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图书出版管见

2016-08-22安偌林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17期
关键词:代理商书店出版社

◎安偌林



日本图书出版管见

◎安偌林

法定制度下低成本、合理而有序地交易,是日本图书出版市场的特点。三个市场环节在发展中沉浮、兴衰,显露出日本内向型出版体系的规范和局限。分析市场利弊因素,客观、准确地了解日本出版事业,有助于辨识文献优质资源。

图书资源建设中,文献保障程度高低,决定满足知识需求程度高低。纸质文献资源是藏书机构的基本,辨识和捕捉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献,用知识信息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满足最高价值的文献需求。针对藏书同质化倾向,求其特色文献形成。解决构建图书资源体系问题,从了解出版市场的利弊、特征和关键开始,有助于辨清工作思路。

日本出版体系

日本出版事业的理想,是“为国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做贡献”。据2014年中国产业信息网报道:长期以来,全球最大的3个图书市场(美国、德国、日本)占据了世界50%以上规模。据欧洲监测局1993年公布:日本图书出版总量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由此,日本出版市场实力可见一斑。日本出版物90%是经出版社、销售代理商、书店三个环节飨于读者,三方秉持自主规制方式及行业伦理纲领,恪尽职守,保持了成本最低、最合理、有序交易的状态。

日本图书交易法定实行定价销售制度(再销售维持原价制度),目的是确保文化产业健全发展,也保障国民充分享有平等知情权。同时,委托销售制度保证新发行出版物尽快推广,达成最大销售机会。出版社提供新书样本和出版策划后,由销售代理商按各自的销售路径、合作书店特征,分配图书。书店一方则依据新书委托销售期限约定,履行退货义务。

数千家书店及销售杂志、报纸、少量文库本,遍布于市区乡村的53,208家便利店、5000余处公共铁道车站网点,都与销售代理商合作业务。销售代理商是维持出版流通体系的关键环节,对出版社、书店提供最得利的协助,具有物流、退货处理、流通商品管理、销售商品资金回收及支付、需求调配、信息制作及管理、书店销售管理提案、销售情报的信息管理、对出版社的策划提案等功用。因为行业标准高,所以销售代理商的数量极少,正是加入 “日本出版经销协会”的只有33家。除去零星的专业图书批发渠道,两家最大的销售代理商东贩、日贩的销售额,占全国出版物流通量70%左右,避免了流通渠道无序、重叠销售增加流通成本。销售代理商是实行委托定价销售制度的载体,但需要尽量避免因垄断造成阻碍销售机制发展。

销售代理商的不懈努力

销售代理商谙熟市场规律,随时掌握商业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他们不断优化实业力量,维持出版业发展。以东贩为例:大约3200家商业出版社与东贩直接或间接关连贸易,东贩为数千家书店、上万家便利店提供书刊。东贩采取适合的应对方法,从1995年开始陆续投资建成三大物流设施,并按计划投入使用。硬件设施达到最先进的水准,大规模改善了发订和退货系统,对经营及提高获取销售信息,也有无可比拟的增益。

东贩成熟的流通能力体现在流通仓库、作业场地以及备货充足。日本每年出版新书约7万种,东贩常备25万个品种、200万册,基本满足书店日常订货的60%。为了支持实体书店对抗网络书店的竞争,东贩15年前独资建立“图书快递”,争取到出版社的热情合作。这个子公司提供60万种图书用于销售,满足全国书店订货量的97%以上,品种数和到货速度可与日本亚马逊比肩,获得业内高度评价。

日本出版业受泡沫经济和IT业冲击后,即陷于长期不景气状态,不可改变的定价销售制度连带退货率上升,被视为妨碍出版振兴的实质因素,可是退货机制已经逐渐成为日本出版界偎依生存制度,难以一时突破。东贩掌握非常完整的销售数据,能达到数十年的数据回溯,把控数据可以降低退货,然而退货数目还关系到出版产业链。一方面,出版与广告、印刷、造纸、运输密切联系,只强调减少退货,急剧减少发行数目,就会影响广告客户的投入欲望,降低广告投放力度。另一方面,强调实际销售率,会使中小型出版社增加制作成本。投资费用不能及时回收的话,现金流就可能陷入困境,而超出基本印数的复本制作成本单价低,于是出版社宁愿扩大配书,增加销售机会。综合上述,合理控制退货比例才是图书市场的关键问题。

