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甘肃陇东能源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

2016-08-19王建民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陇东庆阳市外部性

王建民

(1.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青海西宁 810001;2.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甘肃兰州 730020)



关于甘肃陇东能源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

王建民1,2

(1.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青海西宁810001;2.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文章通过对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两翼齐飞”进行相关理论阐释,并就“东翼”基础能源资源区的经济发展进行特征分析,发现陇东能源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仍十分低下。对此,文章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辖区内煤炭、石油等高风险行业进行环境脆弱性、环境风险及资源公平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陇东;能源;可持续发展

我国能源资源型城市众多,且随着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能源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面临的“资源诅咒”困境,使国内外学者对能源效率及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自2009年10月19日,甘肃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以来,作为“东翼”的陇东地区,其煤炭、石油、天然气产业潜力无比。在经济发展层面,“庆阳—平凉”地区不仅处在“关中—天水”经济圈的辐射范围内,同时也位于“大西安”经济圈的辐射范围内;在国家能源战略发展层面,陇东地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煤电基地,也是“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区,将为实现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区、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高地、国家能源资源低碳利用技术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做出重要贡献和补充。作为典型的能源资源型城市带,陇东地区经济在以能源产业为基础的背景下,在经济新常态期又表现出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形式。对陇东能源资源区进行经济发展特征分析,不仅对解决当前六盘山及黄土高原地区连片贫困问题大有裨益,同时在县市级层面为能源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补充。

一、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被认为是自古有之的,在讨论和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思路上,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人之辩”到先哲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和谐共处观念,从中国传统精髓文化的“天人合一”到不仅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利益为代价的“现代人和未来人”的永续发展的思想。牛文元[1](2012)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学方向,提出了一套“五级叠加,逐层收敛,规范权重,统一排序”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它根据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技术和管理相协调的基本原理,对指标体系中的要素进行外部关联及内部自治的逻辑分析,并结合中国的发展特点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为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层五个级别。同时将自然、经济、社会构成三维空间,从生态响应、财富响应和人文响应角度出发,对可持续发展行为轨迹进行定量描述。刘华东等[2](1995)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中,认为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是区域发展的支柱;同时认为我国的发展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资源、环境实际,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高云虹、王美昌等[3](2010)在研究西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困境中认为,经济结构不合理、物质资本稀缺、产业集聚效用和规模效应较小、人口结构失衡及生态环境恶化等是制约其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高峰、苏振锋[4](2013)结合陕西省神木县神府煤田的开发建设,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神木规避“资源诅咒”的唯一选择。宋耀辉[5](2014)借鉴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经验,以自然资源约束理论为基础,对塔吉克斯坦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相关研究,给出了相关建议和发展对策。

甘肃省在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两翼齐飞”,笔者认为其发展具有时间先后性,短期内经济带动依靠“东翼”的能源产业迅速提升,同时加强“西翼”河西走廊地区的新兴能源产业投入建设,长期内通过河西走廊地区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支撑和改造陇东地区基础能源产业的结构升级,实现东西联动的长短期能源产业共同繁荣。当下对陇东能源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出现的新特征进行研究,是实现经济战略蓝图的有效手段与必要准备。

二、研究区概况

陇东高原又称渭北陇东旱原,位于泾、洛河中下游,陇山(六盘山)以东,黄河以西,“甘泉-华池-环县”一线以南,关中平原灌区以北。土地总面积6万多平方千米。陇东高原地貌分为丘陵沟壑、高塬沟壑和土石山地三大类型。本文定义的陇东地区主要是指“庆阳—平凉”两市及其辖区,该地区不仅能源资源丰富,而且水源较足,重工业产业发展较快,对区域生态环境潜在影响较大。

庆阳,位于甘肃省最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处,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习称“陇东”,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东接陕西省延安市;南与陕西咸阳市及甘肃省平凉市相连,北邻陕西省榆林市及宁夏盐池县;西与宁夏固原市接壤。庆阳市属黄河中游内陆地区。介于东经106°20′至108°45′与北纬35°15′至37°10′之间。全市总土地面积27119平方公里,总人口222.27万,辖1区7县116个乡镇。是国家级陇东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蕴藏富集,长庆油田的发源地。

平凉,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交汇几何中心“金三角”,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平凉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 地处北纬34°54′至35°43′,东经108°30′至107°45′之间,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煤炭、石油、石灰岩等资源禀赋具有比较优势。市内的华亭煤田是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中煤层最厚的地段,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

三、陇东能源资源区相关分析

(一)环境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

在哲学上,事物发展的可持续性被认为是一个系统在无限期内能够永远维持,且该系统内外的物质不会有质和量的衰减。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衰退和消亡的过程,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如此。如果不能解决好环境风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威胁,可持续发展也将只是空谈。环境风险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持续性发展,环境脆弱性增强又导致了环境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增加。

