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格尔木市灶火河西地区斑岩型矿床成矿远景分析

2016-08-22李军马强李增军

地球 2016年3期
关键词:矿点花岗本区

■ 李军 马强 李增军

(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29)

青海省格尔木市灶火河西地区斑岩型矿床成矿远景分析

■李军马强李增军

(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29)

本文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背景,根据灶火河地区的地质、物探、化探及已发现的矿点特征等,对该区钼矿成矿地质条件及钼矿与外围铁多金属矿点之间成因上的联系等进行了浅析,提出了该区成矿主要为两个期次,即与印支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产,与早燕山期碰撞后花岗斑岩体有关的斑岩型钼矿产,同时结合地质及遥感资料显示在本区中东部还有隐伏的花岗岩体,判断侵位时代为燕山期,该区具有极好的与中酸性岩浆岩成矿有关的找矿前景.

小灶火河成矿地质条件斑岩型钼矿矽卡岩型

1 地质背景

本区地处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柴达木盆地南缘,位于昆中断裂带北侧的东昆中微陆块内,大地构造单元属秦祁昆造山系东昆仑弧盆系(据潘桂棠等《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划分》2007)的北祁漫塔格岩浆弧带和东昆仑北坡复合岩浆弧带——祁漫塔格蛇绿混杂岩带(肯德可克陆缘裂谷带)。区内建造组成丰富,具有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弧盆体系的构造格局划分较明确,主造山期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尤其强烈,是本区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主要形成于华力西印支造山旋回的不同阶段,主要由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和少量早侏罗世中酸性侵入岩组成。

2 矿区地质概况

2.1地质

区内主要出露地层(见图1)为晚三叠世鄂拉山组陆相喷发火山碎屑岩夹中酸陛熔岩建造,其中在小灶火上游发育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及隐爆角砾岩等。次为在小灶火河西中晚奥陶世一志留纪滩问山岩群的浅海相沉积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岩性组合为蚀变玄武岩夹变砂岩、结晶灰岩(或大理岩)夹基性火山岩、粉砂岩及硅质岩等。此外,晚泥盆世牦牛山组的一套以玄武岩为主的陆相火山岩在小灶火河西北角少量出露,早石炭世大干沟组的碳酸盐岩在测区中部呈构造窗出露。区内中部大面积地区及周缘山前沟谷、山洼地带为第四系冲洪积物、风积物覆盖。

2.2构造

区内主要以断裂构造发育为主,主要表现为两期。早期断裂构造为挤压应力条件下的脆性逆断层,部分为韧脆性剪切带.并以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为主,断面倾向北东;后期以左行平移形式的北东东向断裂为主,切割早期断层。矿化多与早期北西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有关,常形成带状分布的矿点(异常群)。两组构造的交汇部位矿化产出明显强烈,如小圆山的铁多金属矿点。

2.3侵入岩

地表出露岩体:晚三叠世正长花岗岩(∈叫T3):在本区中部较大面积出露。肉红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成为钾长石(45% 一55%),石英(30%),斜长石(10%)及少量的黑云母,钾长石呈肉红色板柱状,粒径多在3mm左右;石英烟灰色他形粒状,粒径为1—4mm不等。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11叫T3)在本区西部少量分布:肉红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成为钾长石(35%),石英(30%),斜长石(30%)及少量的黑云母。

早侏罗世花岗斑岩(叫耐。):在本区中东部呈岩脉、小岩株出露。岩石为浅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基质细一微粒结构。主要由斑晶和基质两部分组成。斑晶主要为石英,石英呈半自形粒状,浑圆状;基质由钾长石(58%),石英(10%),斜长石(24%)及不透明矿物,黑云母(1%)等组成,粒度一般在0.08-0.25mm之问,呈细一微粒状。

2.4矿产

本区有钼矿和铁、锌、铜多金属等两种矿化。钼矿主要分布在早侏罗世花岗斑岩体中,为斑岩型钼矿。同时在晚三叠世正长花岗岩中可见少量沿裂隙充填交代热液脉型钼矿。铁多金属矿化主要分布在小灶火岩体与围岩外接触带中,本区主要的矿点地质矿产特征如下。

2.4.1小灶火钼矿点

矿点地质:主要出露晚三叠世正长花岗岩、早侏罗世花岗斑岩。矿化体特征:目前在小灶火河东圈定钼矿化体多条,槽探控制宽度15.O一32.Om不等,Mo平均品位在O.02%左右,最高品位达O.05%,赋矿岩性为花岗斑岩,蚀变以钾化为主,次为少量的黄铁矿化,金属矿物不发育;局部矿化载体为石英脉,穿插于正长花岗岩中,脉宽在O.5—3.Om问,金属矿物以辉钼矿、钼华等为主,伴生磁铁矿化,Mo品位多在O.03一O.1%问,TFe最高品位可达32.80%。矿石类型:斑岩型热液脉型

2.4.2尕羊沟铁矿点

矿点地质:出露地层有早石炭世大干沟组碳酸盐段灰岩、变石英砂岩夹黑色角岩化板岩及晚三叠世英安岩。矿区断裂不甚发育,仅在矿点中部石炭系灰岩中见一正断层,走向55。,倾向南东,倾角80。,延伸60m。侵入岩以深灰色次石英安山岩为主,边部有少量灰色蚀变次斜长流纹岩。矿化体特;矿体赋存于火山岩与下石炭统石灰岩层外接触带矽卡岩中。磁铁矿体呈透镜状,铅锌矿化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共5条矿体,I号和Ⅱ号为磁铁矿体,Ⅲ号、Ⅳ号和V号为铅锌矿化体。

3 结论

(1)本区发育斑岩一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成矿主元素为Mo、Fe、Cu、Pb、zn等,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化)体共生于同一矿区之中,是本区的一个重要特点。

(2)本区成矿为两个构造岩浆期次作用叠加的产物,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产主要与印支晚期中酸性花岗岩体有关,本区表现为与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化)体。

[1]张林.青海拉陵灶火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D].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2013.

[2]严玉峰,杨雪松,陈发彬,张金明,许海全,张林.,东昆仑拉陵灶火中游含钼花岗岩的特征阴.中国科技信息,2012(18):37-39.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6)-3-58-1

猜你喜欢

矿点花岗本区
万众一心战疫情
中国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特征和研究进展
安徽省矿点分布与主要形迹相关性的分形研究
矿石质量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
拉萨地块西段尼雄地区早白垩世晚期花岗闪长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中子活化水泥在线分析仪最小成本自动配矿算法研究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塞拉利昂中部马卡利地区金矿特征及成矿远景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