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里庄水库西副坝0+560~0+780坝基渗透变形评价

2016-08-22付大庆王彦军张涛

地球 2016年4期
关键词:粉质坝基水力

■付大庆王彦军张涛

(1潍坊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山东潍坊261205;2山东正元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0101)

三里庄水库西副坝0+560~0+780坝基渗透变形评价

■付大庆1王彦军2张涛2

(1潍坊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山东潍坊261205;2山东正元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0101)

本文对坝基粉质黏土与砾粗砂在两种工况下的渗透变形进行分析,得出坝基粉质黏土渗透破坏类型为流土型,砾粗砂渗透破坏类型为管涌型或过渡型。在现有坝后地形地貌的前提下,坝趾出逸坡降均小于允许水力比降,坝基土层不会发生渗透破坏。

三里庄水库 坝基 渗透变形

0 引言

三里庄水库位于诸城市南外环处,总库容6912万m3,兴利库容2334万m3,控制流域面积240km2,是一座集防洪、供水、灌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重点中型水库。1999年8月12日该水库遭受历史罕见特大暴雨袭击,日降雨量达640mm,占年平均降雨量750mm 的85.3%。水库出现重大险情,西副坝坍塌、滑坡29处,长738m;裂缝31处859延米;管涌区两片。同年9月进行除险加固,2005年8月通过主体工程验收。1999年9月30日,山东水利学会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对《诸城市三里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认为“西副坝坝基属双层结构,现有地质资料不足以说明实际发生的渗透变形、坝坡失稳的原因和坝基地震液化的可能性。应在收集有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论证。西副坝加固方案应在补充地质勘探资料后进行优化。”2009年2月20日~3月11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除险加固工程,发现初步设计阶段没有进行补充地质勘探,评估意见在《诸城市三里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没有得到落实,该工程重点隐患没有得到彻底消除。

本文分两种工况对坝基渗透变形进行分析评价。

1 坝基地质概况

通过加固,西副坝坝顶宽15m,路肩绿化带宽4m,防浪墙高0.95m,上下游坡比1∶2.5,坝后草皮护坡,坝前干砌块石护坡,水体污染较轻。坝前渔塘数个,是由修建非常溢洪道开挖导流沟废弃而成,单个东西长±85m,南北宽±40m。自南向北分布于整个坝前,只在0+780处附近因1999年出现管涌险情而填平植满杨树。

坝基分布两层土,下伏泥岩。层①粉质黏土:黄褐色~深黄褐色,饱和,可塑,塑性指数14.8,黏粒含量平均17.4%,粉粒含量平均82.6%,渗透系数1.3×10~5cm/s,弱透水,近微透水,中等压缩性。该层分布连续,层厚稳定,厚达9.10m~12.20m,平均厚度±10m,层底高程58.54m~60.61m,为坝基良好的相对隔水层。层②砾粗砂:浅黄褐色,饱和,标贯击数平均34击,呈密实状态。在竖向上砂粒分布不均,上部呈中细砂状,中部呈中粗砂状,下部呈砾砂、砾石状,砾石大者直径达60mm,呈偏平状。可取成柱状岩心,含±5%的黏粒。该层分布连续,层厚稳定,厚达2.30m~3.80m,平均厚度±3m,层底高程55.04m~57.51m。渗透系数3.9×10~2cm/s,强透水等级。

2 坝基渗透变形

坝基属双层结构,表层为黏性土,层厚±10m,其下为砂土,层厚3m余,下伏泥岩。渗透变形分两种工况判析。

2.18·12特大暴雨管涌分析

1999年8·12特大暴雨,库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达到72.02m,超过警戒水位0.13m。12日10时~11时,在桩号0+780和0+560处坝后出现两片管涌区,至14日12时30分管涌有所发展,15日7时西副坝出现纵横向裂缝,局部坝段有滑坡迹象。若坝前无渔塘,坝基连续,表层黏性土厚达±10m,则只能发生层①粉质黏土的流土破坏。而管涌确已发生,唯一可能的原因是坝基表层土被破坏,库水与层②砾粗砂承压水连通,故在坝后的某些薄弱处发生管涌。坝前渔塘是由上世纪60年代初修建非常溢洪道开挖的导流沟废弃而成,深3.36m,其时开挖深度3.8m~4.8m,经过近50余年的淤积,量测承压水头等于5.7m,则渔塘底粉质黏土最小厚度,即:

式中:γm—含水层以上土的饱和重度/(kN/m3);h—隔水层厚度/m;t—渔塘开挖深度/m;Pw—承压水头/kPa。

渔塘底粉质黏土饱和容重19.2kN/m3,计算得最小厚度须3.3m。ZK6处砂层埋深11.2m,则当时开挖导流沟时最小厚度等于3.95m,二者相差仅半m余,在当时施工及其后若干年的时间的某个时刻,将此0.65m的安全厚度破坏,由此成为8?12管涌的始作俑者。

针对西副坝边界条件,按以下两种工况进行坝基渗透变形分析评价。

2.2工况一:坝前渔塘保持现状

边界条件:①库水与砂层承压水连通(事实上已连通),主要在层②内渗流;②坝后表层黏性土被破坏,且安全厚度大于规范允许值。

(1)类型判别。层②级配连续,粗细粒的区分粒径df:

式中:d70—小于该粒径的含量占总土重70%的颗粒粒径/mm;d10—小于该粒径的含量占总土重10%的颗粒粒径/mm。

通过计算(表1),坝基层②渗透破坏类型为管涌型或过渡型。

表1 坝前渔塘保持现状坝基层②砾粗砂渗透类型判

(2)临界水力比降。管涌型临界水力比降据式:

式中:Jcr—临界水力比降;Gs—土粒比重;n—土的孔隙率/%;d5、d20—分别占总土重5%和20%的粒径。

通过计算(表2),平均临界水力比降等于0.77。

表2 坝前渔塘保持现状坝基砾粗砂临界水力比降

(3)允许水力比降。三里庄水库为诸城市的头顶水库,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安全系数取2.0,计算得允许水力比降等于0.39。在坝前渔塘保持现状的情况下,砾粗砂允许水力比降等于0.39,乘以水的容重10 kN/m3,则向上的渗流力仅3.9 kPa,考虑承压水头,则渗流力也只有100 kPa(假设承压水头达近10m)。坝后表层黏性土厚达± 10m,上覆压力达近200kPa,因此,不可能发生管涌。既使坝后开挖基坑,通过实测承压水头,只要保证基坑底的厚度大于规范的最小安全厚度值,同样也不会发生管涌或突涌。

2.3工况二:坝前渔塘填平

边界条件:①库水只在厚这±10m的渗透系数极小的表层黏性土渗流;②坝后表层黏性土未破坏。

(1)类型判别。坝基表层粉质黏土的渗透变形破坏类型是流土。

(2)临界水力比降。流土型临界水力比降据式:

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坝前渔塘填平坝基粉质黏土临界水力比降

(3)允许水力比降。平均临界水力比降等于0.98,安全系数取2.0,允许水力比降等于0.49。

(4)出逸坡降。据《水工设计手册》第三册,“不透水地基上均质土坝的渗流中的‘无表面排水的均质土坝’坝趾出逸坡降”公式:

式中:J—出逸坡降;m—坝坡坡率。

副坝下游坡比1∶2.5,出逸坡降等于0.40,小于允许水力比降0.49,因此,坝基表层粉质黏土不会发生流土破坏。

3 结论

分两种工况对坝基粉质黏土与砾粗砂进行渗透变形分析,粉质黏土渗透破坏类型为流土型,砾粗砂渗透破坏类型为管涌型或过渡型。在现有坝后地形地貌的前提下,坝趾出逸坡降均小于允许水力比降,坝基土层不会发生渗透破坏。

TV62[文献码]B

1000~405X(2016)~4~222~1

付大庆(1974~),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质、岩土、土 (水)工结构。

猜你喜欢

粉质坝基水力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粉质黏土大面积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探讨
软弱坝基渗透特性试验及防渗处理
球墨铸铁管的水力计算
大坪水库坝基、坝肩渗漏与稳定评价及处理
哈拉军水电站动力渠强湿陷性粉质黏土段处理设计
受邻近厂房影响的坝基开挖爆破设计
戽流消能水力特性数值模拟
水力喷射压裂中环空水力封隔全尺寸实验
垫层混凝土对落水孔水库坝基应力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