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义乌城市居民消费环境

2016-08-23陈亚萍

浙江经济 2016年16期
关键词:义乌商贸综合体

陈亚萍

提升义乌城市居民消费环境

陈亚萍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吸引万商汇聚,可义乌相当多市民却抱怨“没地方逛”而奔赴上海、杭州、金华消费。“十三五”规划征集百姓建言献策,提升品质、改善城市消费环境的建言是四大热点话题之一。笔者通过梳理杭州商业发展脉络,试图探索建立与义乌经济生活相适应的商场环境、商品品质、商业服务等消费环境,提高城市消费品位,满足消费的需求。

义乌消费环境现状

义乌消费商业龙头商家体量太小。义乌虽然有大量的临街店面和良好的城市消费商业氛围,但是城市商圈的品味和层级是由商业龙头企业或龙头企业集群的规模和品味决定的,义乌消费商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直接影响了消费体验价值。通惠商厦(银泰)、天成大厦(诺玛百货)、义乌解百三家百货商场的商业建筑总面积4.2万平方米,而杭州武林商圈的下城区区块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面积达128万平方米,其中杭州大厦购物中心的商业面积就有14万平方米,义乌消费商业龙头场所和其他城市在规模商业体体量和购物环境上的巨大差距,直接拉低了城市消费环境打分。当前各城市正开展以城市商业综合体为主要内容的商业地产建设,“十三五”末杭州20万平方米以上商业综合体将达到10个,意味着今后几年还处于相关领域的产业升级阶段,以龙头商家引领的商业竞争会日趋激烈。

图/金川

义乌消费商业模式落后。先解剖杭州商业发展脉络感受商业模式变迁。上世纪90年代末杭州消费商业业态与义乌无异,以购物类百货店为主,其后实现了两次大的商业提升。2005年前后杭州武林门和延安路区块几个大的百货商场(银泰、杭州大厦、解百、杭百)都已成功完成了经营业态调整,在建筑形态上实现了从临街商场到大型商场的成长。在这期间,一种叫定期打折赠券消费的经营模式改变了商品标牌定价方式,使龙头商业企业与武林门小店面的传统销售模式明显区别开来,定期打折日银泰商场大门被挤破的照片出现在媒体重要版面,逛店饿了可以到7楼吃点小吃,这种新商业模式倒逼全省各地开展商业提升,各地市借全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推动建设了一大批现代商业平台。城市建设的推进又促进了城市消费商贸业的转型提升,这次转型以2009年杭州大厦C座、D座开业为标志,成功转型为商贸综合体时代。杭州大厦通过引入大量的餐饮、娱乐以及生活超市等体验类业态,通过空中连廊连接几大区块,形成使商业经营面积扩大至14万平方米的商贸综合体购物城。随着杭州大量商贸综合体的逐步投入使用,市民的消费习惯和休闲娱乐方式悄然改变,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旅游、交通等诸多现代商业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城市商业品质不断提升。在杭州消费商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义乌积极对接,引进杭州龙头商场品牌。但是杭州大商场模式竞争力是建立在大的商业体量的前提下的,所以义乌简单引进银泰、百诺、解百等商场品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前沿商业模式的引进。在商贸综合体为特征的体验经济时代,模式竞争力对商业建筑体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义乌商业建筑开发的落后,使义乌商业模式长期落后于其他城市。

城市核心消费商业中心不明确。1992年前后,义乌城市核心商圈是工人路、朝阳门、篁园路一带。1998年前后旧城改造了市民广场和开发建设了商贸区,当时超市业态扎堆市民广场,导致高端消费选择了商贸区,一时间商贸区成为事实上的义乌商贸核心区。2006年前后义乌多民族生活服务业大发展,大量外商在商贸区开店并形成了商业特色“万国风情街”,商贸区多民族餐饮的集聚挤压了本地居民在商贸区的消费热情。商贸区商业环境的“万国化”和义乌市民广场商业模式的日渐落后,导致义乌市民心理上出现严重的消费荒野。义乌核心消费商业中心的变迁和消费商业龙头企业银泰等与商业中心的不一致,使义乌消费商业发展缺乏内在凝聚力和向心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自身发展。

