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惊叹,一身冷汗
2016-08-19叶名光
叶名光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刘海栖在正式回归儿童文学创作之前有很长一段辉煌的出版人经历,他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少儿出版社打造成了全国一流的少儿出版社,推出了多种堪称当代经典的儿童文学精品。也许是由于长期耕耘在少儿出版第一线的缘故,刘海栖深知少年儿童读者对于情节曲折、形象突出、想象奔放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钟爱,他自己的很多作品因此非常讲究故事设计的精巧,其奇特的想象、夸张的情节和大开大合的叙述方式便常常为人们津津乐道。读者在看这些故事的时候,因为惊奇于这些匪夷所思、富有创意的设计,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实际上,刘海栖在其创作中一直坚持透过情节和场景等表层元素的奇特面貌,表达对于与儿童乃至人类休戚相关的重大命题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读刘海栖作品的时候,一开始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为故事的想象力和艺术性发出惊叹,深入思考之后,又不由得会为作品主题的时代意义和危机意识惊出冷汗。我在读他出版于2014年的儿童小说《爸爸树》时,就有这样的感受。
《爸爸树》让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的,首先是故事整体情节的圆融、自然和奇特想象。我们简单叙述一下作品内容就可以看出作家自然、圆融的艺术功力:三口之家里的父亲陈大树是一位爱树成癖的植物学家。在科技发达、经济繁荣的发达社会,他本该有丰富的研究对象,从而也就可以有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他面对的却是一个没有一棵真正的树的繁荣而枯燥的世界。他要向儿子陈小树描述他理想中的美好自然,同时也是人类栖身其中的环境应有的模样,但是他所能凭借的只能是他丰富的学识和单薄的身躯——他只能依靠自己所掌握的植物学知识,利用自己身体的不同形态来向儿子描述树的不同形态和品种。不久,陈大树在废弃的荒地上陷入树坑,从而与大地融为一体,进而成了一棵真正的树。此后,由于真正的大树是珍稀物种,陈大树被市长“钦定”为本市著名景点,成为政府的滚滚财源;它也招来了不法商人的觊觎,被不法商人设法制成了谋取暴利的工具——牙签。最后,经过儿子陈小树、妻子季菲菲以及一批富于良知和正义感的人士的帮助,他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归宿——这个归宿不是他原来的温馨之家,而是作为一棵真正的大树存在于郁郁葱葱的森林中。除了这种整体层面的强烈对比让我发出惊叹之外,书中还有一些奇妙的想象也让我拍案叫绝:作品中的不法军火商人之所以深得客户的信赖,凭借的竟然是其难以计数的牙齿,因为好战分子奉行的是“以牙还牙”“咬牙切齿”等与“牙”有关的原则;军火商工厂里的能源,既不是煤电,也不是火电,而是大量小动物因为想得到头顶上方的食物而不断蹬动转轮产生的动力;陈小树找到可供陈大树安家的肥沃土地的通道,是和自己常用的文具一起完成的……如此等等,这些俯拾皆是的奇妙想象,既奔放不羁,又贴近儿童,让读者在惊叹之余有似曾相识之感。
综观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推动故事情节不断深化的是无限膨胀的物质文明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之间业已形成的令人无法容忍的矛盾:陈大树作为一个爱树成癖、以树为专业研究对象的植物学家,事实上却无树可看,只能在“森林牌”菜墩子、菜板、面板和锅盖等木制品上研究。
这实际上已经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当代社会所面临的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上。而今天的文学作品中设想的情景,明天很可能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因为,人类正如作品中不法商人逮到的那些小动物一样,正不断被自己可悲而短浅的物质欲望驱使着而不由自主地耗尽身边的资源,从而不断加剧着生态恶化的趋势。这样看来,无树可以研究的情况将很有可能出现。想到这里,我们还能不惊出一身冷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