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库斯:美国童书的成长经历
2016-08-19马库斯王睿韩方斌王佳怡
马库斯+王睿+韩方斌+王佳怡
6月,美国童书出版专家伦纳德·S·马库斯访华,在北京、杭州等地举办了多场讲座,从不同角度阐释童书的神奇世界。
马库斯毕业于耶鲁大学历史系,从事英美童书研究30余年,被誉为“童书界的活百科全书”。迄今为止,他已经创作和编写了约30种童书研究专著及童书创作者传记、访谈集。在谈到美国儿童图书的发展历程时,马库斯深情地说:“在过去的400多年间,出现了一些完全不同的美国童书。如果说这些书有什么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都表达了美国人寄予下一代的希望与梦想。”
美国儿童文学的诞生
1690年初版于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初级读本》,成为接下来的150年间北美地区流传最广的儿童书籍。这本书把儿童视为一种精神存在,同时也是清教徒“儿童生而有‘原罪”观念的一种体现。为了获得救赎,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首先要读的就是《圣经》,而这本小书就成了实现救赎目标的踏脚石。在美国殖民地出版的许多儿童启蒙读物,从本质上讲多具有宗教性质。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儿童生而有“原罪”。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就持完全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儿童是一种发展的、理性的存在。几乎在《新英格兰初级读本》于美国出版的同时,洛克写了一本关于如何抚养和教育孩子的指南书,广受欢迎。洛克指出,孩子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好的童书会用有趣的图片来吸引孩子的兴趣。即使作者试图教孩子点什么,也会用一种好玩而非说教的语气表达出来。
洛克的思想奠定了英美现代儿童文学的基础。不久之后,一些伦敦出版商开始制作和销售一些把洛克思想付诸实践的书。很快,以此理念创作的童书也在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后,儿童书籍也成为国家建设过程的一部分。“儿童公民”作为观察童年的第三种视角导致了一种新的童书类型的出现。这种童书为新国家的孩子提供了可供崇拜和效仿的英雄,比如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的传记在成人和儿童读者中都极受欢迎。他小时候砍倒了父亲的樱桃树,然后坦承自己的错误时说了一句至今传颂的话,“我不能说谎。”这个有名的故事由于威姆斯的童书而广为流传。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故事是威姆斯自己杜撰的——尽管他声称这个故事是真的。
19世纪上半叶,美国儿童文学经常使用一种对比的叙事方式,比如一个是像雅各布·阿伯特书中的“罗洛”一样品行端正、勤奋上进的模范男孩,另一个则是一事无成、不停给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制作麻烦却总是失败的捣蛋鬼。在这些书中,谁是好孩子,谁是麻烦制造者,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书的重点仍然是孩子的道德或精神本质,但与早期清教徒的书不同的是,这里的重点完全在我们的世俗生活。坏人没进地狱,而是被关进了监狱。
清教徒反对小说,因为它们描绘了一幅不同于《圣经》所设定的世界图景。出于这个原因,他们认为小说,特别是幻想文学给孩子带去了错误的想法,因此要让孩子避开它们。美国小说家霍桑在他的名著《红字》中就讽刺了清教徒的信仰,他也写出了第一批富有想象力的美国儿童文学作品。他本身就是一位父亲,觉得孩子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的好奇心是一种良性的冲动,并与学习能力相贯通。
美国南北战争充满血腥与暴力,鲜有美国家庭没有亲人离世。这之后,儿童文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战争的经历让美国人不再像之前那样明确“对与错”之间的区别。这种文化转变的一个结果是,美国人变得更容易接受描绘人类本性而非理想形象的现实主义小说。马克·吐温就是这样一位现实主义小说大师。他笔下的小英雄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都是很容易就被其他孩子理解和认同的“坏男孩”,因为他们做事的动机和冲动就跟身边的普通孩子一模一样。
