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为何不公布开发商信息?”中美专家谈“毒跑道”事件
2016-08-23郑挺颖季纾纬
◎本刊记者 郑挺颖 ◎特约记者 季纾纬
“学校为何不公布开发商信息?”
中美专家谈“毒跑道”事件
◎本刊记者 郑挺颖 ◎特约记者 季纾纬
中国“毒跑道”事件持续发酵。由于美国校园的塑胶跑道使用得也很普遍,《环境与生活》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美国和中国的专家,请他们就“毒跑道”事件发表看法,并实地探访了美国校园的操场。
6月17日,北京西城区教委对实验二小白云路分校操场进行全场拆除。此前该校多名孩子出现流鼻血、咳嗽、红疹等症状。
实地探访美国中学的跑道
为了对美国中小学的塑胶跑道有一个直观印象,6 月17日,《环境与生活》特约记者来到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镇的一所公立高中操场。这个操场铺设的正是塑胶跑道,规格是标准的400米田径跑道,与国内大多数跑道一样,也是暗红色的。从颜色和跑道划线的边缘来看,保养得相当不错,几乎和新的一样。
学校建筑出口距离田径场有100多米。当天阳光猛烈,风很大,记者走到跑道上,闻到一股熟悉的塑胶味,并不难闻。特约记者俯身近距离观察了一下操场,大体平整无起伏,碎胶粒相对较少,白色的跑道线边缘磨损非常小。据该校同学们描述,后面的橄榄球场、足球场和田径赛道,都并非近期修建的,且在非上课时间还对公众开放。可见,在频繁使用和风吹日晒下,塑胶跑道依旧保持着良好质量。
有意思的是,美国的非专业跑道质量并没有统一标准。
用健康损害事件推动立法
7月8日,《环境与生活》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张俊杰教授。专攻环境经济学的张教授近期辞去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教职,正式加入昆山杜克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是美国杜克大学和武汉大学,在江苏省昆山市联合创办的研究型综合大学,主攻精英教育和前瞻科研。
张俊杰教授告诉《环境与生活》,美国对塑胶跑道也没有专门的标准,这是因为美国的环保立法可以说是“事故推动型”的,公共政策往往也是如此。大多数污染管理的法案,都是在问题暴露后才出台。美国学校没发生过突出的“毒跑道”事件,也就没有相应法律来规定跑道质量。大规模的健康损害事件是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也是媒体热衷报道的话题,更是推动立法的契机。类似事件如果在美国出现,就会改变这一话题在公共论域的优先序,议员、媒体人、律师都会主动介入,以谋求话语权。
不过,张教授补充道,美国现有的塑胶跑道标准虽未明确提及环境标准的问题,“但要求开发商将跑道使用的材料样本提供给业主的环境健康与安全办公室,该办公室根据相应的标准对使用的材料进行批准。”
随着事件的发酵,有的小学生家长也开始关注教室内的空气质量问题。张俊杰介绍,以前环保界比较关注室外公共空间的空气污染问题,类似体育场馆、教室这些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问题,并不是很受重视。这次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家长的重视、媒体的追踪,相信对未来家庭、电影院、咖啡馆等室内空间的空气污染问题的解决,会有推动作用。
“学校应该公布开发商信息”
谈到美国为何很少出现类似污染事件时,张教授认为,中美两国的发展阶段不同,很多事情不能简单比较。首先,如果学校出了类似问题,强大的舆论压力往往会逼得校长辞职。如果校长不辞职,会有律师们抢着帮家长们打官司,“就像海里的鲨鱼闻到血一样”。在美国,集体诉讼往往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律师打赢这种官司会声名鹊起。所以,学校管理方一般会把这种工程项目交给知名度高、有经验的建筑承包方。这些大的建筑商也不敢冒着触犯法律的风险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压低成本。
反观国内,目前看到的报道是,有问题的塑胶跑道要拆除,但施工方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却不太明确,这就让一些技术水平低下、唯利是图的施工队心存侥幸。
张教授说,“我个人对问题的解决还是比较乐观的。”目前看,只要对建筑材料的要求加以明确,问题从技术上是不难解决的。在严格执法方面,中国的总体趋势在变好。中国的发展,一般都是先数量,后质量,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公众会对质量越来越关注。除了小学生,幼儿园的小朋友、养老院里的老人,都对室内环境比较敏感,环保界可以未雨绸缪,加以关注。接下来,小学生的教具、文具也都要消除安全隐患。
有一个现象让张教授挺纳闷,“在信息公开方面,学校应该公布开发商的信息,甚至工程的合同,包括用了哪种建筑材料,所用建筑材料的毒性、环境影响如何。家长作为消费者,这些都是可以主张的知情权。但在这次事件中,似乎国内的朋友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有一个现象让张俊杰教授挺纳闷,“在信息公开方面,学校应该公布开发商的信息,甚至工程的合同,包括用了哪种建筑材料,所用建筑材料的毒性、环境影响如何。家长作为消费者,这些都是可以主张的知情权。但在这次事件中,似乎国内的朋友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项目附近若有中小学须听证
