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怀杜甫墓园

2016-08-23柴清玉

关键词:碑林诗圣墓园

□柴清玉

感怀杜甫墓园

□柴清玉

杜甫全身雕像

杜甫墓园在巩义市康店镇西面的邙岭上。

杜甫晚年客居荆楚,不幸病逝在湘江上的舟中,临终嘱托,一定要让他魂归故里。但一直等了43年,后人才将他的灵柩运回故乡巩义,安葬在邙岭之上。

岁月流逝,120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杜甫墓园虽经多次修缮,其主体仍是一座黄土覆盖的坟丘,有人为其寒酸而悲叹,我却认为古貌犹存,倒是更符合杜甫的本色,应该是令人宽慰的。时常有人来到杜甫墓前,敬上一炷香,献上一束花,或添上一把土。这证明,尽管社会浮躁,但人们并没有忘记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

墓园里矗立的一尊高4.7米的杜甫全身雕像,是在我国当代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和著名木刻家刘岘的指导下镌刻而成的,形神兼备。诗圣上身略微前倾,瘦削的脸庞,神情凝重,目光深邃忧郁,似乎在冷眼洞穿那个时代的人情冷暖、社会风云、美丑善恶。杜甫不是那种吟风诵月、赏花弄草的游戏文人、休闲文人,而是深知民间疾苦,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圣。“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些深沉隽永、发自肺腑、振聋发聩的诗句,把诗圣忧国忧民、体察黎庶的人本精神、民生思想,汩汩地融入其中,被炎黄子孙代代传诵。同时,杜甫的人本思想、高尚品格和在诗歌创作上的辉煌成就,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1962年12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杜甫被确定为当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墓园,有一条长120米的诗圣碑林长廊。“诗圣碑林”四个大字,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书。导游介绍,当初墓园的负责人到北京登门请启功先生题字时,启功先生当面并未应允,让其大失所望,以为启功先生不愿意写。出人意料的是,不久之后,墓园收到了启功先生发运来的一块高大石碑,上面镌刻的正是启功先生亲笔所写的“诗圣碑林”四个大字,这让墓园的所有人员大喜过望。一代书法、国学大家启功先生不但亲书,而且出资镌刻、发运“诗圣碑林”碑,充分体现了他对诗圣的崇敬之情,也充分说明了诗圣在先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碑林的100余通碑刻,多为古今名人或书法家书写的杜甫诗篇,其中一代伟人毛泽东书写的多首杜诗尤其引人注目。

杜甫的人文精神、爱国情怀和杰出的诗歌成就,已经深深地融汇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熔铸在中华文化的丰碑之上。

杜甫墓园占地30亩左右,虽然不大,却布局合理,环境清幽。园内的苍松翠柏挺拔葱郁,绿地的花卉五颜六色,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我绕墓一周,然后伫立在诗圣的塑像前,仰望那瘦削的面容、忧郁的眼神,我想起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刘大杰《鲁迅谈古典文学》、见《文艺报》1956年20号)不是吗?诗圣虽然已经长眠在这邙岭之上1200多年,但他不是仍在今天我们这些人堆里吗?他一直心系百姓,百姓们也就世世代代把他记在心里。我想,如果诗圣知道他的子孙们如今过上了富裕祥和的日子,已经安居无忧,那么他一定不会再眉头紧锁,那清瘦的脸上也一定会露出舒心的笑容。

猜你喜欢

碑林诗圣墓园
和李杜合影
借一场火
和李杜合影
The Changes of Chinese Painting Tool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
墓园里的机器人(环球360°)
西安碑林
春雨中遥拜诗圣杜甫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
刘鄩:西安碑林最早的“守护者”
读当代作家傅爱毛的《疯子的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