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味道的回味
2016-08-19吴玉珺
吴玉珺
当童年变成往事——
那些甜甜的回忆,犹如棉花糖舍不得吃,最终变成了云朵,飘在似乎可以捕捉,却有些遥远的地方;
那些涩涩的回忆,犹如墨汁在水中化开,色调变得弥漫起来,墨色在水中化解,变成了不可捉摸的飘舞;
那些彩色的、阳光的、温暖的、陈旧的、斑驳的、无奈的……全都变成生活中的一种见闻,故事里的一个转折,多年以后的一声叹息,童话故事里的一个背影。
这是温情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在《童年的味道》自序中的一段话,从中也道出了她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冲动。在她新近出版的《王一梅乡土·乡韵童话系列》中,读者更是感受到了她那种要给孩子们一个充满浓浓爱和力量的童年的执着。
童年是最纯洁的时代,也是最能接受新生事物的时期,作为年轻的父母,他们有热切盼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却往往忽略了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王一梅乡土·乡韵童话系列》中的童话故事尽可能把这个世界想象得完美和快乐,颂扬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有趣而温馨,有一种别致的诗意。我们渐渐从一个个童话故事里找到了答案: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一个充满爱和力量的童年。
《王一梅乡土·乡韵童话系列》共10本,每本书都是由6~10个短篇童话故事组成,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乡愁与寻根,融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是一套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童话书,饱含着浓浓的温情与关爱,蕴含着对成长的哲思和人文关怀。这10本童话故事传递着不同的童趣、童真,并且在话题、色彩、密度、节奏以及故事氛围的强弱深浅诸方面都充满真善美,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该系列力图做到将优美、质感图画与文学完美结合,旨在提高青少年文学修养的同时,增强对乡土、乡韵的认同感。
《想走路的树》讲述了一棵名叫茂茂的树,他不愿意总是待在一个地方,他想做一棵到处走动的树,这样,可以看到很多风景,也可以为这个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大耳朵鼓手》描写了一只大耳朵爱敲鼓的小猪,他整整一个冬天待在火炉边,帮助小昆虫安全过冬,然而别人不知道他在做的事,有人说它“不勇敢”,有人说他“懒”,不过到最后大家知道真实情况后都很佩服它;《大蛇莫里》讲述了一条名叫“莫里”的大蛇,因为他想要跟阿木做朋友,愿意成为一张板凳,而且还愿意冒着风雪去找阿木,要获得友情需要学会付出,最后阿木明白自己再也忘不了莫里了;《蔷薇别墅的老鼠》则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王一梅用自己的才情和善良,细心打捞孩子们遗落的心愿和梦想,用寻找爱的眼睛,守护心灵的成长。
《狮子的座位》告诉读者:生命中的精气神,有一些是与生俱来的,那是遗传,亲子间基因的遗传;有一些是后天习得的,很大部分是亲人们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以及生活方式中传递给下一代的。“哪怕是我的唐阿婆那样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亲人,照样把她人生中最质朴最美的传递给了我。而我,便是被这些围绕、养育着成长的,它们也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用这些做底色,编织成我的童话,希望把勇敢、坚强、守候、快乐和爱传递给我的读者。”
每一个故事都很温馨,少了虚拟的童年和虚拟的快乐生活,充满乡村风貌、风景、风情、人文情怀和让人动心的画面,如邻家老奶奶在喃喃地诉说,这些故事都以动物为主角,生动有趣,本土味道十足。再加上图书配以精美的手绘图,造型活泼;童话语言清丽,意境深远,配以拼音标注,颇有苏吴品性、江南神韵,更觉有趣、有神、有“根”。
《王一梅乡土·乡韵童话系列》每个故事结束后,还特意设计了“一梅悄悄话”栏目,作者提纲挈领地写一段60字左右文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了故事丰富的底蕴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