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万秀区新胜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6-08-22魏明雨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福州350108

地球 2016年4期
关键词:寒武褶皱热液

■魏明雨(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福州350108)

广西万秀区新胜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魏明雨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福州350108)

本文阐述新胜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在分析控矿地质因素并总结矿化富集规律,提出了找矿标志。

新胜金矿 矿体特征 找矿标志 广西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本区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钦州残余海槽与大瑶山凸起交汇处,旺甫盆地北端,大盈口—旺甫北东向深大断裂中段,大盈口向斜核部,地处滨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复合区内,见附图1。区域上主要有金、银、铅、锌、稀土、铁矿等多金属矿产。

2 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系黄洞口组和白垩系新隆组。区内黄洞口组分布很广,主要出露黄洞口组二段(∈h2)、三段(∈h3)、四段(∈h4)。黄洞口组第二段分布于矿区东、南、北部,主要岩性为长石石英杂砂岩与薄层绢云母泥岩互层。黄洞口组第三段分布于矿区中部,主要岩性为不等粒杂砂岩、粉砂岩与薄层泥岩互层。黄洞口组第四段分布于矿区中西部,主要岩性为长石石英杂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泥岩。白垩系新隆组主要分布矿区西部,岩性为厚层块状砾岩、砂质砾岩、含砾砂岩夹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区内新隆组与寒武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2构造

矿区位于大瑶山凸起带的东部,大村—旺甫北东向区域性断裂东部。区内褶皱、断裂较为发育,褶皱主要是大盈口向斜;断裂主要有北东东向断裂、近东西向断裂、北西西向断裂。

(1)褶皱构造,矿区内褶皱发育,大盈口向斜,分布于矿区东部,米口至大盈口一带。沿延较长,宽6~13km。轴向北东东80°,为开阔的复式褶皱。核部地层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第三段,翼部地层为黄洞口组第一、二段。北翼岩层倾角较缓40°~60°,南翼较陡,倾角40°~80°,两翼夹角80°,轴面倾向北,倾角75°,为一不对称的开阔向斜。两翼及核部发育次一级不对称的从属褶皱,两翼多呈N型,核部为W呈,其走向与主向斜走向基本一致,轴面多与所在翼岩层总体倾向相同,但倾角大于岩层倾角,具背斜尖锐,向斜圆缓的特征,其常组成花边状褶皱。尚发育北西向叠加褶皱。

(2)断裂构造,分布于大村一旺甫大断裂中段,区内次一级断裂发育,主要有三组:第一组北东东向(桃田断裂F4、周田断裂F5、F14断裂)断裂;第二组近EW向(F7、F8、F9、F10、F15断裂)断裂;第三组北西西向(F11、F12、F13断裂)断裂,控制着整个区域内寒武系地层的出露,各断裂特征如下表1。

2.3脉岩、岩浆岩

矿区内脉岩较发育,分布广泛,受构造控制明显,主要为酸性岩脉和石英脉。于钻孔见花岗闪长岩,呈岩株、岩脉状。

表1 矿区断裂构造一览表

2.4变质作用

矿区内变质作用主要有区域变质、动力变质及热液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寒武系地层中各种浅变质岩,动力变质作用形成各种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热液变质作用形成石英脉岩。

2.5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主要有中低温热液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与金银矿(化)关系密切相关。

3 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矿区总体呈似层状、脉状产于各构造断裂带中,断裂破碎带为本矿区主要控矿容矿构造,圈定工业金矿体6个,分布见附图2,其矿体特征如下表2,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矿体顶底板为寒武系黄洞口组地层,赋矿岩石为构造角砾岩,具强硅化、褐铁矿化等,且矿石中伴生有益组分银。

表2 矿体特征一览表

3.2矿石特征

(1)矿石矿物组成。矿石矿物以自然金、银辉矿、黄铁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矿物主要有石英、少量斜长石、粘土矿物。(2)矿石结构:主要为粒状结构、压碎粒状结构、鳞片状结构、角砾状结构。(3)矿石构造:(细)脉状构造、团块状构造、碎裂状构造、角砾状构造。(4)金矿物的赋存状态:金矿物主要以自然金状态赋存,载金矿物主要为石英、黄铁矿、褐铁矿。呈金黄色,以树枝状,片状和粒状赋存在石英颗粒中。粒径﹥0.074mm占5%,0.074~0.040mm占15%,﹤0.035%mm占78%,即以后者为主,属微细粒金。

3.3矿床成因及类型

(1)矿石自然类型:细脉状金矿石、碎裂状金矿石、团块状金矿石、角砾状金矿石,以碎裂状、细脉状为主。(2)矿石工业类型:矿石氧化程度弱,其工业类型主要为原生金矿石,少量混合矿及氧化矿。

矿床属于变质热液迭加大气降水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破碎带形成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体及石英脉型金矿体。

4 控矿因素分析

金矿体赋存于寒武系黄洞口地层中,系海相复理式沉积砂泥、炭质泥岩,是区域地层中金丰度高的一个端元,是本区矿体的矿源层。加里东期受区域性褶皱构造影响,寒武系黄洞口地层所含的金萃取活化初步富集,为变质热液金成矿作用提供了物源;印支期地壳再次频繁活动,形成一系列区域性、地区性各级次断裂,寒武系黄洞口地层矿源层再次金萃取活化富集,在大气降水的参与下,地表水沿地表和断裂破裂带下渗与变质热液混合迭加形成成矿流体。先成的断层、裂隙和挤压破碎带等构造为成矿作用提供了导矿和容矿空间,成矿流体在成矿载体游离Si、Fe等的挟带下,地下热液在构造运动、地压差异等因素作用下,热液在上升运移过程中在断裂构造的有利部位,运移、充填、交代、聚集、沉淀,形成含金矿体,局部可形成高品位金矿。

5 找矿标志

(1)岩性、脉岩标志:金银矿体主要分布于寒武纪地层及中酸性侵入岩的接触带,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含金破碎蚀变岩、石英脉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2)构造标志:矿区内矿体严格受断裂带控制,断裂带金矿体的重要找矿部位,特别是断裂交汇部位,更有利于矿体富集。

(3)围岩蚀变标志: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是区内寻找金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4)区域性构造标志:北西向深大断裂带和区域性褶皱构造及次一级的褶皱、揉皱是本区内主要构造骨架,是主要控岩、控矿构造,褶皱核部,为矿体富集提供的空间,寻找矿体重点区域。

6 结语

本区矿体的矿源层寒武系黄洞口地层分布较广,褶皱、断裂极为发育,为矿体的赋存提供了空间,石英脉、花岗闪长岩脉为矿体的富集提供热源,综上所述,本区找矿潜力较大。

P62[文献码]B

1000~405X(2016)~4~75~2

猜你喜欢

寒武褶皱热液
动漫人物衣服褶皱的画法(1)
塔东热液地质作用机制及对储层的改造意义
一点褶皱
四川盆地寒武系底部黑色岩段对比与沉积相初探
层结背景下热液柱演化的实验模拟*
褶皱的优雅
热液循环助采洗井装置的分析与应用
云南马关—麻栗坡地区早寒武世地层的识别及意义
梦幻褶皱
渝东南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聚集条件及有利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