《绿野仙踪》甫一面世就广受大众欢迎,但之后的几十年里,它对开启美国幻想文学的新传统作用甚微。即便《新英格兰初级读本》的影响早已式微,美国故事书的叙事传统仍继续避开幻想而选择表现现实主义的故事。
图画书的黄金时代
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美国出版商意识到,随着美国中产阶级的成长,儿童书籍的市场也逐步扩大。他们用尽浑身解数来抓住商机。比如爱德华·斯特拉迈耶尔既是多产的作家,又是精力充沛的商人,自己写了上百本书,也雇佣了枪手给他写书。他亲手打造了现代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几套儿童故事书系列,比如汤姆·斯威夫特系列讲述了一个男孩发明家的故事,小汤姆就是实现美国梦的一个缩影,在当时的工业时代,工程师、发明家和商人都觉得这样的书读起来有趣又励志。
1911年,纽约公共图书馆主楼开始设计,计划里还包括一个中央儿童区。美国是第一个向儿童提供免费的图书馆服务的国家,而纽约公共图书馆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范本。
安妮·卡罗尔·摩尔是纽约公共图书馆第一任儿童服务主管。除了为图书馆选择馆藏图书,她还为一些报纸杂志撰写童书书评,制作推荐书单,并与出版社、作家和插画家们保持着密切联系,尽其所能提高儿童图书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
摩尔坚信,童书不应该摆出说教的腔调。她认为,一本好的童书应该是真正的文学与真正的艺术的综合体。她把儿童视作文化的个体,而图书馆的儿童中心就是通向文化的大门。摩尔还是一名国际主义者。她收集各种语言的图书,并聘请了会说尽可能多种语言的馆员。儿童图书馆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纽约数以千计的移民孩子适应他们新的家乡。
作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少儿阅读的回应,出版社也开始雇佣专家。专业的儿童图书编辑也在此时出现了。
1919年,图书馆馆员和出版商合作创立了儿童图书周,旨在通过这一年一度的盛会帮助更多家长认识到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在图书周的海报上,插画家N. C. 魏斯特意突出了给男孩子们的冒险文学故事。当时,美国的男孩通常在青少年阶段就进入劳动力市场,因此对于那些希望降低文盲对青年人未来影响的人士来说,男孩是重要的目标群体。
1922年,图书馆馆员为表彰儿童文学创作设立了纽伯瑞奖,希望借此激励一流的美国儿童文学作品。第一届的获奖作品是《世界历史》。
图书馆和出版社都期待着美国图画书事业的发展繁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涌现出的一批图画书让他们的梦想逐渐成真。其中,婉达·盖格的《一百万只猫》被视作图画书创作的里程碑。此外,还有玛乔丽·弗拉克的《安格斯和猫》。
1938年,图书馆馆员又创办了专门面向图画书作者的凯迪克奖,作为纽伯瑞奖的补充。该奖项以19世纪英国的著名插画家伦道夫·凯迪克命名,凯迪克对图画书有革命性的贡献,他的画通过捕捉充满动感的动作和气氛,让画中的一切都似乎是活的,真的会动。奖章上的图案就选自凯迪克的一副插图。
图书馆馆员创立凯迪克奖,既是表彰优秀作者,也借此给那些希望为孩子买最好的书的家长们提供指导。对于好书的指导需求看起来非常急迫,因为在市场上出现了新的竞争者,吸引父母和孩子的注意。
20世纪三十年代,漫画书第一次在美国的报摊上亮相。这种漫画书价格便宜,每本只要10美分,孩子们也能用自己的零用钱买得起。但在图书馆馆员看来,漫画书真是一种可怕的出版物:文字和图画粗糙,内容不切实际——简单来说,是彻彻底底的浪费时间。但孩子们喜欢看,每个月能卖出上百万册,在家长不注意的时候,他们就看漫画。
沃尔特·迪斯尼是图书馆馆员眼中的另一个文化反派。迪斯尼把所有经典故事都改变成大众娱乐。有时他还被比作亨利·福特,后者发明了汽车装配流水线。以安妮·卡罗尔·摩尔为首的那些最坚决的图书馆馆员们相信,迪斯尼剥夺了孩子们的文化传承。
