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与退的抉择
——邵阳市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纪实
2016-08-22桂生徐纪进
文|本刊记者 桂生 徐纪进
进与退的抉择
——邵阳市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纪实
文|本刊记者 桂生 徐纪进
邵阳市组织对煤矿进行关闭
邵阳市是湖南四大重点产煤市之一,2013年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99号)及湖南省政府要求,邵阳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小煤矿关闭退出试点工作,不到1个月就关了65个煤矿,打造了煤矿关闭“邵阳模式”。
由于国家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节能减排等政策因素影响,煤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邵阳保留煤矿经营状况每况愈下,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尤其是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出台后,邵阳市政府、主管部门及企业都在思考:煤矿产业,进还是退?
请专家帮企业算清账
煤矿安全,一直是邵阳市安全生产工作的一块“心病”。梳理该市近10年来的生产安全事故,其中较大事故1/3发生在煤矿,3起重大事故中有2起煤矿事故。近年来,邵阳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推动小煤矿关闭退出,到2014年,原有107对煤矿减少到了41对。
2015年,邵阳市继续按照“政策引导,上门服务,适当奖补”的工作思路,坚持突出煤矿每矿补偿1000万元,非突出煤矿每矿补偿500万元的补偿政策,把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安全生产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煤矿数量减少到了目前的14个。
“邵阳的煤矿规模小,赋存条件差,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严重,现有保留煤矿全部加起来还不到100万吨的产能,不论从当前产能过剩的大形势,还是安全生产的角度,都应推动邵阳小煤矿关闭退出。”市安监局局长刘军认为。
下一步,该市将以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小煤矿关闭退出。
“是不是关闭退出,政府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最终由企业自主决定。”刘军表示,这是邵阳市推动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中一贯坚持的原则。
“去年关闭27家煤矿,用的什么办法?算账——算经济账、安全账、风险账等等。这些账,煤矿负责人不一定算得清,因此,市安监局安排设备,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部分煤矿进行评估,为是否关闭提出建议。”刘军介绍。
2015年6月开始,市安监局组织邵阳市煤矿设计室专家深入现场、井下,对10个当时还保留的煤矿安全风险和投资收益进行了免费评估。邵东县由县煤炭局牵头,县财政列支,从郴州、衡阳等地聘请专家对全县保留煤矿进行“体检”“会诊”。
新宁县社教煤矿属县办国有企业,1966年建井,2008年1月矿井进行技术改造,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邵阳市煤矿设计室专家对该矿储量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井生产安全系统、煤矿企业整改达标后安全生产经营情况等进行了综合分析。
“通过估算,社教煤矿在达产并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都无法收回投资,将处于亏损状况。因此,建议社教煤矿立即关闭退出,防止继续保留因经营困难而造成更大的损失。”2015年8月,这份评估报告交到了煤矿负责人手中,该煤矿做出了关闭退出的决定。
“这些报告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产能是多少?还需投入多少?效益如何?一目了然。武冈市东塘煤矿和洞口县树林煤矿等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煤矿负责人下定了决心,去年9月底前相继签订了关闭退出协议,并按要求顺利关闭到位。”市安监局副局长李进发表示。
“迟关不如早关”
“当初还不如早点把矿关掉,谋求转型,可能亏损还会小一些。”3月8日,湖南煤监局衡阳监察分局、邵阳县煤炭局与邵阳县现保留的6家煤矿负责人开展“谈心对话”活动,几位煤矿有关负责人谈到当前的处境时说。
