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野下高师幸福教育策略研究
2016-08-23郭雯
郭雯
【摘要】高师幸福教育体现了教育心理的本真含义,反映了教育心性本质价值,对实现高师教育中教师幸福施教、学生幸福成长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心理学视野分析幸福教育本质意义,结合当前高师幸福教育现状,提出心理学视野下加强高师幸福教育策略,以期更好促进高师幸福教育建设,培养幸福优质的师范人才。
【关键词】心理学 高师幸福教育 策略
【基金项目】贵州省重点学科-安顺学院应用心理学项目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30-01
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主题,幸福是生活的基本价值与目标,也是人生的基本理想与意义,对于教育尤是。近年来幸福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实施幸福教育,是高师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从心理学视野下观察,教育活动都应当为学生追求与体验幸福教育努力,幸福应当是教育的价值回归。高师教育是未来教师的培养摇篮,高师教育的观念策略、幸福认识、人格特点将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发展,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高师幸福教育意义重大,也是高师教育的责任所在。
一、心理学视野下幸福教育本质意义
(一)幸福教育体现了教育心理本真含义
教育是一个统筹组织诸教育要素内在联系的过程,促进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标与历史任务。教育的本真含义在于调动学生自身力量,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造就创造幸福的人,对幸福生活进行实践。从心理层面看,教育通过人的心理、思想、思维对人的本性进行引导发展,促进人性的美好,实现幸福个人造福社会。追求幸福生活在人心理当中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教育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磨砺。幸福教育顺应了人的心理,站在学生心理角度考虑,促进了学生更好成长,体现了高师幸福教育本真含义与本质意义所在。
(二)幸福教育反映了教育心性本质价值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心性最根本标志即为“仁心善性”,教育是对人心性的一种反映,对反映中不好的地方纠正,对好的地方善加引导使之得以更好的发展,幸福教育说到底也是心理教育,对人心性的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要符合人的心性,符合人的心理特征,跟随人的心理发展轨迹。心性教育与幸福教育应当是交相辉映,是教育心性本质的外显,与人们情感体验息息相关,反映出教育在心理上的一种人性教育方式,即幸福的教育、心的教育、真善美的教育。
二、当前高师幸福教育现状
(一)高师教育存在过度倾向功利化实用化
当前高师教育在功利化、实用化方向的道路上过度偏移,学生更多的注重短平快的眼前利益,知识技术与金钱物资挂钩,热衷考各类资格证书,忽视自己的兴趣,忽略自己的特长,放弃自己的理想,封闭自己心理渴望的学习内容。有学生谈到“每天都很忙碌,忙于参加英语四、六级证书考试、计算机证书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普通话考试、心理咨询师考试、驾驶证考试……非常忙,但从未沉淀下来思考其意义所在,疲于应付,难以获得感和心理满足感”。
(二)高师教育存在过度忽视本质使命任务
高师教育培养的对象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意义重大。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高师院校关于育人模式、育人理念悄然发生变化,重扩招数量轻教育质量,重专业课程轻基础课程,重知识传授轻培养师范生素质,师范院校的任务过度地集中在知识的输送,忽视了师范生素质培养才是师范院校最本质的使命所在,致使许多学生没有深刻的师范教育认识、没有深刻的教育职业归属感,对从事教育发展存在心理疑问,幸福教育、教育幸福缺乏严重。
(三)高师教育存在过度缺失教育者幸福感
当前高师院校教师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与职业压力,依靠课程数量增加来达到薪资增长的目的,有专注于自身科研而无心教学备课、上课,或流于形式,较多丧失了在教育过程中的幸福体验,作为对学生有强烈感染作用的教育者,教师在高师教学当中幸福感缺乏,学生对学习乐趣的幸福感更难以体验到,幸福教育缺乏实施主体与耕耘者。
三、心理学视野下高师幸福教育
从心理出发,回归心灵。高师幸福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以心教育,关注个体幸福。学生与教师都属于其中的幸福个体,学生快乐学、老师幸福教是心理学上幸福教育均涉及的两个面,围绕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三维层面,实现积极情感更加丰富,消极情感更少,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
从源头上做好高师幸福教育,实现教师幸福施教。教师从心理上接受教师这份职业,并投身到热爱的教学事业当中,能在教学过程与结果当中充分体验到幸福,积极推进幸福感知、幸福创造、幸福传达,实现教师幸福教学生追求幸福,教师有乐观的情绪、积极的情感体验,心理上得到满足,能合理调控生活中挫改对自己的不良影响,强烈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能将自己最佳状态呈现给学生,努力完善自己,树立良好形象。
在终点上做好高师幸福教育,实现学生幸福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与结果体验当中,能感到身心愉悦,心理上很满足,对幸福本身有正确理解,明确自身理想追求。在高师教育下,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努力提升师范生的育人本领,能正确对待工作生活当中的困难挫折,为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不懈努力。
四、心理学视野下加强高师幸福教育策略
(一)着力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针对当前高师教师职业发展状况,要让老师先幸福起来,提高师生幸福指数。一方面要积极提高教师物质生活水平,创新改革工资、住房、职称津贴、待遇等,让老师更能专注于教学,提升物质幸福指数;另一方面积极提高教师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奖惩激励机制、学风教学建设活动、多样化文体活动等让教师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提高精神幸福指数。
(二)奋力开展高师幸福价值教育
心理学上有研究显示,幸福体验由价值观决定。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有钱就幸福、上课没意义……教师中存在的没有科研就会幸福,一味追求工资与舒适环境,对压力任务怨声载道……要奋力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师范生幸福观的树立,端正生活工作的态度,对教师神圣使命更透彻认识,建立高尚的职业意识与情操,能合理调控情绪,教师对教学改革更加重视,学生对课堂学习更加积极参与,双方为从事教育事业而幸福感倍增,实现高师理论与实践的全身心投入,为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而深感自豪。
(三)努力培养高师幸福教育习惯
高师幸福教育要在培养学生当前幸福体验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幸福生活、终生幸福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并接受,扎根心中,不同的生活态度,就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幸福体验也就各不相同,对于工作生活中的经济就业问题、发展学习问题、环境家庭问题都要站在积极的情感层次考虑,对他人的不足多加淡化,对他人的优点多加关注、点赞,在经常感恩、满足、赞美中让幸福习惯逐渐形成,并照耀自己的幸福前程。
幸福教育是无限的,幸福教育的境界是心灵的自由,心灵的美化,心灵的满足快乐。从心理出发加强高师幸福教育,需要更加努力关注幸福个体,创新高师教育管理模式,增进积极情事情,让幸福来得更“猛烈”,实现高师幸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文娟.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