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Y聋儿康复教育模式”在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与康复课程
2016-08-23种文文郭琳
种文文++郭琳
【摘要】由黄昭鸣博士提出来的“1+X+Y聋儿康复教育模式”在我国已经应用多年并取得了成功。笔者尝试将该模式在聋校小学低年级(1-3年级)学生中运用,并根据具体学情进行拓展,从而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小学低年级听障学生的教学康复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基于“1+X+Y聋儿康复教育模式”的低年级语文和康复课程的整合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言语、语言发展的。
【关键词】1+X+Y 语文教学 康复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01-02
2002年,黄昭鸣博士将医教结合康复理念应用于我国聋儿康复,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1+X+Y 康复教育模式。
1+X+Y 模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集体教学(1)、个别化康复(X)和家庭康复(Y)。集体教学是指在康复机构中,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聋儿进行康复教育的过程。个别化康复是指在康复机构中,由治疗师利用现代化设备,对聋儿听觉功能、言语技能、认知能力进行系统的评估,并结合其在集体教学、家庭康复中的有关问题,制订相应的听觉言语康复计划,对其进行个别化、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的过程。家庭康复是在教师和治疗师的指导下由家长实施康复的过程。
目前,该模式已在上海小小虎幼稚园使用多年并取得了成功,得到了众多聋儿康复专家的肯定。
基于对该模式的了解和受到的启发,我们尝试在聋校小学低年级(1-3年级)学生中运用该模式。但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心理、听力水平、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别,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相应的变通,从而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小学低年级听障学生的教学康复模式。
一、集体教学课程(1)
1.小学低年级阶段(1-3年级)的集体教学课程有很多,在这里主要是指:语文课程和集体康复课程。
低年级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会拼读、识字写字、学习句式等。集体康复课程则是侧重于针对学生的听力损失而引起的功能障碍展开的,主要是规范学生的发音,加强认知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两种集体课在形式上是相对独立的,并列而设,但在内容上又各有重点,相互补充,有机融合。
下面,我们以教学汉语拼音声母/j/为例进行说明: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是汉语拼音声母/j/,通过授课,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掌握/j/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学会指式,学会拼读音节[jia][jiu][jiao],理解音节[ji]和[ju]配图所表示的意义,会看口形和打指语,掌握j的书写格式。在语文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一定的康复手段对学生的发音方法进行指导和纠正。
相应时间段的集体康复课则以/j/为目标音,设计围绕“卫生间”主题展开言语认知训练。课上的词汇、句子训练主要以声母/j/为主导,运用生活中的图片教给学生把在语文课中学习的/j/的发音及相关音节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学会说“镜子、洗衣机、毛巾、毛巾架、卫生间”等词语。听障学生发音不清晰的主要原因除了听觉补偿效果不佳,构音舌位不准确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课上教师按照学生的言语水平,分层次教学,为语言发展较好的学生设计了对话:你家里有卫生间吗?卫生间里有什么……在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复习巩固了语文课上学习的音节[ji] [jia]的发音,拓展了[jian] [jie] [jin] [jing]等日常生活言语中出现频率高的音节。
这两节课侧重点不同,但内容又有所关联,在使学生提高认知水平的同时又获得了言语矫治、听觉训练,提高了语音的清晰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2.康复课程中增加辅课教师
小学班级的编排并非按照学生的听觉、语言水平,因此,每个学生在言语在听觉、言语等方面的水平并不统一,学生间差异性较大。集体康复课程侧重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听觉言语能力,教学层次较多。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一节课下来,要么内容过少、进度过慢;要么只是点到为止,不能惠及大众。因此,我们尝试在康复课程中加入辅课老师。在主课教师进行授课的时候,辅课老师会将班里有突出问题的学生集中在自己周围,重点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在听课的同时辅课教师还会着重记录每个学生发音时出现的问题,为后面的个训课做准备;在对学生逐一进行构音和语言训练的时候,主课教师和辅课老师同时展开个别辅导。这样,不仅可以关注每个学生的构音和语言表达问题,还可以大大缩短集体训练时间,加深学习内容。
二、个别化康复课程(X)
个别化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特定聋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听觉、言语和认知训练。
由于生源多为乡镇聋儿,在小学低年级,大部分的学生其听力补偿效果并不理想,一个班级中,只有一两个聋儿进行了听力重建。在年龄上,大部分学生也都已经过了语言的抢救期。再对每一个学龄儿童进行个别化康复训练并不会获得实效性进展。因此,我们从班级中选取年龄符合语言抢救期、听力重建及听力补偿效果较好的学生,在集体康复课程之外,再加入个别化康复训练。
其个别化康复训练的内容紧密结合语文、康复课程内容,同时依据学生的具体听觉、言语和认知水平进行难度的调整。
比如:在集体康复课/J/中,某生在发音练习时,存在较大的问题。辅课教师会将该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反馈给负责给该生个训的教师。个训教师针对该生的具体问题安排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使学生能够获得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三、家庭康复课程(Y)
由于学龄段儿童有部分住校生,在与家长的沟通方面存在着滞后性,这也相应的影响了住校生家庭康复的效果。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对他们进行康复指导和师范,提高他们的康复技能。对于走读的学生家长,我们采用面对面示范讲解的方式。每天放学时,康复教师均会到校门口与家长们进行一天康复内容、技巧的讲解和示范。第二天,家长们再将家庭康复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给康复教师。对于住校生,每天下午,由班主任老师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每周五,住校生家长来接孩子时,康复教师会重点为家长讲解一周以来的康复重点内容和技巧。对于一些难以理解、难以操作的方法,我们还会采用微视频的方式,通过手机传送给家长,由家长带回家学习后给予孩子指导训练。
四、语文教学与康复课程的有机整合
我们所实践的这种康复模式,可以说是1+X+Y的整合模式。从集体教学、个别化康复和家庭康复三方面入手,将听觉康复、言语矫治和语言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真正做到机构康复与家庭康复相配合,集体教学与个别化康复相补充,教师、家长、治疗师多管齐下,共同实现聋儿全面康复的目标。
从教学内容来看,我们将课程分为了语文课程+康复课程(集体康复、个别化康复、家庭康复)。语文课程和康复课程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整体。通过这些课程之间的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学生的听觉、言语和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该模式实践一年后,我们将该班只参与语文和康复课程学习而未进行个训的10个学生入学时和近期在构音语音功能评估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对比。他们入学时的构音清晰度平均为42.28%,现在的构音清晰度平均为54.35%,平均提高了11.97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基于“1+X+Y聋儿康复教育模式”的低年级语文和康复课程的整合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言语、语言发展的。
参考文献:
[1]周红省,易海燕,黄昭鸣,季佩玉,杜晓新,陈茜.1+X+Y聋儿康复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6年第1期,43-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