邵阳县自古就有“矿产之乡”的美誉,是全省重点产煤县之一,原有矿井36处。根据湖南省、邵阳市关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部署,邵阳县开展了煤矿安全治本攻坚战,到2015年,该县煤矿总数已减少至6处。
此次“谈心对话”,湖南煤监局衡阳监察分局、邵阳县煤炭局就是想借着向保留的6家煤矿负责人解读《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的机会,听一听他们的想法。几位煤矿负责人表示,“现在很纠结、很迷茫。”
“邵阳县的一些煤矿前期虽然实施了大量的技改,客观来讲,开采规模小、装备水平差、人员素质低、办矿标准不高等问题没从根本上解决,每个落后小煤矿都极有可能是一处危险源。” 县煤炭局局长张清明说。
2012年3月担任县煤炭局局长以来,张清明感受了煤炭价格“断崖式”的下跌。煤炭企业普遍亏本,“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全投入跟不上,安全管理也松了,监管也不听了。”张清明担忧地说。
2008年至2013年8月,邵阳县共发生事故11起,死亡21人,其中较大事故2起,死亡8人。用张清明的话说,“原来连续多年每年都有煤矿较大事故发生。”
事故一次次警醒:关闭退出落后小煤矿不仅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型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倒逼邵阳县加快推进转型的一次契机。
目前,邵阳县安监、煤炭部门正在进行机构改革,张清明是邵阳县煤炭局的最后一任局长。说起担任此职4年来的感受,他认为,邵阳县的煤矿“迟关不如早关,长痛不如短痛。”
也是基于这种认识,邵阳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任顾问,县长任组长,8名县委常委、10名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的煤矿治本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攻坚战的工作目标、步骤、内容、措施及主体责任。
为推进煤矿关闭退出工作,邵阳县还明确县政府领导“一对一”挂点,落实“包组织领导、包资金配套、包任务完成、包维护稳定、包矿区安全”的“五包”措施。到2014年2月底,该县关闭了22家煤矿。
到今年3月,邵阳县煤矿行业已连续28个月实现了“零事故”,摘掉了“重点县”的“帽子”。塘渡口镇、九公桥镇、长阳铺镇、长乐乡、霞塘云乡等五个产煤乡镇已经整体退出煤炭行业,取得了煤矿事故起数和煤矿数量“双下降”的好成绩。
抓住“救命稻草”谋转型
“到今年6月,这个储油120立方的二级加油站就能投入运营了,预计年利润100万元左右。” 邵阳至新宁方向的207国道边,王活用指着正在建设的邵阳县牛骨坪加油站介绍。
王活用,此前是邵阳县樟木冲煤矿的法人代表。
樟木冲煤矿兴办于1976年,几十年的采掘已经让这座矿山资源所剩无几。2012年,樟木冲煤矿迎来了改制,尽管此时的煤炭行业已经步入“寒冬”,王活用“还是想赌一把”,投入2000万元接下了这个煤矿。“毕竟跟煤矿打了十几年交道,想在煤矿一直干下去。”他说。
历经半年的整改,樟木冲煤矿正式投产。
可惜的是,王活用没有等来“黑金时代”的辉煌。“煤炭价格从每吨1000元降到700元,一点利润空间也没有了。矿井下的每一铲子都是亏本的买卖,挖多少就亏多少。”他说。
根据《邵阳县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方案》奖补政策,王活用如果选择退出,可以拿到1000万元的关闭奖补。
“煤炭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再干下去还要投入几千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与其无休止地亏损下去,还不如抓住国家奖补政策这根‘救命稻草’,放下樟木冲煤矿这个‘烫手的山芋’,早点谋求转型。这是最好的止损办法。”2013年底,王活用算清了这笔账,选择了关闭退出。
楠木煤矿与樟木冲煤矿相邻,法人代表银国富依然选择留在煤炭行业。“把煤矿关掉肯定是舍不得,可是继续开下去,每生产一吨就要赔几十元,要什么时候才能拨云见日?”面对着收益甚微的矿山,银国富咬着牙在坚持。
“楠木煤矿是当时关闭阻力最大的一个矿。邵阳县2015年推进煤矿关闭退出过程中,县委常委轮番找他谈话都谈不下来。” 王活用说,应银国富的请求,到楠木煤矿帮忙负责了一段时间管理工作,渐渐明白了银国富的心思。
王活用旁敲侧击地劝银国富:“煤矿要继续办下去,首先得算清投资和产出。不发生安全事故的前提下,还需几千万元的投资扩产,等到的可能却是每年几百万的亏损,不如早点关了吧。”最后,银国富自己想通了。
2015年8月,楠木煤矿正式关闭。银国富看好接近县城的优势,把煤矿转型发展成了一个现代农庄。“农庄效益不错,要是早点拿了奖补资金转型,亏损会小一些。”他说。
商量转型时,王活用和银国富还提出了一起开办加油站的想法。2015 年11月,牛骨坪加油站开始动工建设。“还有的煤矿转型开办超市、环保砖厂等,县政府对煤炭企业转型给了很大支持。”王活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