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与数学的课程整合初探
2016-08-23崔桂兰
崔桂兰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整合成为课改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小学数学的相关知识和小学科学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尝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学科学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27-01
课程整合从广义上讲,是针对教育领域中各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多种学科的知识互动、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师生合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发展。从狭义上讲,课程整合就是将两种学科、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这对教师、学生、教学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我所尝试的课程的整合,是“相关整合”即内容上相连,比如小学数学与小学科学的融合。
一、课程整合探索的起始
说到课程整合,是从学习了亦庄实验小学的sdem课程开始的。当时不明白STEM课程的含义,就从网上查找:STEM代表科学、STEM技术、工程、数学的融合。“课程整合”这四个字,也就慢慢渗透到了我的教学理念中。我在科学备课的时候,就发现科学中的某些内容与数学中的某些知识会有所关联,于是在教学中就会有意识地把它们进行融合。
二、将数学融入科学学科的初步探索
小学科学学科内容在其表现形式上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与其他学科的联姻,将数学分析思想融入到科学课堂打破学科壁垒,还原课程综合化的本来面目将成为科学教学的重要方式。
案例一:“太阳与影子”与“变化的影子”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中有“太阳与影子”一课,而数学中有一节综合实践课“变化的影子”。科学中的“太阳与影子”是从科学的角度,通过实验的方式,来了解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数学中的“影子的变化”是从数学的角度,通过观察、测量,了解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
案例二:气温变化与折线统计图
上学期科学的中长期观察报告,我选择的是观察一周的天气变化。一周下来,我和孩子们一起对一周中每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整理成了统计表,而且以折线统计图的形式呈现了出来。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这一周温差的变化规律。
案例三:太阳家族与比例
“太阳家族”是五年级科学中的一节,在备课时,我觉得如果能领着孩子们做出“太阳家族“的模型该多好。于是,我就设想做模型的条件。科学不同于艺术,美观即可,它还需要符合实际。要做模型,首先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每个星球模型的大小,相邻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星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当时五年级数学中正好也学到了“比和比例”这一单元,我就有意识的对这两部分进行了融合。先在数学中教学“比和比例”,然后再进行科学中“太阳家族“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把做太阳系模型需要的条件,通过数学中学到的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了计算。
其他案例:科学中的“斜面”,与数学中的“直角三角形”;科学中的“跷跷板”与数学中的“天平”的融合,等等。
三、课程整合的继续
我做的这些课程整合的尝试,仅限于我所教的数学与科学之间,是个人的一个课程整合的小尝试。我们现在讲的课程整合,已经超越了sdem课程,就像我们学校上学期搞的“八月十五话中秋”,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等,几乎涵盖了大部分学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中秋”进行了分析和了解。以及本学期搞的“节气”课程,才可能算的上是真正的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是课改中的一种新思路。新一轮课改特别强调各学科都要力求与相关学科的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整合是 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通过整合生成出新的体系,是学科教学强大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