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高速公路粤境K76+400~K76+540右侧坡滑坡成因分析

2016-08-22甘林灿

地球 2016年4期
关键词:滑体坡体山体

■甘林灿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07)

某高速公路粤境K76+400~K76+540右侧坡滑坡成因分析

■甘林灿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07)

目的为查明滑坡成因。方法: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结果:查明了滑坡规模、类型及其成因。结论:典型的牵引式堆积体中型滑坡,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滑坡 变形 成因分析

1 工程及滑坡概况

K76+400~K76+540右侧坡滑坡属于K76+200~K76+670段边坡的一部分,最大坡高约45m,路基宽度40m,双向六车道,目前已开挖至一级坡平台。

2014年5月初,随着雨季强降雨的来临,开始形成滑坡,滑坡后壁距离路线中心约165m(距离堑顶截水沟约85m),错台高1.9m,缝宽0.6m;滑坡前缘位于二级坡平台附近,土体已受剪切破坏;后缘、前缘见数条环向裂缝,中部见纵向延伸的裂缝,圈定的滑坡体面积约9000m2,滑坡体平均厚度约14m,滑坡总方量约13.6 万m3(详见图1:滑坡平面图)。

图1 滑坡平面图

2 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滑坡所在山体地貌单元属构造剥蚀低缓丘陵,山脉总体呈北东50°线状走向,地形起伏较大,标高197~379m,山体高差达182m。总体呈前缘及后缘较陡,中部较缓的特点,前缘自然坡度角约30~35°,中部约12~20°,后缘约40~45°。

滑坡处于山体中部,滑体标高252~318m,高差约66m。地形较缓,坡度角一般在12°~20°之间,地表植被茂盛,主要生长各种蕨类植物,偶有小灌木。

2.2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调绘资料,该路段地层以泥盘系中统老虎头组砂岩为主,局部砂岩中夹条带状、薄层状灰岩。第四系坡积土层及全~强风化岩较厚。

2.3地质构造

坡体东南方向坡脚为线状沟谷,沟谷对岸山体较陡峭,基岩出露,局部见断层三角山。推测恩平~新丰褶断构造带主断裂顺该沟谷发育,控制地貌,走向北东50°~60°。

此外,在该山脉与省道244交汇处桥梁钻孔不同深度均见构造角砾岩、碎裂岩发育;在滑坡下方开挖基槽,见数组平行发育的石英脉带,单条带宽0.5~1.5m不等,总宽达20~30m,褶曲极发育,局部绿泥石化严重,亦侧面证实了断裂的存在。

2.4气象、水文

项目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节明显,春夏温和多雨水,秋冬凉爽无严寒,植被四季常青。年平均气温19.5~21.4℃,年平均降雨量1779.2mm~2200mm,最大值达2728.3mm。

滑坡一带的沟谷无大的河流,仅存在山间谷地发育的溪流(鲁谷河)及其支沟,勘察期间溪流宽度1.0~2.5m,水深一般为0.5~1.5m,水量及水位季节性变化较明显,具暴涨暴落特点。

2.5水文地质

滑坡山体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层潜水及基岩裂隙水,松散层潜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系坡残积粉质粘土及碎石土中,赋水量一般~较少;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泥盘系全~中风化砂岩裂隙中,赋水量较少,受裂隙控制而分布不均。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以侧向径流由坡顶向坡脚、沟谷排泄。

在滑坡前缘剪出口发现下降泉,用围堰法对滑坡前缘流出的地下水进行了测量,其涌水量较小,约为20m3/d;短时大雨后滑坡地下水涌水量可达150m3/d。

3 滑坡成因分析

3.1滑坡变形发展过程

2013年11月份对该路段坡体进行开挖刷坡后,发现断面K76+420邻近三、四级坡面较潮湿,有少量水渗流出来,在近似U型或V型线状的面上有2~3个渗水较大的位置;2013年12月份进行堑顶截水沟及平台截水沟施工,在施工最低点出水平台开挖土坑对渗水进行收集,水量约15 m3/d,能满足该路段浆砌片石截水沟的施工需求;2014年元旦后,K76+420附近坡面产生裂缝;2014年2月中旬,坡面裂缝发生错动,并在二级坡顶及三级坡产生浅部坍塌,后慢慢向四级坡延伸;2014年4月份雨季,坍塌不断扩大,K76+380~K76+420整个刷坡面发生坍塌;2014年5月中旬强降雨,雨后发现坡面错动形成剪出口错动,挖方后侧山体整体往下沉降,已形成了滑坡,滑坡范围在K76+400~K76+540(另滑坡左前缘左侧K76+330~K76+400产生崩塌);2014年5月20日,对滑坡进行了现场踏勘,滑坡周界高差一般在1.0~1.6m,后壁最高约2m;之后滑坡进一步发展,据2014年6月13日调查,滑坡周界高差已在1.5~2.5m,后壁最大坎高达3.5m。