图书退货期限实际已无形消失,退货流程变得无序、随机,内容庞杂。对于根据情况灵活地退货,与必须履约有序退货的矛盾,东贩采用流水线自动分拣作业,帮助出版社逐步解决问题。退书送达出版社指定的地点后,出版社根据图书初版策划的市场定位和经验处理,或报废,或继续投入销售。

输出文化产业内容是日本的国策和出版业的出路,向海外市场扩展客观上需要跨国型、多元化特大企业,但日本出版体系着重本土社会发展之需,没有编、印、发一体化出版集团,竞争力度不够,不利于赢得国际市场。日本大型出版社尚有海外部门,专作海外图书市场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但是主要面对版权交易。出版社长期依靠出版流通体系带来的恩惠维系发展,未及培养海外扩张人才,缺少海外竞争机能。销售代理商承担与海外的图书交易,根据国际需求,提供出版信息和快捷准确的服务,并协作开发新商品。海外需求者若要及时了解日本出版信息,则通过销售代理商是一种保障。例如:东贩的信息情报系统相当健全,为方便读者和图书界,编辑出版了相当数量的目录和工具书,包括《新书消息》等月刊、《东贩周报》、年度《书展目录》等。受各领域图书总目录刊行会之托,每年编制出版《日本理学书总目录》、农业、教育、人文、法律、经济、历史、经营等书籍总目录,还有《总合文库目录》等检索书目。东贩有专业公共信息网站“e-hon”。

文化类图书的优势

20世纪末日本泡沫经济背景下,消耗品种出版物泛滥,流通渠道不负重压,出版社靠增加图书总数弥补亏空;书店因无权打折销售,纷纷扩大营业面积,但无奈退书率攀升;销售代理商最终也陷入不良循环,市场暴露出定价销售制度的局限性。出版问题专家小林一博2001年著书《出版大崩溃》,描述了日本千余家书店停业,上万家出版社自行消失的危机情势。危机引起出版专家、学者的深入思考和分析,重新揭示了出版文化的蕴意,即作影响读者精神世界的好书,让读者时刻感到好书存在的价值,想尽办法把好书送到读者手里。市场证明有文化价值的图书,才是支撑日本出版业长期发展的根本。

日本出版的文化书籍具备两种优势:内容有资料价值;作者都是有威望的学科带头人。大学出版社历来坚守学术出版原则,发行商业性学术图书,也必须由资深学科专家审查图书的资源价值,提供意见和评价。大学校外不乏有出版理想的人,那些倾向学术的出版社,同样重视优质社会文化,坚持精挑细选出版题材,相信所发行的图书“即使国内忽视,却也可能产生国际影响”,“希望给社会留下有价值的信息。”比如:近20年来的复刻版历史图书,就是极宝贵的文献资源。

日本出版界20多年来顺应教研需要,积极挖掘分散于民间的文化资源,利用复刻形式出版历史文献,忠实再现当时的社会全貌。复刻的资料取自日本、台湾、中国和美国各类型政府机关、图书馆的收藏,完整地体现了文化和社会背景特征。复刻出版是针对原始文献,复制珍贵的历史资料,由学科权威带领甄选、编校,或加解题,制作高质量的图书,使文献更具有使用价值。

另一种比较新型的按需出版,是将传统图书内容数字化,以超高速数码印刷技术,提供即刻、所需、高度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新型出版方式。按需出版是传统出版的延伸,意义在于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遗产。日本按需出版的图书是重印绝版的优秀图书,内容涵括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

综观日本图书出版,恰如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井上靖先生所说:“出版业是极复杂、敏感而有活力的事物”,肩负文明承启、文化传播,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

(国家图书馆)

猜你喜欢

代理商书店出版社
我等待……
新时代音响代理商的挑战与机遇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最美书店
V2G代理商调频服务经济效益评估
在书店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