商业地产开发布局分散。细数义乌商业产业开发总量,义乌其实对商业地产非常“重投入”“能投入”。且不说遍布所有道路两侧的临街店面,对接前文提到的杭州两次商业升级,义乌地产开发也不少。大商场时代,义乌开发了达泰立盛广场、大润发购物中心、滨江国际、伊美望族、富国、有加利江东等一批商场,这些商场分布全市各地,当年雄心勃勃开发的百货商场现在都沦落为超市所在地。商贸综合体时代,当前6个在建项目义乌之心、万达、吾悦、新光、廿三里拨浪鼓、佛堂宝龙商业总面积79万平方米,人均面积仅为0.66平方米(杭州市已建和在建商贸综合体商业总面积651万平方米,人均面积达0.9平方米),这些项目和大商场时代开发的百货购物项目一样,布局分散。当前商贸综合体建设热潮能否实现义乌消费商业产业提升,商贸综合体地产本身能否有效转化为义乌层级的商业环境,有待实践检验。

提升城市商业消费环境

集聚优势商业资源构建城市核心商圈。义乌提升城市消费商业的大道至简是集聚,有效改善义乌消费商业环境短板的路径也应该是集聚。任何主导产业发展都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空间形态,把提升城市核心商圈作为义乌旧城改造的第一要义和核心目标,注重商业布局的集聚发展和核心商业区建设,构建市中心商贸综合体建筑群,以集聚建设缩小与大城市商业规模和品味的差距。尊重商业发展的内在脉络构建健康的商业生态,不管是百货商场、大商场还是商贸综合体时代,良性竞争的龙头商业群、多层次的商业集聚和商业生态是实现商业提升的必要前提。

培育数量合理的龙头商业竞争主体。任何产业发展都要形成龙头带动的梯度发展格局和竞争又互补的生存状态,龙头带动的产业有利于产生产业升级和特色经营的内生力量,城市商业发展也一样。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大大拓宽了商业流,几小时交通圈的概念应交通手段的改善使辐射面积不断加大,因而商业竞争和城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商业的竞争就是龙头商业和商业特色的竞争,城市商业培育要在相应层面下足功夫。

合理规划商贸综合体建设。城市发展不能靠房地产,又必须依靠房地产,把握好总量控制、集聚建设、带动产业提升为布局原则的商贸综合体规划。克制遍地开花的商贸综合体建设势头,打破各镇街各自为政的商贸综合体规划方式,尊重商业内在规律,立足市域一盘棋合理规划商业核心区和副中心区商贸综合体集聚建设。深入理解杭州和义乌在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密度等差距对商贸综合体需求的差距,不是简单照抄杭州的多中心网格化商贸综合体布局方式。严格控制商业副中心数量,在时空上紧密对接重要交通设施开发建设,确保经营效益和投资价值提升,避免资源浪费。新社区集聚建设要紧密结合城市分级商业中心体系理念开展布局,形成良好的商住安排比例和相互配套。

打好特色牌。充分利用国际商贸城市的国际资源和多民族资源,培育有鲜明城市特色的国际商品、餐饮、休闲娱乐产业。大力挖掘和提升市民广场和江滨绿廊等得天独厚的城市休闲资源的商业价值,集聚义乌优势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诸多现代商业功能,使之成为市民消费重地和义乌城市旅游门面。打造具有旅游辨识度的一城一品的特色消费商业区块和特色消费商业街,使一些有特色的消费细分门类实现集聚。充分挖掘商贸业发达的既有优势,使小商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和谐共生,形成组合优势。

构建城市立体交通体系和停车体系。在城市商业核心区建立多形式方便快捷的立体交通体系的基本配置,力求重要交通站点和商贸综合体无缝对接,最大可能地引导和吸纳人气、商气。拓宽城市中心区道路,改善中心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建设多形式立体停车体系,确保消费者座驾在商业核心区进得去、停得下、出得来。重视商业中心对城市通勤交通拥堵的分流功能,使商业中心停车体系在下班高峰期对拥堵车辆发挥吸纳和“海绵”作用。把全市最优质教育资源外迁,清除一些不必要的车辆拥堵,让商业消费的车辆最大可能进得来。创造条件搬迁市民广场地下商业体,转型改造成地下停车场地。构建城乡一体的地下停车体系,直面传统四层半建筑停车难短板,新开发地块一律规划设计地下停车体系。

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城市消费商业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研究和规划。完善商贸配套设施建设,建立与体验经济相适应的交通设施和休闲公共配套,在休闲广场、生态绿化、景观通道、公共活动空间等方面凸显个性、体现美感。服务企业助其做强做大,引导商会发挥更大作用,建立“市场主导、行业自律”的管理服务机制,营造良好的商圈经营秩序。

作者单位:义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猜你喜欢

义乌商贸综合体
下车镇赴义乌招商引资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义乌展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画像即墨商贸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