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两区”融合实现联动创新
2016-08-23王莉张祎杜群阳
王莉 张祎 杜群阳
推动“两区”融合实现联动创新
王莉 张祎 杜群阳
2015年3月7日,国务院发布同意在杭州设立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第10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将突出信息经济、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产业特色。综合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两个国家战略相继落地杭州,“两区”叠加建设,将发挥“1+1>2”的倍增和放大效应。两区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区健康及可持续发展,服务于杭州市和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外贸结构调整,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效应。更重要的是,两区融合发展的探索能够为国家战略做贡献,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更好地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和作用,着力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抢占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
两区融合发展的意义
“线上+线下”,更好地推动国家战略落地。两区定位、目标和建设内容各有侧重,综合试验区以“线上集成+跨境贸易+综合服务”为主要特征,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一区十片,多园多点”为主要空间规划目标。前者侧重线上“单一窗口”平台,后者侧重线下园区平台。两区融合、政策叠加、资源整合,既有利于加强杭州在信息通讯技术、电子商务产业的优势,推进全球电子商务引领区的建设,又有利于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更加开放的平台上集聚要素,有助于创新性企业在更高水平上进行要素集聚和资源整合,进一步吸引国际企业、服务产业、人才、资金的进入,打造一个综合性强、开放度高的互联网产业创新平台;还有利于建设网上“丝绸之路”,拓展“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和外延,更好地服务于相关的国家战略。
“需求端+供给侧”,更好地推动产业转型。我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长期处于价值链的底端,在研发和销售方面不具备优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突破市场隔层,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研发能力,实现技术创新。综合试验区侧重于需求端的改革,而自主创新示范区则是供给侧的探索和突破,二者相结合,分别从价值链的渠道和研发两头入手,为企业打造新型的产业生态环境,促进贸易方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互动发展。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突破传统的销售链条,直面海外市场,使企业实现市场信息的获取。新的渠道和市场信息的收集反过来会促进创新。企业既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又可以进一步释放技术创新的动力。因此,政策融合的着力点是使企业在新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生态环境中突破渠道封锁、市场隔层、提升市场势力和价值获取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实现转型升级。
“产业链+创新链”,更好地促进产业生态形成。在跨境电子商务体系的建设中,无论是线上集成,还是跨境贸易和综合服务,均需要信息数字技术、“互联网+”、金融服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和整合,需要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技术产业体系的系统性支撑。两区融合,将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一方面,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将有助于自主创新示范区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整体需求来布局产业链,如交易平台的建设、“单一窗口”的建设、跨境支付体系的建设、网络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和互联网金融体系、网络安全、现代物流等,将吸引拥有相关技术的企业不断集聚,催生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进一步推动围绕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产业生态链的形成。另一方面,综合试验区改革需要数字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技术支持。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目标是打造“互联网+”相关产业和信息经济全球先导区,这就形成了对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有力支撑,是综合试验区强大的“技术后盾”。
“人才+资本”,更好地推进创业创新。两区融合,是杭州有别于其他兄弟城市的最大优势和特点,对人才和资本也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引导下,杭州两大国家战略融合发展,将更好地推动杭州的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在近几年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发展,吸引了包括阿里巴巴、亚马逊、京东等在内的大量企业的进入,并集聚了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自主创新示范区里风险资本、科技金融等融资平台的介入,将会为综合试验区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并进一步推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行业的跨界整合和相互融合,激发更多的创业机遇和创业思想,推动万众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标准+改革”,更好地加快各项改革举措先行先试。两区融合发展,其核心是基于“信息技术、智慧应用”的“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将形成围绕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产业的机制和标准,有利于形成全球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交易流程和交易标准,推动我国电子商务进一步规范、有序、高效发展,增加我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在跨境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集聚、两化融合、互联网创业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从体制、机制、路径的选择上为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提供改革经验。
“境内+境外”,更好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两区融合发展,构建一个更具开放性的“互联网+”和创新创业平台,使得包括人才、资本在内的各项生产要素流动超越了国家的地理范围,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要素优化配置。在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建设过程中,不仅商品、资本将实现跨境流动,而且将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开放度,吸引国际高技术人才及研发团队的进入,形成一个国际化的创新示范平台。
推动两区融合互动发展
要以综合改革试验区提高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开放度、大视野和高平台,以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来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改革的广度、深度和可持续性,以贸易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两区融合、政策叠加、效应放大,共同建设一个围绕“信息经济、智慧应用”的有机的、多元化的、多层次的产业生态群,推动杭州及浙江省经济的转型升级。两区融合发展的核心目标是,使杭州成为跨境电子商务领先发展、区域创新体系更加优化,国内外创新资源有效集聚,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创新效益大幅提升的全球互联网贸易中心,全面构建包括“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全球跨境电商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中心”、“智慧物流中心”、“金融创新中心”和“物联网中心”在内的全球互联网贸易中心支撑体系。
将两区融合纳入“十三五”规划,全面落实“四个重大”要求。树立系统思维,要着眼全市一盘棋,着眼于“两区”协调推进,防止政策部门化、碎片化。统盘设计、统筹推进,试点先行,逐步融合,在杭州“十三五”规划中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平台的谋划上突出两区融合发展的内容。
在园区融合发展中,坚持“核心区深度融合、拓展区优势互补”。以杭州国家高新区(滨江)、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和现有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园区作为核心区,在核心区内进行资源整合、政策整合和配套建设。
以“为企业营造突破价值链低端的新型产业生态环境”作为两区融合的政策着力点,带动经济转型和创新突破。综合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政策着力点要瞄准助推企业实现价值链上的互动双向升级,要分别从价值链的渠道和研发两头入手,为企业打造新型的产业生态环境,利用跨境电子商务改革政策促进企业探索贸易方式创新,利用自主创新改革政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并实现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发展。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更多的人才尤其是高端技术人才向两区集聚。继续实施全球引才“521”计划和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加强对技术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断优化政策,吸引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进入。不断优化生活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小镇经济”。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本配置效率。不断强化资本保障,以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快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进一步培育优秀投资人和投资机构。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及投资审批改革。深入推进政府监管体系和服务体系改革。
(本文系浙江省软科学重点项目“浙江企业海外研发活动的模式、绩效及对策研究(2014C35088)”,杭州市委政研室委托项目《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融合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国际商务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