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甘肃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与政策研究

2016-08-22林俊婷甘肃省农业信息中心甘肃兰州730030

甘肃农业 2016年15期
关键词:园艺互联网+农业

林俊婷(甘肃省农业信息中心,甘肃兰州730030)

“互联网+”背景下的甘肃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与政策研究

林俊婷
(甘肃省农业信息中心,甘肃兰州730030)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本文着重阐述“互联网+”对甘肃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强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保证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园艺产业;互联网+;路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园艺作为农业的一种重要发展形式,在农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园艺生产日益向商业化经营发展,并在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下逐步走向产业化运营。以甘肃园艺产业发展为例,2014年,全省水果面积达到685.3万亩、产量达425.23万吨、产值达205亿元,其中:苹果面积达441.96万亩,居全国第2位,产量297.08万吨,居全国第5位,产值超过160亿元。梨、葡萄面积分别达到60万亩和46万亩,分别位居全国第8位、第10位;其它水果(桃、杏、枣、大樱桃等)140万亩。建成4000吨以上保鲜库37座,全省果品保鲜库达4.5万个,苹果贮藏能力达160万吨,占全省苹果总产量的50%以上。全省蔬菜面积达到760.4万亩,产量达到1 705.19万吨,总产值约350亿元,面积居全国第19位,产量居第17位,面积产量均居西北第1位。其中:露地蔬菜面积580.4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80万亩。全省已形成河西走廊、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和“两江一水”流域五大蔬菜优势区。2014年向外省输出高原夏菜400多万吨。全省中药材面积383.68万亩,产量达到99.37万吨,栽培面积、产量居全国第1位。当归和党参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5%和60%。已形成了陇南山地亚热带暖温带秦药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西药区、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中药藏药区、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西药区。建成了36个千亩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已有当归、党参、黄(红)芪等18个品种获国家原产地标志认证。全省现有200多家中药材加工企业,其中119家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完成GMP认证,中药材年初加工量超过20万吨。有470多家中药材及中药饮片批发仓储流通企业完成了GSP认证,年交易量130万吨,已成为我国“南药北储、东药西储”的天然仓库。

然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变革时期,经过了20多年“量”的快速发展时期,“质”的内在要求凸显出来,园艺产业也走到了新节点,特别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背景下,园艺生产如何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进展,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园艺产业发展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互联网+”与园艺产业发展的关系

(一)“互联网+”与信息化经济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互联网+”新常态下,促进互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和鼓励传统产业拥抱互联网,充分利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使传统行业更侧重采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来驱动生产和变革流通,更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最终,“互联网+”模式推动全民信息化时代。

收稿日期:2016-05-30

作者简介:林俊婷(1982-),女,甘肃兰州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信息化方面的工作。

(二)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农业”尚无统一的涵义与公认的定义,它是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之前提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一定的农业区域内,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适宜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追求集约增长,注重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同时兼顾环境的保护,从而不影响后代发展的需要及长远的发展目标。对于园艺产业而言,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只是针对污染的问题,还应当包括水土保持,土壤稳定且高效的肥源、节水和旱作、节约能源等问题。实现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产、经济、社会、生态四者统一,相辅相成。

三、“互联网+”视角下甘肃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互联网+”与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

园艺产业既是美丽的公益事业,又是新兴的朝阳产业,还是绿色的富民产业。当前,甘肃园艺产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外部环境看:一是园艺产品需求增速减缓,出口下降;二是土地租金、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提高,削弱了园艺产业市场竞争力;三是资源环境亮起了“红灯”,导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从产业自身看:一是甘肃园艺产业结构不合理;二是品种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不强,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益不高,市场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等。面对机遇和挑战,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必须要开辟新途径,要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园艺产业发展,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准确把握当前园艺产业发展形势,有效推动互联网与园艺产业融合,促推动园艺产业转型升级。

