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5例X射线表现与肺外临床表现分析
2016-08-19常变玲
常变玲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X射线表现及其肺外临床表现, 以提升确诊率。方法 选择6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均经实验室检查确诊, 对其X射线表现及肺外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X射线表现类型:39例为间质浸润型:两肺内带以及心缘外可见, 胸片显示肺部纹理增多、增粗, 边缘较模糊;17例为腺泡实变型:肺内中带、近肺门以及心缘可见, 胸片显示小斑片状阴影, 且密度高;9例为混合型:胸片显示肺部纹理增粗、增厚, 且较为紊乱, 同时伴肺气肿征, 少数患儿伴肺门淋巴结肿大影;病灶分布:23例在上叶, 42例在下叶。肺外表现:29例患儿肺炎表现为发热、食欲减退、四肢乏力、胸痛、皮疹、肌痛;26例患儿的生化检查结果显示心肌受损;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提示无异常。治疗结束后, 经观察所有患儿均成功治愈,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在X射线下,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不一, 难以统一定性, 其中间质改变最为常见, 患儿的心肌出现受损的可能性较大, 建议采取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加强临床诊断管理, 以提升临床诊断率。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X射线表现;临床特点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055
支原体肺炎亦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因受到支原体感染所致, 常发生于婴幼儿时期。该病的潜伏期一般在2~3周, 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食欲减退、四肢乏力、胸痛、皮疹、肌痛。在X射线下表现呈多样性, 导致临床确诊率降低[1]。为此, 本文特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治疗的6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X射线表现及其临床特点, 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性参考,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治疗的6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研究, 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均经实验室检查确诊。其中, 男34例, 女31例;年龄1~10岁, 平均年龄(4.53±2.34)岁;病程2~8周, 平均病程(3.1±2.8)周;平均住院时间(8.34±2.18)d;临床症状类型:刺激性干咳36例, 顽固性剧咳29例。其中16例伴喘息症状。经肺部听诊结果可知, 闻及湿啰音者18例, 闻及干啰音者21例, 其余26例为呼吸音粗糙。
1. 2 方法
1. 2. 1 诊断方法 65例患儿均接受实验室检查:①发病1周左右接受血清特异性肺炎支原体(MP)-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 所有患儿均呈阳性反应, 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②经外周血象分析, 59例无异常;③白细胞总数为(10.0~36.5)×109/L患儿25例;④入院次日, 所有患儿均接受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检查[2]。X线胸片:18例呈斑片或点片状影, 19例呈状影伴云雾状渗出影, 16例呈弥漫网状伴结节浸润影, 8例呈粗糙模糊条索状影, 4例呈不规则云雾状肺浸润影。
1. 2. 2 治疗方法 检查结束后, 所有患儿均接受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诊疗管理, 第1天阿奇霉素用量10 mg/kg顿服, 第2~5天为5 mg/kg顿服。患儿出院后:阿奇霉素10 mg/kg,
1次/d, 每周口服3 d, 持续3周。若患儿转氨酶上升, 加服葡萄糖内脂及维生素C;若患儿心肌受累加剧, 加服1, 6-磷酸果糖和维生素C;感染严重者, 采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1. 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 将观察指标设置如下:①X射线表现类型[3];②肺外表现特点[4];③转归:发热、食欲减退、四肢乏力、胸痛、皮疹、肌痛等肺外症状完全消失, 转氨酶水平正常, 心肌无受累, 感染症状消失, 经X线检查, 无异常。
2 结果
2. 1 X射线表现类型 39例为间质浸润型:两肺内带以及心缘外可见, 胸片显示肺部纹理增多、增粗, 边缘较模糊;17例为腺泡实变型:肺内中带、近肺门以及心缘可见, 胸片显示小斑片状阴影, 且密度高;9例为混合型:胸片显示肺部纹理增粗、增厚, 且较为紊乱, 同时伴肺气肿征, 少数患儿伴肺门淋巴结肿大影。病灶分布:23例在上叶, 42例在下叶。
2. 2 肺外表现特点 65例患儿中, 29例患儿肺炎表现如下:发热、食欲减退、四肢乏力、胸痛、皮疹、肌痛;26例患儿的生化检查结果显示心肌受损, 心肌酶谱检查结果提示如下指标水平上升: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提示无异常。
2. 3 转归 治疗结束后, 经观察所有患儿均成功治愈,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3 讨论
一般来说, 小儿肺炎支原体会直接入侵呼吸道纤毛上皮, 从而产生支气管壁水肿症状, 另外, 还将导致肺间质出现充血及水肿现象, 出现细胞浸润的可能性也较高。由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到肺泡炎有一段发展过程, 即从支气管及肺血管周围血管开始, 逐渐入侵肺泡间隔, 导致肺泡上皮出现脱落现象, 此时即可诊断为肺泡炎[5]。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基础为肺间质炎性变, 然后过渡到肺泡炎性变, 因此,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X射线表现主要为间质肺炎性变和肺泡炎性变, 即小儿肺炎支原体的X射线表现不一, 在临床上难以诊断。
在本次研究中, 可见39例为间质浸润型, 占60.0%, 在三类X射线表现中发生率最高。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 65例患儿中, 29例患儿肺炎表现为发热、食欲减退、四肢乏力、胸痛、皮疹、肌痛等症状;而生化检查结果显示26例患儿心肌受损, 心肌酶谱检查结果提示心肌酶谱上升, 由此体现出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严重性, 经确诊后应立即接受相关治疗, 并加强诊疗管理, 以提升诊疗效果。作者建议应优先选择本次研究中对6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取的管理措施, 即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诊疗管理, 该措施的优越性在本次研究中得到了证实:所有患儿均接受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诊疗管理, 经阿奇霉素药物治疗后, 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 适用于由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导致的肺炎, 该药物耐受性较好,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在本次研究中, 无一例患儿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可见该药物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方面疗效确切。其原因除了阿奇霉素自身的优势之外, 还与医务人员规范性用药有关。通常情况下, 阿奇霉素的用药量应按照婴幼儿的体重来设置, 即初次用药10 mg/kg, 单日用药量应≤0.5 g, 随着治疗的进展, 从第2天开始直至第5天, 用药量应改为5 mg/kg, 此时单日用药量应≤0.25 g。
综上所述, 在X射线下,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不一, 难以统一定性, 其中间质改变最为常见, 患儿的心肌出现受损的可能性较大, 建议采取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加强临床诊断管理, 以提升临床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高爱国. 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探究.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2):238-239.
[2] 李彩芬. 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特征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3):117-118.
[3] 孙俊瑜, 赵凌燕. X线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的影像追踪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1):52-53.
[4] 王王建成. 小儿支原体肺炎肺部X线表现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15(32):4525-4526.
[5] 吴道勇, 李国晖, 吕红玲. 支原体肺炎胸部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点分析. 中国医学装备, 2015(5):89-91.
[收稿日期:201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