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牧草“黔金荞麦1号”种草养畜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2016-08-22邓蓉向清华龙忠富张洁张定红

贵州畜牧兽医 2016年6期
关键词:净收入种草农户

邓蓉,向清华*,龙忠富,张洁,张定红

(1.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5;2.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优质牧草“黔金荞麦1号”种草养畜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邓蓉1,向清华1*,龙忠富2,张洁1,张定红1

(1.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5;2.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为评价优质牧草“黔金荞麦1号”种草养畜项目实施的生态社会效益,选取项目实施重点区域大方县、威宁县、独山县为项目固定监测点,以2012年基础数据为对照,采取试验测定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项目实施对核心区植被覆盖率、土壤结构及土壤肥力、水土保持效益及参与农户经济收入、科技素质等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13、2014、2015年度项目实施农户总收入较2012年分别增长76.0%、204.0%、253.33%,项目的实施使参与农户收入显著增加,种草养畜收入成为农户的主要收入渠道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有效途径,农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项目的实施增加了植被覆盖率,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控制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强了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黔金荞麦1号”种植地0~30 cm土层的pH值分别比黑麦草、玉米提高1.44%、9.11%;土壤容重减少8.46%、32.42%;孔隙度分别增加7.95%、30.49%;渗透速率提高13.79%、50.00%;毛管饱和含水量提高11.76%、32.20%;田间最大持水量增加3.39%、33.10%;有机质分别增加12.18%、40.00%;碱解氮分别增加5.45%、53%;有效磷分别增加7.38%、44.38%;速效钾分别增加12.07%、56.53%;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72.07%、93.25%,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黔金荞麦1号;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社会生态效益

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Trev.)Meisn.)别名苦荞麦,系蓼科荞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民间的一种常用中草药,块根入药,性平、微凉,味苦酸涩。现代研究表明[1,2],金养麦根、茎、叶、花各部位及其制剂中除含有抗菌的活性成分外,还含有畜禽生命活动必需的Cu、Fe、Zn、Se等多种微量元素及蛋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和VB1、VB2、VE、VA、VD等多种维生素,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畜禽的生长发育和增强抗病能力,是一种饲料与药用兼备的植物资源,已列入国家野生植物保护名录(第一批),保护等级为Ⅱ级[3],并载入《中国兽药典》和《饲料药物添加剂允许使用品种目录》。多年来,通过对贵州省野生金荞麦资源进行收集和开发利用研究,选育出牧草新品系“黔金荞麦1号”,其风干物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2.72%~17.54%、粗脂肪2.34%~1.37%、灰分10.9%~11.41%、钙1.05%~1.29%、磷0.39%~0.46%,粗纤维13.51%~19.75%、木质素3.15%~5.99%、中性洗涤纤维29.10%~33.41%、酸性洗涤纤维17.30%~19.96%,干草产量可达20 000 kg/hm2,适口性好,可作饲养牛、猪、鸡和鹅的青饲料[4]。另具有抗病虫害性强、生育期短,春、夏、秋3个季节均能进行栽种,逢灾年份用金荞麦补种、改种都能获得一定的收成,是较为理想的救灾、备荒作物。2013—2015年,项目组在贵阳市花溪区和黔西县建立原种基地,在息烽、大方、威宁、水城、开阳等地县推广种植黔金荞麦1号饲喂猪、牛、羊等。为全面、科学、客观地定性定量评估黔金荞麦1号应用成效,于2013年进行项目监测,通过3年的调查研究结果,全面评价项目实施的社会生态效益,为项目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调查测定内容与方法

1.1 社会效益根据项目实施情况,筛选布局监测乡镇、村及项目参与农户,以既是项目参与农户又是当地生态畜牧业重点发展农户为选择重点,共选取大方县兴隆乡、威宁县秀水乡的60户作为固定监测典型对象。调查统计2013—2015年项目参与农户经济收入、思想观念、科技素质等方面的情况。

