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生态馨香满园
2016-08-23李振权
李振权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67-02
在通往大连市青泥洼CBD的解放路上,有这样一所学校:其主体建筑是由象征“热烈与静谧”的红墙青瓦、寓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圆形与矩形组合的楼群。在这里,“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醒目地呈现在操场西墙上,其他三面则是由学生动手画制的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及艺术造型的艺体墙和以连环画形式介绍中华传统文化 “学、善、仁、孝、艺、德”的文化墙。那些似无意却有心地散落于每个角落的花草树木与艺术大厅、文化走廊、艺体场馆等浑然一体,无不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有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他们把自己定位为帮助学生经营未来世界的引路人,他们秉持“教育即生长”的理念,认为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在这里,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有洋溢在脸上的自信、融化在血里的骨气、打造进灵魂的信念、蕴藏在心中的梦想。这里就是大连市第二中学。
一、生态学角度的德育思考:构建德育生态系统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不遗余力地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平,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大部分学生虽然认同那些道德规范、行为要求并也有践行这些规范要求的决心,但一经离开这些规范的监督环境和背景,不少学生的规范意识马上减弱,甚至荡然无存,正所谓“德”的无奈,“育”的无力,德育的实效性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在长期的德育工作中没有真正做到德育实践与环境相融合,具体说就是那些德育规范和要求是直接灌输、强加给学生的,只强调一个结果,而缺少了学生从德育环境中自主吸收养分并生长成自觉行为的过程,说到底,德育失去了根基,德育“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
二、德育生态系统的内涵: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自然生成和谐发展的德育系统
1.德育生态环境:借鉴自然生态现象,运用生态学、教育生态学原理,构建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自然生成和自动提升的生态环境。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说,德育生态环境是一种和谐的、人道的、遵从和符合学生道德品质生成规律、反映和满足学生道德生长内在心理需求的德育方式和德育理念。它突出强调学生只有在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活动、快乐成长中才能自觉接受道德信条、道德原则、道德思想,自然生成和主动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实现德育的最终目的,达到德育的最高境界。
2.德育生态系统:德育生态系统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因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德育实践活动,系统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与各环境因素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情智和人格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可见,德育实践活动是连接德育生态系统人与各环境要素的媒介,创设好的德育实践活动使人与人之间、人与德育环境之间处于一种良性、动态和谐状态,是德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三、德育生态系统的建设:以“目标引领、文化熏陶、课程培育、评价激励”实现“成长自觉”的“四位一体”的实践模式
1.目标引领——成长自觉的“阳光”
德育目标就如同阳光,是学生自觉成长的源动力。制定一个适合的总体目标,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识状况、德育环境的变化,将总体德育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具体化,力求做到每一门德育课程、每一项德育活动最大限度地契合学生道德生长内在心理需求,学生自然地在目标的召唤下,愉快地接受道德信条、道德原则、道德思想,自然生成和主动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实现德育的最终目的。例如二中总体德育目标是:为祖国培养志美行厉的现代人。二中对 “现代人”的阐释是“会求知,会做事,会共处,会做人”,学校将这一目标分解在三个年段,高一年段学生刚入校门,对高中学习充满期待与困惑,因此高一的目标重点定位在会求知,为此设计了教师的学科学法指导讲座、高二年级学长的“学习经验交流”、高一各班召开“学习问题大家谈头脑风暴”班会等。综上,学校通过适时、恰当地创设学会求知的德育目标并辅以相应的德育活动,使学生们自动自觉地在师友、校友、学友的经验教训中找到了方法,提升了学习的品质,达成学会求知目标。
2.文化熏陶——成长自觉的“雨露”
在二中“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基础上,凝练出“远志”校园文化标志,并将之融入到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文化的熏陶就像雨露润物无声,而远志精神却根植于学生心田。
(1)一方面注重“远志”文化的外显表达
阳光大厅的“空中三字经”,便是学校传承传统文化的体现,在观摩与吟诵同时,师生们也逐步参与到了立德修身的心灵体验之中。
“校园操场文化环墙”以“远志”文化为核心,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