汪舒怡博士与张俊杰教授同在昆山杜克大学工作,她目前负责学校里的政府高管培训项目。此前,她曾在美国加州环保局工作,主要负责排污许可证和法规制定。据她介绍,美国加州的环保标准比美国的“国标”更严苛。
在接受《环境与生活》记者采访时,汪舒怡博士称自己对美国中小学的环境问题研究不多。不过,为了说明美国加州对孩子们健康的重视,她举了一个例子:任何项目如果1000英尺(约合304.8米)范围内有中小学校,就要进行“公告”——在30至45天内加州居民都可以听证。项目如果排放有害物质就得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如果有致癌风险(百万分之一概率)或毒性(包括急性和慢性),项目不予批准。项目若想过关,必须执行改进措施,一直到风险低于以上标准才行。而且,在评估小孩、孕妇的健康风险时,其标准也与普通成年人不同。
一米呼吸带小学生首当其冲
究竟是哪一种化学物质损害了孩子们的健康?有报道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苯、甲醛、氯化石蜡都嫌疑很大。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对《环境与生活》指出:“这个讨论的方向可能不对。家长和学校不应过分纠缠于此,塑胶跑道的气味是其所含的所有有机化合物的综合气味,要具体指明哪一种化合物是罪魁祸首,需要科学家花时间检测才能弄清楚,但孩子已经健康受损了。
这名专家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加以剖析:
1.环境污染发生在前——学校铺设塑胶跑道,并带来可感知的化学物质气味,这种气味是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混合气味。
2.受害人群有暴露的途径和过程——孩子们在塑胶跑道上活动。
3.有明确的健康损害表现,如流鼻血、头疼等不适症状。
4.这种现象在多地先后反复出现。
污染、暴露、健康反应,并且健康不适表现高度一致,上述4点足以判定各地小学生接触新铺设的塑胶跑道,吸入跑道散发出的有害物是引起健康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这显然符合环境流行病学的病因学判定的基本条件。
这次出现问题的主要是小学生,中学生比较少。这名专家就此判断:“这说明有毒物质主要停留在1米的呼吸带高度。小学生多数身高在1.5米以下,容易大量吸入。”专家还提醒:“操场的污染问题还可能与课桌椅的污染叠加,产生复合型的暴露。小学的孩子们还要考虑课桌椅释放的甲醛问题,由于课桌椅在使用状态下,贴近孩子的呼吸带,暴露剂量要大。但这个问题要通过现场调查才能判断,现在只是猜测。”
昆山杜克大学的张俊杰教授
负责昆山杜克大学政府高管培训项目的汪舒怡博士
一些禁用物质往往很便宜
这位专家还介绍:“我国对不同有机物的使用是有规定和限制条件的,现在的情况是无法监控其滥用。一些严禁使用的物质往往具有很好的化学性能,价格便宜,施工方便。这就是为什么这类化学物质经常出现在普通人生活中的原因。在工程管理和招投标的过程中,往往对严禁使用的有害物质没有具体约定,那么工程建设方是不违规的。”
因为过去的有关国标比较简单,检测项目较少,而承包商会遵循价格最低,利益最大化的商业原则,采购最便宜的原材料,从而引进了不该使用的化学污染物。这些化学物质往往不在国标检测范围内,所以检测结果竟然“合格”。对此,这位专家解释,“我是看到有人在呼吁修改国标,但即便有新的标准也没有意义,因为任何标准只能列入主要的物质成分,在以次充好,滥用化学物质的跑道里,会有很多根本不应该使用的化学物质,不可能被一一检测出来。”
这位专家解释,即便出台新的、项目更多的严苛标准,也还是在做加法,这样政府会很累。“世界上有如此之多的化学物,不可能都放在一个标准之中。我国应该借鉴欧盟的监管思路,通过RoHS法令等法律去解决——立法限制常见的有健康危害的化学物质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不管什么工程、产品,有毒化学物质只要有与普通人接触的可能,就都不允许。这样做做减法,产品标准只要管它的物理质量、安全要求就可以了。”
【环境百科】
欧盟RoHS法令
RoHS是由欧盟立法制定的一项强制性标准,它的全称是《关于限制在电子电器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欧盟RoHS指令自2003年2月13日起成为欧盟范围内的正式法律。2004年8月13日以前,欧盟成员国转换成本国法律/法规。
该标准已于2006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主要用于规范电子电气产品的材料及工艺标准,使之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该标准的目的在于消除电器电子产品中的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6项物质,并重点规定了铅的含量不能超过0.1%。
2015年6月4日,欧盟发布RoHS 2.0,将4种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丁苄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列为限制物质,至此限制物质增加到1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