1.2 生态效益试验区位于独山县牟尼河小流域内,距独山县城25 km,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平均年降雨量1 320 mm,海拔1 050 m左右,区内自然土壤以铁铝质黄壤和硅铁质黄壤为主,肥力中等,平均坡度28°。

1.2.1 试验设计:处理Ⅰ为黔金荞麦1号(20 g),处理Ⅱ为多年生黑麦草(30 g),以玉米(每小区160株)为对照。播种时间为2013年4月18日,小区面积4 m×5 m,开沟条播,行距20 cm,重复间设有0.3 m的隔离带。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同一重复置于同一坡面上。

1.2.2 各项指标的调查与测定

1.2.2.1 植被覆盖度:用针刺样点法[5]测定,即在1 m2样方内用插针垂直插下所触及植物和植物种的次数所得百分率。总盖度=ΣB/L×100%。式中:B为草种在样方中触及次数,L为样方中扦插次数,ΣB为样方中各种草总触针次数。

1.2.2.2 鲜草产量:样方面积1 m2,齐地刈割,分别测出各样方产草量。草产量(kg/hm2)=[(S1+S2+S3+…+Sn)/n]×10 000。式中:n为测产时所设样方数,S1+S2+S3+…+Sn为所测样方产量(kg)。

1.2.2.3 根系密度等调查:根系密度是指30 cm3根系土样中直径≥0.1 mm的有效根系的数量。在试验地内调查1 000 cm3(10 cm×10 cm×10 cm)土层内的根系,测量根系的鲜重、数量、直径及所占比例。

1.2.2.4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1)调查样地均布设于坡面中部,在每个调查样地内,分别于每试验小区上、中、下部各布设1个土壤采样点,并且在相同坡度、坡位的玉米地设置对照土壤采样点,在每个土壤采样点的土壤耕层(0~30 cm)采集土样,每个采样点重复3次取样,混合均匀,并对土壤理化性质、水土保持特性及其土壤养分进行测定。(2)土壤养分含量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土壤全氮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分析;水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有效磷采用碳酸氢钠浸取——铝锑抗比色法分析;速效钾采用醋酸铰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1.2.2.5 地表径流与土壤侵蚀量测定:以处理Ⅰ~Ⅳ种植牧草及1个玉米种植(对照)设置试验小区共5个试验小区,小区面积20 m2(5 m×4 m),四周用油毡纸隔开,小区坡底设出水口和集水沟、集水池(池内衬塑料膜,设有水池,均加盖板)。在场地四周挖排水沟。通过集水尺测量集水池及集水沟水深,结合集水池及集水沟的面积测算出试验小区的径流量。集水池及集水沟沉积泥沙按体积和容重计算,悬沙用简易比重法测定,容器取样法用500 mL烧杯取均匀搅拌后的浑水样品,经过滤后称取干土重,得出所含泥沙干重(g/500 mL),观测时间为2015年6—8月。观测项目包括降雨量、降水历时、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等。降雨量、降水历时采用虹式雨量观测计观测。

2 监测结果与分析

2.1 项目参与农户收入监测结果与分析根据固定监测对象2乡镇3村中的60户项目参与农户入户调查获取总收入、净收入及种植业、种草养牧业、其它(劳务)等收入,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1)2013、2014、2015年项目实施农户总收入分别为1.32、2.28、2.65万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76.0%、204.0%、253.33%,净收入增长58.82%、170.58%、245.09%。(2)2013、2014、2015年较2012年种植业净收入增长40.0%、66.67%、40.0%;畜牧业净收入增长640.0%、1 500.0%、2 400.0%;其它(劳务)净收入减少68.75%、50.0%、37.5%。(3)从2015年度净收入结构,户均净收入1.76万元,较2012年增加1.25万元,提高245.1%,其中:牧业净收入1.25万元/户,占净收入71.2%;种植业净收入0.42万元/户,占净收入23.86%;劳务净收入0.10万元/户,占净收入5.68%。结果表明:项目农户总收入显著增长,从上升趋势看,经济效益正在逐年呈现;种草养畜收入增长快速,畜牧业收入已成为项目区种草农户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农户收入的主要因素;在畜牧业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粮食净收入呈稳步增长,表明农户种草养畜发展畜牧业不仅没有影响粮食生产,反而促进了粮食生产;其它(劳务)收着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在收入比例中的比重逐渐降低。

