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新问题:食盐里的“微塑料”
2016-08-19谭敦民
谭敦民
据媒体报道,研究人员从超市购买15个不同品牌的食盐,经过化学仪器分析,发现了其中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即塑料的一种原料;还检测出聚乙烯、玻璃纸和其他多种“微塑料”。
食盐在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这“微塑料”从何而来?怎么会进入食盐之中?吃了这样的食盐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微塑料”顾名思义,是指微小的塑料颗粒,可能小到几微米甚至更小。这些塑料微型颗粒均来源于人类的活动,最重要的是丢弃到自然界的塑料制品。这些废弃的塑料在自然环境中会慢慢降解,从大块塑料慢慢降解成小块,以至于成为“微塑料”,最终有可能十分缓慢地降解为无害的自然元素。
那些细小的微塑料,很容易被海洋中的各种浮游生物以及鱼类吞下,然后进入食物链,一级一级地进入各种鱼虾以至于巨型鲸鱼体内。2015年的《环境与健康展望》杂志上展示了一条双带鲹鱼,在它的体内找到了17颗“微塑料”。如果人类吃了这些鱼虾,那些没有完全降解的“微塑料”就会进入人体之中。
人们曾经关注“微塑料”可能对海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食用者的健康;而食盐中发现“微塑料”则为我们敲响了另一个警钟:微塑料颗粒可能随着食盐直接被人们吃进体内。无论国家发达与不发达,这已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微塑料”这个概念,2004年才被英国的理查德·汤姆森教授提出。“微塑料”在自然界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循环、以什么样的途径进入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目前没有答案,用汤姆森教授的话说,“问题多于答案”。2014年,美国环保署邀请相关领域的世界级顶尖专家开会研讨这个问题,依然是提出了许多问题,却无法给出答案。专家认为还缺乏更深入的研究,今后需要更多地加强这方面的深入研究。
面对食盐里含有“微塑料”的问题,中国盐业协会权威人士已经出面表示,中国食盐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如果环境受到污染,在盐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已经最大程度地把污染物剔除去掉了。尽管回答不那么具体,没有具体指标数字如何,但也足以安定人心。
盐业协会权威人士称,目前还不清楚华东师大研究团队是用何种方法检测出的塑料微粒,塑料微粒粒径范围是多少,还需要了解相关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看看检测方法、标准是否与国际接轨。但从近些年食盐的历史来看,还没有关于塑料微粒引发疾病以及威胁健康的报告。
有的专家表示,只要食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并且按照每日允许摄入的量食用就是安全的。人体有良好的免疫功能和较好的代谢功能,食物所含有害物质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关键要看剂量大小。比如我们烧菜时,高温下的食用油会产生多种致癌物,如苯并芘以及大量醛类化合物等,但大都随之挥发,留存有限,并不怎么影响人们食用。一般情况下食用油也不会烧到那种高温状态,因而也不会产生那么多致癌物。就食盐而言,它只不过是一剂调味品,本身使用量就很少,即使有害也微乎其微,消费者没必要产生恐慌。
目前,我们国内食品安全标准中并没有“微塑料”的限量标准,塑料微粒对人体危害的基础研究也很少。这次出现的问题,是食品安全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各种不同组分塑料微粒的毒性、迁移路径、生命周期和生物积累规律,以及风险评估、食品中标准制订等方面,目前似乎没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专家认为,食用盐中的塑料微粒问题既然提出来了,就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最好能够及时制订相应的国家级规范标准,让老百姓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