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毒蘑菇伤身分类型

2016-08-23陈福新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6年8期
关键词:牛肝菌误食胃肠炎

陈福新

每年入夏以后,尤其是雨季来临之际,各种各样的新鲜蘑菇不断上市,不少喜欢尝鲜的人都想好好品尝这一大自然赐予的美味佳肴。然而,有关野生毒蘑菇毒死人的事件不断见诸报端。有毒的大型菌类称毒蕈。急性毒蕈中毒往往来势凶险,表现多样,变化快,且缺乏特效的解毒剂,易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死亡。

中毒分四型

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首发征象大多为消化道刺激症状,其后出现一定类型的临床表现,但各型之间也可相互重叠,依据主要损害的靶器官,可大体分为如下几个临床类型:

胃肠炎型 这类中毒表现最为常见和普遍,约占毒蘑菇中毒的80%,死亡率较低。一般进食毒蕈后10分钟至2小时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一般不发热。呕吐、腹泻严重者会导致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对于这样的病人应立即输入10%浓度的葡萄糖液和生理盐水,注意补钾,使水电解质保持平衡。引起这类中毒的蘑菇有:黄粘盖牛肝菌、黄粉末牛肝菌、苦粉孢牛肝菌、毒红菇、臭黄菇、窝柄黄乳菇、赤褶菌、橙红毒伞、环柄菇、腊伞、月光菌等等。

神经精神型 此类型临床症状除有胃肠炎表现外,主要有精神兴奋、精神错乱和精神抑制为主的一些症状,每年发生的吃“牛肝菌”发疯,就属于这种类型。这种菌学名为褐黄牛肝菌,别名红网牛肝菌,俗称“红见手”。误食后,前期症状是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妄语、幻听、幻觉,闭眼时幻觉更鲜明,言语及行为怪谬。少数人还有迫害妄想,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状。多数人出现幻觉,眼前突然出现有声有色的“活动小人”和“动物”,心理难以适应,可能出现打人毁物、狂奔乱跑,甚至出现自伤或伤害他人的行为。故对这类中毒者首要的措施就是良好的监护。这类中毒者经治疗后可以恢复,死亡甚少,无后遗症。

溶血型 进食毒蕈6~12小时,除有胃肠炎型表现外,还有溶血表现,会出现贫血、肝肿大等症状。误食鹿花菌可引起此类症状,这种蕈所含毒素加热到100摄氏度可被破坏。

多脏器损伤型(肝损害型) 进食毒蕈后10~30小时出现胃肠炎型表现,随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伴有精神症状。一般病程2~3周,患者可能出现病情反复。这种类型中毒主要是由误食白毒伞、毒伞、毛柄白毒伞、鳞柄白毒伞等4种蕈引起。

误食这些毒蘑菇中毒后,死亡率极高,占了毒蘑菇中毒死亡病例的90%以上,是预防毒蕈中毒的重点。此型毒蘑菇中毒的病人,由于先期症状是胃肠炎症状,往往容易被误诊。尤其是1~2天后症状缓解,进入假愈期时往往导致中断治疗。因此,凡是毒蘑菇中毒的病人,能鉴定出是吃什么毒蘑菇而引起中毒,对抢救和治疗大有帮助。

中毒抢救要尽早

误食毒蕈中毒,最重要的就是及时抢救和治疗。凡是在吃过蘑菇10分钟后至72小时内,有头昏、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感者,都应引起高度重视。进食者本人及其亲属或同餐进食者,不论症状轻重,最好立刻到附近的医院进行诊治,如交通不便一时无法去医院,也应立即因地制宜进行自救互救。同餐者中如有哺乳期妇女,应暂停喂奶,以保护乳儿安全。

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可以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阻滞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抢救的具体方法

从中毒死亡的统计资料来看,农村远远高于城镇。因此,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自救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具体做法有:

催吐 可一次性喝下大量盐开水,然后用手指、鸡毛或筷子伸进口中刺激咽部,以引起呕吐,也可服催吐药物引起呕吐。

洗胃 发病8小时以内,无频繁恶心呕吐者都应洗胃。洗胃后可自服2~3个鸡蛋蛋清或1~2克活性炭以吸附残遗毒物。

导泻 误食8小时以后才发病,经催吐、洗胃后,病人体质较好者,可考虑导泻。可以将中药大黄用开水泡服,也可用元明粉,也就是无水硫酸钠。但需注意,导泻此法应用于体质较好的年轻人,小孩和老人要慎用,以免引起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避免中毒,最主要的还是不要乱吃野蘑菇,毕竟抢救未免都能成功。

猜你喜欢

牛肝菌误食胃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一例犬误食夏威夷果诊疗
云南发现4.2公斤野生牛肝菌
误食后的每一步,该怎么做?
《妙笔蓝水晶奇案》第六回 误食叮当果
牛肝菌的功效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一例奶牛误食桃树叶中毒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