3.2滑坡影响因素及成因分析

图2 滑坡剖面图

3.2.1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构成坡体的岩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如坡积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碎石、碎石、碎石夹块石,残积粉质粘土(夹碎石)等,渗透系数较高;下伏为全~强风化砂岩,风化强烈呈半岩半土状,强度极低。

滑坡前缘处于恩平~新丰断裂带附近,构造作用明显。构造的影响使裂隙发育,隙面层间结合力差,部分矿物粘土化、绿泥石化或高岭土化,会降低岩层其抗剪强度。

3.2.2地形地貌

滑坡地处山体中部平缓位置,自然坡度角仅12~20°,其上部较陡,自然坡度角达40~45°,山体下坡坡度角亦达30~35°。且上部见中风化基岩出露,发育顺向或陡倾节理,利于基岩风化剥落,在中部平缓部位形成较厚的坡积碎石堆。

结合滑坡纵、横向剖面图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滑坡路段在微地貌上属于小型凹谷,总体呈马蹄形的近环状地貌。

3.2.3雨水的作用

滑坡所处较缓地形,不利于地表雨水的径流,雨水透过较厚的坡积层下渗,且马蹄形的地貌使得滑坡周边的雨水均汇进滑体下渗,使得滑体具有较高的含水率。

3.2.4人类工程活动

坡体未开挖之前,处于稳定状态。当进行高路堑开挖后,即破坏了原来坡体平衡条件,为滑坡滑移提供了剪出空间。

综上所述,该路段山体滑坡的形成是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下水及路堑开挖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属于坡积层的滑体结构松散,马蹄形的、平缓的地形有利于雨水汇集、渗透,是滑坡形成的内在原因;雨季较为丰富的地下水,使得滑带软化、抗剪强度降低,是主要诱因;主要外因是路堑边坡的开挖破坏了原来山体的平衡条件,当滑体下滑力大于滑面的粘阻力时,就逐渐形成了滑坡。

3.3滑坡类型

本路段滑坡按滑体物质组成成分,属堆积层土质滑坡;按滑体体积分(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属中型滑坡;按引起滑动的力学性质分,属牵引式滑坡;按成因分,属工程滑坡。

3.4滑坡发展变化趋势

滑坡形成后,对滑坡进行了多次踏勘调查,发现滑坡破裂缘的台阶仍在缓慢下沉、下移,仍处于变形发展中。对2014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地表裂隙调绘资料进行分析,目前滑坡平均每天的下沉位移在6cm左右,水平位移在3~4cm左右,处于缓慢变形的不稳定状态。

应对滑坡进行及时、综合的工程治理,避免发生更大的地质灾害(如滑体整体滑落),而造成进一步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4 建议

(1)采用综合的排水方法进行处理。首先,为防止雨水下渗对滑坡产生进一步破坏,建议先对坡体裂缝进行填塞、破裂缘之外采取排水天沟截水;其次,因滑坡路段坡积土及坡积碎石堆较厚,地下水偏多,可采用排水盲沟、盲洞等,或采取集水井的方式降低滑坡体的动水压力。

(2)本滑坡体量较大,建议根据场地条件,采用路堑埋入式抗滑桩+清方减载的治理方法。此外,对卸载或放缓边坡后形成的坡面进行加固,坡脚挡墙或坡面锚杆根据稳定性计算,按需采用。

[1]交通部.(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工程地质手册[M].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P642.22[[文献码]B

1000~405X(2016)~4~443~2

猜你喜欢

滑体坡体山体
降雨对库区边坡入渗规律的影响研究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乌弄龙水电站库区拉金神谷坡体变形成因机制分析
不同开采位置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滑坡碎屑流颗粒分选效应的数值模拟
立式旋压机纵向进给机构液压配重设计
万梁高速某滑坡降雨入渗稳定性及处治技术研究*
露天矿反铲挖掘机处理滑体的方式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