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角坝铁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法
2016-08-22王垚波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广东肇庆526020
■王垚波(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广东肇庆526020)
龙角坝铁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法
■王垚波
(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广东肇庆526020)
本文通过龙角坝矿区一个沉积型铁矿的找矿例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龙角坝铁矿 地质特征 找矿方法
1 地质概况
矿区主要处于九里坪背斜南西端的北西翼,周边主要发育的褶皱、断裂构造有赵家磴向斜、灯草坝背斜、龙角坝正断层(F30)、周家河正断层(F31),另外局部次级褶皱和断裂也较为发育。矿区铁矿为沉积型层状,似层状赤铁矿层。矿区主要有4层赤铁矿层,局部受构造破坏较小,总体连续,局部受褶皱影响,有小扭曲现象。
2 矿区地层岩性
矿区及附近主要出露的地层有志留系纱帽组(S2s)、泥盆系中统云台观组(D2y)、泥盆系上统组黄家磴组(D3h)与写经寺组(D3C1x)、石炭系上统黄龙组(C2h)、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3d)、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等地层(不包括第四系)。
3 矿体特征
矿层产出于泥盆系上统写经寺组和黄家磴组的含矿砂页岩系,含赤铁矿四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写经寺组顶部鲕绿泥石赤铁矿(Fe4矿层),写经寺组底部鲕状赤铁矿(即Fe3矿化层),黄家磴组顶部鲕状赤铁矿(即Fe2矿化层),黄家磴组底部鲕状赤铁矿(即Fe1矿化层)。
4 找矿思路方法
根据以上介绍的矿体分布特征及地层分布特征,对于本区沉积型铁矿分布在特定的地层中,因此,弄清地层岩性分布特征是本区找矿重要突破点。找矿总体思路,首先通过地质填图对矿区地层岩性分布及产状变化情况进行大致了解,同时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进行地层岩性测定,再进行深部钻探验证。以下实例来说明。如下:
首先,对矿区进行1:2000地质填图,通过了解矿区西部受背斜影响,地层较复杂,局部有扭曲现象,中部及东部地层产状较稳定,且能控制地表矿体。在矿区中部和西部选择两条两条露头良好,代表性较好的剖面即A~A’和B~B’(如上图)。通过以上剖面大致划分了本区地层岩性及矿体赋存部位。通过以上剖面对地层岩性的划分,了解到矿体的赋存部位在志留以上,以及各矿体的顶底板的标志层,例如,Fe4顶底板均为黑色页岩,Fe3、Fe2顶板为浅绿色页岩,底板为薄层黑色页岩或石英砂岩。志留上层主要为浅绿色的砂质泥岩及粉砂岩,以各标志层,进行深部钻孔验证,控制到该地层以上的矿体分布特征。通过深部钻孔验证,与剖面对应,将本区的矿体分布特征及岩性清楚的划分出来,大致如下:
(1)志留系纱帽组(S2s):为厚层状砂质泥岩夹粉砂岩、石英砂岩与灰质泥岩。
(2)泥盆系中统云台观组(D2y):为厚层状石英岩、石英砂岩、局部夹粉砂岩、砂质页岩。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3)泥盆系上统(D3):组黄家磴组(D3h):上部为石英砂岩、页岩和夹粉砂岩、铁矿层(Fe2),紫红色,上下含铁较贫,中间较富,含砂粒,时有增减;下部为页岩、石英砂岩,铁矿层 (Fe1)。写经寺组(D3C1x):上部为砂岩、页岩夹铁矿层(Fe4),是本区铁矿的主要赋矿层位,矿石主要为鲕绿泥石赤铁矿和鲕状赤铁矿;下部为云质灰岩、泥灰岩夹页岩,底部为铁矿层(Fe3)夹含铁质页岩。
(4)石炭系上统黄龙组(C2h):为白云岩、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局部有隧石结核。与上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5)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I):为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炭质泥岩、页岩、煤层,局部见黄铁矿,与上伏地层呈明显的假整合接触。与上伏地层呈明显的假整合接触。
(6)二叠系上统栖霞组(P2q):灰岩夹灰质泥岩、泥质灰岩、含燧石结核。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7)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I):为炭质泥岩、硬砂岩、煤层,局部夹菱铁矿、黄铁矿层。与下伏地层呈明显的假整合接触。
(8)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d):为硅质岩、炭质硅泥岩、炭质泥岩/灰岩、泥质灰岩夹灰质泥岩、含燧石结核灰岩。与上伏地层呈明显的假整合接触。
(9)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灰岩夹泥质灰岩,底部灰质页岩夹泥灰岩,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5 结论
(1)龙角坝铁矿为沉积型赤铁矿,呈层状,似层状,整体受构造作用影响较小,矿体连续。
(2)矿区及附近主要出露的地层有志留系、泥盆系、二叠系、三叠系等地层(不包括第四系)。矿体主要赋存在泥盆系。
(3)本区找矿主要方法为:首先了解矿体赋存部位,其次要划分好各地层分布及岩性特征,找到赋矿层位及其相对应的顶底板的标志层为关键所在。
P62[文献码]B
1000~405X(2016)~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