表1 项目参与农户收入情况调查结果万元/户

2.2 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利用种植黔金荞麦1号发展畜牧业可进行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在地方计划配置方式下,土地的利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调整。农户对项目的实施积极性比较高,在对60户参与农民的调查中,赞成种草养畜发展草地生态牧业的有89.3%;把种草养畜发展草地生态牧业作为本地的优势产业的有65.8%。由此可见,种草养畜发展草地生态牧业实施之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项目参与农户通过种草养畜增加了收入,大部分农民已将种草养畜发展草地生态牧业作为一种产业经营和经济收入增加的主要途径。

2.3 项目参与农户科技素质有所提高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农民的思想素质、科技素质较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民普遍不适应现代化的状况。因此,加强对农村的智力开发,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科技素质是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村社区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次调查显示,项目的实施激发了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欲望和热情,项目参与农户参加各类培训增多(见表2),通过学习牧草高产栽培等科学技术知识,科技素质得以提高。广大农民学习科技知识、追求科学致富愿望有所增加,可见项目的实施对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表2 项目实施农户参加科技培训情况

2.4 黔金荞麦1号在坡地的种植效果由表3可知,种植当年(2013年),多年生黑麦草鲜草产量3 382.62 kg/667 m2,植被覆盖度达85.42%;黔金荞麦1号鲜草产量4 626.45 kg/667 m2,植被覆盖度为83.62%。种植第3年(2015年),多年生黑麦草鲜草产量从种植当年的3 382.62 kg/667 m2下降到1 564.15 kg/667 m2,植被覆盖度从85.42%下降到72.86%;黔金荞麦1号各项指示则相反,鲜草产量从种植当年的量4 626.45 kg/667 m2增加到5 896.24 kg/667 m2,植被覆盖度从83.62%增加到89.23%。表明黔金荞麦1号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持久性,对土壤瘠薄、水肥管理水平极低的退耕坡地种草实现长期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表3 退耕坡地不同类型草地的生物量和盖度

2.5 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减少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流失,增强了土壤的可持续生产能力由表4可知,人工草地小区土壤的理化性质均明显好于玉米地。黔金荞麦1号地0~30 cm(下同)土层的pH值分别比黑麦草、玉米提高1.44%、9.11%;土壤容重减少8.46%、32.42%;孔隙度分别增加7.95%、30.49%;渗透速率提高13.79%、50.00%;毛管饱和含水量提高11.76%、32.20%;田间最大持水量增加3.39%、33.10%。以上几项土壤物理性质表明,坡地种植黔金荞麦1号可以明显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从而增强了土壤的抗冲、抗蚀性能。同时黔金荞麦1号地0~3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与黑麦草、玉米地相比分别增加12.18%、40.00%;碱解氮分别增加5.45%、53%;有效磷分别增加7.38%、44.38%;速效钾分别增加12.07%、56.53%。对主要土壤化学性质测定表明,通过黔金荞麦1号种植,减少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流失。

表4 土壤理化性状测定结果

2.6 不同处理地表径流量及土壤侵蚀量由表5可知,退耕坡地种草后,退耕地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大幅降低,当降雨强度为4.67 mm/h,地表径流降低38.71%~47.54%,土壤侵蚀量降低72%~93.25%。其中以黔金荞麦1号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其土壤侵蚀量分别比黑麦草、玉米地减少72.01%、93.25%,这与黔金荞麦1号具有很强的根系,能构成密集的根网,从而提高了土壤的抗冲性能和固持土壤的效果有关。