(二)互联网+园艺产业业态化

从业态看,在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农业信息体系建设项目工程的推进中,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进一步扩大蔬菜、苹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作物种植,确保特色优势产业的地位。例如在蔬菜产业上全省已建立健全了以省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新品种选育、新技术开发水平大幅度提高;建立起了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兰州试验站和非耕地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等科技支撑体系;农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广泛参与蔬菜产业发展和技术服务;总结出了“蔬菜良种种苗集约化统繁统供技术”、“高品质‘高原夏菜’标准化技术集成与配套栽培技术”、“蔬菜设施高标准轻简化建造技术”、“设施蔬菜机械化、自动化等轻简化栽培技术”、“设施蔬菜节本增效“精量化”水肥一体灌溉技术”、“以全膜覆盖三垄栽培为主的旱作区露地蔬菜栽培技术”、“以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为核心的非耕地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食用菌菌棒(袋)集约化工厂化生产技术”、“蔬菜病虫害生物、物理无害化防控技术”、“老旧蔬菜设施高标准轻简化改造技术”等十大新的集成技术,逐步推广到生产实践中。老旧日光温室改造升级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广泛应用轻简化建造、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椰糠基质栽培、水培、水肥一体化技术、物联网监测病虫害等现代园艺技术。同时,继续抓好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和设施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等项目实施,加快园艺产业业态转型升级。

(三)互联网+园艺产业集群化

从产业集群看,在市场经济的促进和带动下,甘肃园艺产业逐渐形成了陇东黄土高原苹果产区、西菜东调基地和绿色高原夏菜供应中心、河西走廊的酿酒葡萄和西甜瓜等优势产业集聚区,也催生一批重点园艺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尤其是省卫生计生委、省工信委、省农牧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制定了《甘肃省道地药材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并认定岷县中信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甘肃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岷县顺兴和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岷县瑰奇中药材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甘肃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首批甘肃省道地药材(当归)生产企业和基地。先后有渭源白条党参、武都红芪、宕昌党参、宕昌黄芪、哈达铺当归、徽县银杏、瓜州枸杞、靖远枸杞、瓜州锁阳等18种道地中药材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认证。岷县(含宕昌)、武威(含张掖)、陇西、西和等8处中药材种植基地获得国家GAP基地认定。7个基地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基地认证。220多个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营销运输企业获得GSP认证。岷县、陇西、渭源、西和和民乐5个县,分别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半夏之乡和中国板蓝根之乡称号。通过这些工作扩大了陇药知名度,初步树立了陇药品牌。在此基础上,利用“互联网+”,积极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式、发展渠道等,积极扶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和壮大,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稳步推进甘肃省园艺产业产业化运行和建设。

图1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形成

(四)互联网+园艺产业价值链化

从产业链条的节点来看,互联网+园艺产业,主要加园艺产业的基本价值链、支持价值链两个方面。基本价值链主要包括:一是生产资料供应,即园艺产品的收购、运输、仓储、库存调动等;二是园艺产品生产,即园艺产品的深加工、包装、维护、产品检测等;三是扁平流通,通过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花园艺信息平台、大力发展智能园艺电商等,最大限度地减少销售层级,增加流通效益,扩大产品受众面;四是是产品营销,即产品渠道选择、定价策略、品牌延伸等,塑造差异化的园艺产品;五是产品服务等。支持性价值链活动主要包括技术研发、设备更新、组织结构管理三个方面,此外,还要优化园艺产品品牌建设价值链的路径,一是优化企业的内部价值链;二是优化企业与消费者的价值链;三是优化企业和农户之间的价值链;四是优化企业和政府的价值链。甘肃省陇南地处秦巴山区深处,全市9个县区均为贫困县,既是甘肃省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又是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虽然生物资源丰富,核桃、花椒、油橄榄等农产品类型多样、品质优良,但受制于交通、物流、信息等瓶颈,养在深闺人不识,形不成品牌,卖不出好价钱,当地群众守着富庶的物产却难以转化为实际收入,“富庶的贫困”严重制约当地脱贫步伐。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刚好可以把陇南农特产品经营分散、品种多规模小、产业链短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扬长避短,把有限的力量用在刀刃上,成为行之有效的脱贫路径,并探索了符合陇南实际的电商扶贫之路,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先后在全市450个贫困村开展电商扶贫工作。“一村一店”、“先易后难”、因村施策。初步探索形成了网店带贫、“就业”带贫、“平台”带贫、“信息”带贫、“工程”带贫五种电商扶贫新模式。在政府的推动下,越来越多贫困户开始和网店建立利益连结机制,当地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贫困地区光缆入村入户速度,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提供在线交易、代购代销、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等服务。大大小小的网店和电商扶贫点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农民在卖出中做挣钱的“加法”,在买入中做省钱的“减法”,让农民双重受益。据数据显示,去年陇南全市电商销售总额28.86亿元,农产品网上销售8.84亿元。