1942年出版的《世界上最慢的小狗》是12本小金书之一,也非常受欢迎。但是图书馆馆员反对这本书使用的廉价纸张,以及出版社为了占领市场,在食品店、火车站等地方以低于一般图画书的价格倾销的做法。图书馆馆员相信,小金书系列是对这些年来他们努力争取的高品质童书的威胁。但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小金书是他们能给孩子买得起的第一套图画书,正因如此,小金书进入了数百万美国家庭。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创立了班克街教育学院,试图以对“孩子对于现实生活世界比虚构的童话世界更感兴趣”的观察为基础,打造一种新型图画书。1921年,班克街的创始人露茜·米切尔创造了一种“Here and Now”(与生活经验高度契合的故事)模式。若干年后,经她培养和鼓励之下,一位年轻的天才诗人玛格丽特·怀斯·布朗将她的理念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布朗的第一个尝试是《吵闹书》。它鼓励孩子们模仿城市里的各种声音,想多大声就多大声。根据班克街的观点,新型图画书的关键是要让孩子能够在讲故事中有积极参与感。布朗还制作了第一本纸板书,用硬纸板印刷的书让喜欢通过咬东西来探索世界的幼儿得到满足。
童书出版的新契机
20世纪50年代的冷战扩大了美国人的恐惧。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在阅读方面不如苏联孩子做得好。研究发现,原因之一是美国的启蒙读物对刚开始阅读的孩子来说太无聊了。西奥多·盖泽尔(苏斯博士的真名)决定接受这一挑战。令人惊讶的是,他根据一个236字的词汇表写出了有趣的《戴高帽的猫》,让可以独立阅读的孩子首次阅读时就能一下看明白书中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初,莫里斯·桑达克开始了他历史性的职业生涯。桑达克从一开始就在图画书里努力呈现情绪的多样化。他的书里,孩子永远不会是完美的,往往也不够漂亮,他们只是自然地经历各种情绪。到1963年创作完《野兽国》时,桑达克已经为超过50本书绘制了插图。《野兽国》是有史以来结构最为成熟的图画书。在这本书里,文本代表儿童有意识的思考,图画则代表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无意识的梦境经历,而这种经历远非文字可以表达。桑达克的图书使儿童心理学的意识和弗洛伊德的影响在美国儿童文学当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呈现。
受到200多年前《新英格兰初级读本》的影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儿童幻想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不受重视。但是,一些图书开始进行突破,《神奇的收费亭》就是其中之一。这本书有类似《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精湛的双关语和敏锐的哲学思索。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版商发现了婴幼儿图书的潜力。图书馆通常不向太小的孩子提供服务,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高学历的美国父母吵着要给他们很小的孩子看书。广告画家艾瑞·卡尔的插画作品应运而生,在恰当的时机满足了新的需求。艾瑞·卡尔也是幸运的。创办于1964年的博洛尼亚书展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儿童读物出版商,像艾瑞·卡尔、迪克·布鲁纳、安野光雅等插画家创作的童书很快就为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儿童所知。
20世纪80年代,童书市场持续繁荣,非虚构作品也迎来复兴。大卫·麦考利的《大教堂》被孩子和大人阅读与收藏,与其类似的创新插画书也广受欢迎。《神奇校车》系列成为全球的流行文化现象。在美国的书店,粉丝排着队要作者和插画家的亲笔签名。
《臭臭的奶酪汉》是另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图画书。不只七岁的孩子喜欢他,连大学生都喜欢。似乎每个人都喜欢这本书中反传统的幽默、时尚的设计和黑暗滑稽的插图。作者莫·威廉斯是一位讽刺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把握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时刻的高手。
今天,基于罗伯特·麦克洛斯基的《给小鸭子让路》而建的雕塑是波士顿最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而在三十年前,受童书影响创作的艺术作品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是难以想象的。儿童图书比以往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和更广泛的认可,也是时候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