“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八字校园精神进社区;“风雨讲台”上镌刻 “诚信、自律、进取、笃学”八字校风,与之呼应的,成为二中学生铭记的成长格言。
(2)另一方面注重“远志”文化的内化浸润
学校设置了大连二中“远志英才”奖学金。(“远志英才”奖学金的资金来源于同学们自主管理经营的践行社团)其宗旨不仅是为了奖励二中一批志向高远、积极向上、刻苦努力,用自己的勤奋、拼搏和智慧,传承和弘扬“远志”精神的、品学兼优的学子。也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体验成功,收获成长。
3.课程培育——成长自觉的“土壤”
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的精神文化盛宴,是学校精心制作的高品质教育产品。我校在整体构建德育生态系统思想指导下,德育课程除开设国家要求的思想政治课以外,以满足学生高境界做人,高效益学习,高质量做事,高品位生活的多元成长需求为出发点,以 “学生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自然生成和自动提升”为原则,以学生参与体验为实施方式,开发了十余门德育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学生们在体验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不断完善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使每个学生个体获得高质量的生活以及持久的幸福感,让生命的成长有了扎根的沃土。如:
校政服务课程。校政服务班(清扫班级)将在学校的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常规管理中开展多项活动,完成多类工作,在亲身体验中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从而发展自我。
阳光大课间课程。我校创新地开展了“2+3+1”阳光大课间,第一个“2”是学校指定的项目,第二个3”是班级自选项目,由班主任和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开发和申报。“1”是每个班级必须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特色项目。
阳光心理课程。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通过阳光心理的理念,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
体验践行类课程。我校开发了“践行社团”体验践行课程。学生们创办了校园超市,他们通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了解社会、服务他人、奉献学校的目的,同时实现规划自我、发展自我的课程目标。
4.评价激励——成长自觉的“空气”
我校依据《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依据学校“为每个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深深融入大连二中60年传承不息的“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远志校园精神,不断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评价制度。
我们先后创建完善了《大连二中“阳光”晋级学生评价制度》、《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生成长档案袋制度》、《校政服务班级制度》、《班级量化考核及周流动红旗评比制度》、《值日班长制度》、《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作制度》、《国旗下演讲内容系列化制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制度》等。目前,学校正在将这些制度结集成册,编制《大连二中学校管理手册》和《大连二中学生手册》。
以《大连二中“阳光晋级”学生评价制度》为例,我校依据国家省市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精神,依据激励机制教育思想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等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全程、全面的“晋级式”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评价就是最好的管理。校园中课堂、课外、活动、生活一切行为,皆可以评价。我们给这种评价办法定名为“阳光晋级评价办法”,“阳光”代表我们的培养目标:通过评价引领我们二中的学生以昂扬的生命状态,带着阳光般豁达积极的心态,向着“有志有为的现代人”目标不断前进;“晋级”代表过程和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引领我们的学生认识到,每个的人成功并不是遥远未知的未来,而是在当下的每一份作业、每一节课堂、每一回活动中付出努力、积累经验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走向成功。
四、建设成果:德育馨香沁满园
德育生态的理念,如一缕春风,璀璨百花。自构建德育生态系统以来,二中教师转变了德育的观念,学会了尊敬生命的感动,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自然的馈赠,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从而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涌现出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
学校在管理中贯彻德育生态的理念,使学生在思想上体现进步与创新;行为上体现文明与儒雅;心理上体现健康与愉悦;竞争中体现智慧与合作;评价上体现公正与科学。在这里走出去的孩子,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创造力。
利用德育生态理念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今天的二中不仅有钟灵毓秀的自然环境,诗情画意的文化环境,更有一种以生为本,德润人心的人文环境,德育生态正用有魅力的教育模式去激励,唤醒和鼓舞他人,德育生态焕发永久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