,必须有学具可操作。所以,教会学生动手制作学具,尤为重要。在学习新知前,老师要提前告知学生需要的学具,指导怎样制作学具,可在家长配合下进行学具制作,让学生明白所制作的学具要解决的问题。教会学生通过画、剪、折、摆、拼、割等方式,制作学具。学生对动手制作学具兴趣是很大的,如在进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时,我让学生制作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学具,大家制作得均很好。
三、多官配合 协同操作
动手操作是由多个感官参与的认知活动,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要多种感官配合,使操作有实效。如动手、动脑、动眼、动口协同作用,教会学生该听要认真听,该看要全神贯注看,该动要注意细节动。如教学圆柱体与圆锥体体积中,我让学生通过倒黄沙演示,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假设、猜想、验证等活动中,懂得圆柱体体积与圆锥体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取相关的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多项思维能力。
四、模拟情境 体会操作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问题,制作学具困难,可以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活动,效果会更好。如教学总价、数量与单价关系,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开店,去做售货员和顾客。拿出图书或体育用品,给学生去实地操作,做售货员、做顾客,看看他们的现场操作。通过实践锻炼,有些学生还学会了购物方法,懂得讨价还价,提升购物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走出课堂 实践操作
眼看千遍,不如手摸一遍。动手操作能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学得扎实,记得牢固。走出课堂,是有效动手操作的一种方法。在实地实践,亲手操作,通过看、量、做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欲望。所以,教学中,可对实践性强的知识,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亲自去操作。如教学几何图形知识、特别是周长及面积知识,让学生到操场上、到农村田边,亲自去量一量,看一看,学生对学习知识定会永存脑海,知识学得牢,应用能力强。所以,到实际场地,亲身感受,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六、探究过程 乐于操作
知识的探究贵在过程,不是结果。在知识探究过程中,需要耳听、目视、手做。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的三句话,道出了这样的原理。这三句话是:“我听见了,但可能忘记;我看见了,就可以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把过程探究出来。
七、数学日记 记录操作
学好数学贵在理解,但也要记忆、巩固练习,更要总结。总结是成功之母,总结可以让数学知识学习记忆得更牢固。在数学课堂中,遇到实践操作题,学生操作了,不妨让学生用数学日记的方法把操作过程记下来,这样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想忘记都难。教师要教会学生写数学日记,最好用拟人化的手法,数学童话故事的形式去编写。
总之,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磨刀不误砍柴工,多让学生操作,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学好数学信心,提升学生数学成绩,从而大面积提升学生学好数学能力,让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学好数学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