(五)互联网+园艺产业资源要素化

从花卉产业资源要素看,互联网+花卉产业,主要加花卉产业的资源要素。即花农与企业、土地与资源、资本与金融、市场与信息、技术与人才、体制与法律。如农户个人和企业通过自建网站,或者社会搭建的花卉产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布花卉产品供求信息,实现花卉产品网上交易。又如,通过推动“互联网+金融”进入花卉领域,让全国性的个人对个人间的小额借贷(P2P)平台进入园艺产区,为园艺行业提供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为园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四、甘肃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推进园艺业标准化、智能化生产

充分利用政策,大规模发展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转变园艺业生产方式,创建一批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园艺,确保园艺产品质量安全。此外,要大幅度推进物联网、移动互联、3S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园艺业生产领域应用,创新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加大智能园艺生产装备推广力度,提高智能园艺业发展水平;引导和支持园艺基地规模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园艺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

(二)发展园艺业电子商务

推动建立覆盖区、镇街、村(社区)的三级电子商务运营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园艺产品流通方式,以电子商务服务点为中心,融创客、孵化功能为一体,开展农户网上创业全程辅导和全程跟踪,提升园艺生产产业链,引导电商、物流、商贸、金融、邮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本加强合作,实现优势资源对接和整合,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多元平台借力、多种模式发展的格局。加快培育领军型、成长型农业电商人才,培育园艺交易电子商务服务企业,鼓励农民开展网上创业;支持特色园艺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和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三)提升园艺业信息服务水平

整体而言,甘肃园艺产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农户家庭每百户接入互联网不足7%,差距比较大。减少差距必须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信息资源,全方位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产业化园艺,积极构建功能齐全、网络畅通、覆盖全局的农业信息网络。同时围绕园艺生产产业链和农户需求、加大市场、科技、农资、气象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力度,注重开发利用特色的信息资源,加强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阶段的信息服务功能。目前,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已初步形成以省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龙头,市县信息网络为纽带,乡村信息服务站为网点,多系统宽领域的农业管理与信息服务共享网络平台。

(四)推进园艺业管理信息化

建设智慧农业中心,运用3S、物联网、大数据、软件集成等信息技术,整合“信息采集、指挥调度、监管监测、科技服务、生产指导、系统集成、统计分析”等功能,逐步将园艺投入品管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管理、技术推广云平台、耕地质量管理、园艺电子商务、农业项目管理等内容纳入智慧农业平台,构建区域智慧农业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以园艺产业的九大业态管理服务为重点,建设区域性园艺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园艺生产监测监管,提供生产指导和专家远程服务,示范推广信息技术。

(五)推进园艺信息进村入户

要实现甘肃省县(市)级及以下基层部门和农户之间较好的信息网络对接,建立完善的信息渠道必须要建立多元化的信息发布渠道,多元化的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把信息进村入户打造成“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农村落地的示范工程,为农民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实现信息服务方便到村,成为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重要渠道。

(六)加强园艺信息社会化服务

园艺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耗投资、建设周期长、受益面广的系统化、集约化工程,并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特征,这就决定了产业信息化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首先政府应积极推进地方园艺产业信息化建设,把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框架。其次,资源整合,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各涉农部门参与,根据自身职能的准确定位,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信息服务主体,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农业经营的智能化规模种养殖业、电子商务及信息化现代服务业,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咨询培训、技术支持、物流配送、营销推广等专业服务。再次,引导科研机构、社会中介组织、金融机构围绕服务园艺全产业链,加快构建主体多元化、园艺业信息服务体系。

[1]陈红川,“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8).

[2]钱卿.农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和若干建议[J].上海农村经济,2012,(07).

[3]代成斌,黄玉珊.互联网+农业: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J].世界电信,2015,(5).

[4]我国农村又将面临一次重大变革——“互联网+三农”调研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5,(08).

[5]李国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J].农村经济,2015,(09).

[6]黄艳红,陈梦倩.浅析我国“互联网+农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商,2015,(38).

[7]崔丽丽,赵雪梅.“互联网+”时代的电商新方式[J].互联网经济,2016,(04).

[8]赵芝俊,陈耀.互联网+农业:理论、实践与政策[J].农业技术经济,2015,(11).

[9]刘丽伟,高中理.“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J].世界农业,2015,(12).

(编辑:刘国华)

F323.4

A

1673-9019(2016)15-0014-04

猜你喜欢

园艺互联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系
园艺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