表5 退耕还草地土壤的侵蚀量

3 小结

3.1 项目的实施使参与农户收入显著增加,2013、2014、2015年度项目实施农户总收入分别为1.32、2.28、2.65万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76.0%、204.0%、253.33%,净收入增长58.82%、170.58%、245.09%;畜牧业净收入明显增长,畜牧业收入成为农户的主要收入渠道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有效途径,项目参与农户生活水平、科技素质有所提高。

3.2 项目实施后,黔金荞麦1号地0~30 cm土层的pH值分别比黑麦草、玉米提高1.44%、9.11%;土壤容重减少8.46%、32.42%;孔隙度分别增加7.95%、30.49%;渗透速率提高13.79%、50.00%;毛管饱和含水量提高11.76%、32.20%;田间最大持水量增加3.39%、33.10%;有机质增加12.18%、40.00%;碱解氮增加5.45%、53%;有效磷增加7.38%、44.38%;速效钾增加12.07%、56.53%;土壤侵蚀量减少72.07%、93.25%。项目的实施增加了植被覆盖,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控制了水土流失。

3.3综上所述,优质牧草“黔金荞麦1号种草养畜项目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1]乔红杰,王贵平.金荞麦根提取物对鸡脾淋巴细胞活性影响的血清药理学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0,31(3):44-48.

[2]吕桂兰,张荫麟.鸡饲料添加药物——金荞麦制剂的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1992(3):17-18.

[3]赵钢,唐宇,王安虎.中国荞麦资源及其药用价值[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2):31-32.

[4]向清华,邓蓉,张定红,等.贵州金荞麦营养成分、生长性能及繁殖技术研究[J].种子,2012(7):93-94.

[5]丁军,王兆鸯,陈欣,等.红壤丘陵地区林地根系对土壤抗冲增强效应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4):9-12.

High Quality Forage Grass“Qian Golden Buckwheat#1”Raising Animals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 Analysis

Deng Rong1,Xiang Qinghua1*,Long Zongfu2,Zhang Jie1,Zhang Dinghong1
(1.Guizhou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Guiyang Guizhou 550005,China;2.Guizhou institute of Grass Industry,Guiyang Guizhou,550006,China)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project-Advanced Forage“Qian Golden Buckwheat#1”,we selected Dafang,Weining and Dushan counties as the fixed monitoring points of the project.Based on the 2012 basic data,the soil structure and soil fertility,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 and the economic income of farmers,the qua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etc.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 of combination of test and surve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income of farmers i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in 2013,2014 and 2015 increased by 76.0%,204.0%and 253.33%compared with the total income in 2012.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income of farmers involved in the project and the income of forage and livestock has become the main income channel of farmers.And the effectiv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farmers;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increasing the vegetation cover,improving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control of soil erosion,improve soil fertility and enhance soil sustainable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the soil bulk density decreased by 8.46%and 32.42%,respectively,and the porosity increased by 7.95%and 30.49%,respectively,while the pH value of the 0~30 cm soil layer was increased by 1.44%and 9.11%,respectively,than that of ryegrass and maize.;The permeable rate increased by 13.79%and 50.00%;the capillary saturated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by 11.76%,32.20%;the maximum water holding capacity increased by 3.39%and 33.10%;the organic matter increased by 12.18%and 40.00%,respectively;The available phosphorus increased by 7.38%and 44.38%respectively;the available potassium increased by 12.07%and 56.53%respectively;the soil erosion decreased by 72.07%and 93.25%,respectively,and the soil and water loss was basically controlled.

Qian Golden Buckwheat#1;Complete Technology;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

S517

A

1007-1474(2016)06-0054-05

2016-09-29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牧草黔金荞麦1号中试与示范”[2014GB2F200250]

邓蓉(1966—),女,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牧草研究。E-mail:dr817@163.com

*通讯作者:向清华(1974—),女,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畜牧经济研究。E-mail:77023427@qq.com

猜你喜欢

净收入种草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节日“种草”
浙江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美容须防被“种草”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Cut off my H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