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铁之痛

2016-08-23文/苏

国企管理 2016年7期
关键词:钢铁企业钢铁企业

文/苏 衡

钢铁之痛

文/苏 衡

6月中旬,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到中国,在与李克强总理会谈中,“钢铁去产能”被提及。默克尔说,中国钢铁过剩产能对全球钢铁行业的影响,在欧洲引发了“非常激烈的讨论”。

在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座谈会上,德国公司的负责人对中国钢铁产能过剩提出了尖锐的意见。

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福伊特公司董事长林哈德称,是“中国导致了全球市场的钢铁价格下滑”。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负责人说得更直白:“全球钢铁2/3的过剩产能都在中国。全球钢铁行业能不能赚钱,取决于中国企业怎么生产、用什么价格销售。”

美欧向中国“施压”

就在两个月前的一场国际会议上,美欧一些国家接连发声,就加大去产能力度向中国“施压”。一份公开声明称:“除非中国开始采取及时的具体行动,削减钢铁等产业过剩产量和产能。否则包括美国在内的受影响国家,除了采取贸易行动保护本国产业和工人之外将别无选择。”

针对德国钢铁巨头的指责,在场的宝钢集团总经理陈德荣回应道:2015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钢材800万吨,价值仅50多亿美元,进口100万吨,价值则达28亿欧元;对于德国,去年中国从德国进口钢铁近50万吨,出口还不到20万吨。各种统计数据都能佐证,中国钢铁产能绝大多数都在本国消耗了。中国的钢铁产能问题,不应该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

即使中国钢铁产能只是一个国内问题,但是也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产能利用率是判断产能过剩的直接指标。欧美国家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在79-83%比较合理,产能利用率低于75%即为严重过剩。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苗长兴曾撰文说:“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2007-2011年保持在80%左右(79.5-81.3%),总体上处于合理水平。但2012年之后产能利用率明显下降,产能过剩矛盾突出。2012-2014年,我国粗钢产能分别为10亿吨、10.4亿吨、超过11亿,粗钢产量分别为7.2亿吨、7.79亿吨和8.23亿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74.9%和低于74.8%。考虑到产能统计不完全,近几年的实际产能利用率可能还要更低一些。”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劳动力密集产业,但同时是产能过剩最严重、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导致钢材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行业整体效益大幅下滑。中国钢铁协会所提供的钢材综合价格指数2011年4季度末尚在135.93点,一年之后已经跌到77.13,跌幅超过40%。时至2016年5月末,这一指数为69.97。吨钢材累计降价已超过两千元。

近年来,钢铁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大中型钢铁企业整体上徘徊于盈亏边缘。产能过剩的问题,我国以前也多次出现过。但是,从钢铁行业的例子来看,像目前这一轮的产能过剩范围如此之广、数量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还不多见。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为钢铁和煤炭的产能过剩提出了一系列削减目标。其中,针对钢铁的目标是,5年之内,钢铁去掉1到1.5亿吨,煤炭退出5亿吨,减量重组5亿吨,并将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投资工程,鼓励民间投资、外来投资共同来参与这些重大的投资工程。

两个月前,美欧一些国家在一场国际会议上向中国‘施压’:‘除非中国开始采取及时的具体行动,削减钢铁等产业过剩产量和产能。否则包括美国在内的受影响国家,除了采取贸易行动保护本国产业和工人之外将别无选择。’

产能不降反增?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06年至2012年累计淘汰的炼钢能力有1亿吨,炼铁能力1.6亿吨。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在2006年到2012年中,8年累计减少的粗钢产能为7600万吨,但这期间,国内累计新增的粗钢产量产能达到4.4亿吨。

在越亏损越生产的怪圈下,中国钢铁产能不降反增。这种现象很值得玩味。

事实上,在钢铁界,有这么一种说法:每一轮调控都伴随着一轮产能的大幅上升。虽然并不是每次调控都会导致这种后果,但的确可以发现,相比已经淘汰掉的产能,近年新增的产能则要大得多。

钢铁产能不降反增背后,是当下GDP政绩观下的产能扩张冲动。曾有报道表明,河北省就曾瞒报钢铁产量近5000万吨,其目的是为了降低节能减排成本、保住产量。

‘钢铁企业均为当地的最大工业企业,不仅贡献了当地巨大的GDP总量,还贡献大量的税收,另外还能解决就业压力,各地都有做大做强钢铁产业的强烈愿望。’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说。

“钢铁企业均为当地的最大工业企业,不仅贡献了当地巨大的GDP总量,还贡献大量的税收,另外还能解决就业压力,各地都有做大做强钢铁产业的强烈愿望。”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说。

与此同时,大量的钢铁民企抱的态度是,有市场我干,没市场我也干,只要我比他强,他死了我还能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与国企的博弈中,民企将融资能力作为一种竞争的支柱,而只有企业规模大,才能从大中型银行获得融资。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国企和民企都对钢铁产能有一种执着的追求,这也导致了产能削减之难。

以中厚板为例,目前中厚板的装备都在升级,但装备技术来源都一样,配置也一样,各个新上项目都在照着原来的复制。这种毫无创新,只为规模而战的方式让钢铁价格遭到荼毒,同时也无益钢铁产能过剩的局面。

国内许多大型钢企也走上了转型升级的道路,但大部分钢企产品线都较长,产品种类繁多,同质化竞争在所难免,依然摆脱不了价格战的漩涡。

苗长兴认为,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把产能盲目扩张的势头压下去是首要任务。但应改变过去“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构建发展先进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良性互动机制。首先,实施产能置换,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其次,严格执法,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再次,实施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压减一批过剩产能。此外,开拓国内市场需求,消化一批产能。最后,鼓励“走出去”,转移一批产能。

钢铁重镇的突围

“中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唐山钢铁产能占到河北省的一半。此轮钢铁去产能,唐山市成为重中之重,其企业的一举一动尤为引人关注。

“这次钢铁去产能要动真格了。”越来越多的唐山人意识到这一点。作为国家钢铁工业重镇的唐山,近两年来,一些钢铁企业真的关停、转产了,甚至规模较大的国企也没能幸免。

从全国范围来看,职工安置也是在此轮钢铁、煤炭去产能过程中,国家最为重视的问题。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此轮钢铁去产能过程将会直接波及50多万职工。但唐山市钢铁行业的业内人士认为可能不止这个数字。

唐山市后面去产能的压力还会更大。2015年该市粗钢产能达到了1.5亿吨,约为河北省的一半,全国的九分之一,而且2015年,唐山钢铁产能的利用率不到70%,低于全国的平均数。在今年年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到2020年,我国钢铁产业继续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在细化的任务中,唐山市成为压产大户,被要求压产炼铁产能2800万吨、炼钢产能4000万吨,占到全国压产的近二分之一,河北省的三分之二。按照河北省的要求,2016年,唐山市化解炼铁产能的任务是578万吨、炼钢450万吨。

随着去产能的逐步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钢铁工人面临再就业难题,唐山市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进入今年二月份以后,我国钢铁价格呈现短时期回升趋势,部分产品价格甚至一度强势反弹了80%。价格的回暖,也让当地许多已经停产或处于“检修”状态的企业临时性复产。

有这么一种说法:每一轮针对钢铁的调控都伴随着一轮产能的大幅上升。产能反复已经成为解决产能过剩的一道障碍。

宝钢在转型升级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说:钢铁行业进入供大于求后,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是一个大势。钢铁企业如果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胜出,就面临着出局。钢铁企业是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熬冬”,还是下定决心开展“冬练”?答案是肯定的,钢铁企业必须选择从现在就开始“冬练”。“冬练”的重点有哪些?我认为,必须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和不断创新,把市场带给企业的压力转变成企业发展的动力。

徐乐江认为,之所以要继续深化内部改革,是因为钢铁企业目前的各种机制配套已经明显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企业对市场的反应、企业运作的效率、企业服务市场的意识,这些方面的提升要靠深化改革。

宝钢提出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即通过深化“用工、用人、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下决心闯出一条“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路,下决心建设一个有朝气、高效率的宝钢。

创新驱动发展,不仅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钢铁企业必须考虑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制造业转型,资源配置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转移。同样的产品,国外同行就能卖高价,让用户心甘情愿地掏钱,根本原因就是国外钢铁行业除了做好产品以外,更加注重对用户的高品质服务,千方百计地为用户创造价值。这应该成为我国钢铁企业今后转型发展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此外,在应对资金紧张方面,钢铁企业要在技术改造、工艺升级、节能减排、提高质量、做好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提高发展质量,确保企业有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生产经营。企业还要强化资金预算管理、优化资本结构、完善库存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把钱真正用到能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刀刃”上。

国内许多大型钢企也走上了转型升级的道路,并逐渐形成各自的拳头产品。比如,宝钢在汽车板材方面一支独秀,武钢、首钢在工程机械中厚板材方面占据较大市场份额,马钢、邯钢则以热、冷卷板材为主,攀枝花钢铁侧重于重轨钢材生产。但大部分钢企产品线都较长,产品种类繁多,同质化竞争在所难免,依然摆脱不了价格战的漩涡。

钢铁产能大转移

国务院要求在近几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的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但在钢铁业“去产能”号角声中,华南沿海地区新上钢铁项目开张。

今年3月15日18时,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第一卷高端冷轧成品顺利下线。距其200余公里的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一号高炉已在半年前点火投产。

这在钢铁去产能之外,可以看到我国解决钢铁问题的一个新的方向:钢铁产能大转移。

由于历史原因,国内钢铁生产企业扎堆华北、华东,并且主要集中在城市。从这几个月的新布局可以看到,钢铁大型国企在考虑向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布局。其中,湛江和北部湾尤其受到重视。

钢铁格局中,华南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屈指可数。华南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城市巨大的市场需求,形成既有的“北钢南运”格局。按照工信部设计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华南钢铁基地,承担着彻底改变东南沿海钢材供需矛盾、抑制过剩地区钢铁产能盲目扩张的重大任务。

产能转移中是否能实现抑制盲目扩张的势头,这取决于迁移的国企对于未来道路的选择。按照工信部的条文,产能转移更深层次的考量是,优化全国钢铁产能布局,同时推动钢铁业升级,建设“精品基地”。

责任编辑/蓝玉才

猜你喜欢

钢铁企业钢铁企业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长流程钢铁企业废水零排放实践与探讨
企业
企业
企业
排放绩效在评估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取得效果中的应用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钢铁侠”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