脆弱性分析源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人们在研究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发现同一灾难给不同的人群造成的损失各不相同。之后,有学者将脆弱性定义为:“对给定打击受损失的不同敏感性”它的分析内容包括了受灾程度的外在表现和群体面对灾害进行恢复的内在承受力。一般来说,脆弱性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受灾度、敏感性和恢复力三个维度上。其中,受灾度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地区或群体遭受灾害或危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概率),敏感性是指风险范围内某一系统对冲击或压力的反映(风险强度),恢复力是指一个系统在面临冲击或压力后适应和躲避再次损害的程度(风险承载力)。在初步了解脆弱性分析内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环境进行脆弱性识别,进而对社会可持续性程度进行划分。我们把受灾度、敏感性和恢复力看作影响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向量指标,将三个指标可能出现的程度进行组合分类,我们认为受灾度低、敏感性小和恢复力强地区或社会环境具有强的可持续性,反之,我们认为受灾度高、敏感性大和恢复力弱的社会环境是不可持续的。在上述三个指标中,恢复力对可持续性的影响最为重要,具体划分如表1。

表1 环境脆弱性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划分

(二)环境风险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环境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四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环境的第一个角色是资源的提供者。

(2)第二个角色是纳污者。

(3)第三个角色是舒适的提供者,并具有教育和精神价值。

(4)第四个方面的作用是提供地球生命支持服务。

在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社会排污量急剧增加的前提下,任何自然的或人为的环境风险都会对社会福利和个人福利水平造成损伤,人们的效用水平的不断下降,将导致环境的第三角色黯然失色,如果粗放资源开发,排污水平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长此以往,环境作为地球生命支持服务的角色也将会受到损伤。资源、废污排放都将是环境风险的重要因子影响和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即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的一种经济制度。它相对于其他资源配置方式具有更高的效率,但市场机制并非是完美的,当它存在某些缺陷时,就会妨碍经济效率的实现,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市场失灵。环境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灾害常常充当了市场机制无法控制的缺陷的角色。

经济的外部性概念,最早是由剑桥大学的马歇尔和庇古于20世纪提出。作为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对外部性有较多的研究,因而外部性理论又被称作庇古理论。外部性的“外部”是相对于市场体系而言,指的是那些被排除在市场机制之外的经济活动的副产品或副作用。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只是研究生产和消费部门间的价格关系,他们假定环境不论作为资源还是纳污者,只是一种没有价值的公共物品。因为人们较为在意的是那些能够被估计损益的外部性,往往忽略外部性的其他一些方面,尤其是诸如不具有市场价值的那些环境因子和自然资源的外部性。这种认识也造成了经济活动的两种无效率:一是与“外部性”相关的无效率,即由于不考虑外部性的成本和效益而造成的无效率;二是与“使用者消费”相关的无效率,即对环境资源利用的唯一制约是现行费用,而不是未来收益的机会成本。后者也是导致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得出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将只是一种“次优”。在私人领域里市场即便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当涉及到公共物品,诸如环境、环境风险等,市场就“失灵”了。当然,通过选择某种策略,环境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可以转移的。可转移外部性意味着将环境风险转移到其他地点或通过时间转移到另一代,人们可以保证当下自己免受外部性的损害,显然这种策略选择是不可持续的。

从物质平衡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环境风险评估和防范计划并不能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因为他们并未减少社会使用的物质总量。这种将风险转移的做法,其外部不经济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便是现在的经济活动产生的副作用由未来人口承担,当代人在剥夺了未来人效用的同时,也品尝着前人遗留下来的环境风险恶果,这一现象被称之为代际的外部性。

显然,外部性的存在是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当人们可以通过滥用环境来逃避生活和生产成本的时候,对最大化目标的追求就会使这种滥用行为迅速扩散。因此需要研究如何抑制外部性的产生和扩展。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具有外部不经济的活动因为有社会为之承担成本而泛滥,而具有外部经济的活动因得不到补偿而受抑制。由此,庇古最先提出了外部性内部化的解决办法。在分析商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不一致,造成市场资源配置失效。由于市场不能自行消除外部性,因此通过征税使环境外部性内部化,并给具有正外部性经济活动以补贴,从而有效的抑制环境滥用和风险增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庇古税等于受害者边际福利和边际生产的损失,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但在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假设下,最优庇古税应满足:

max{p·qi-ci(qi,ai)-t·ei(qi,ai)}

(1)

其中,p为产品价格;q为产量;i为某个企业;c为产品的生产成本;a为污染削减量;e为污染物排放量;t为每单位污染征收的庇古税,产量和削减成本恒为正。对其求导,一阶充要条件为:

(2)

由此可见,庇古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庇古税的制定对于信息有很高的要求,决策者必须掌握企业的生产函数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只有这样,政府才能确定最优的税率和补贴水平,现实中信息不完全对这一决策的实现提出较大挑战。上式中由于未考虑征收成本,如果政府干预的成本支出大于外部性所造成的损失,从经济效率角度看庇古税手段就显得不值得。在税收征收的过程中,极可能出现寻租现象,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的扭曲将不可避免。

科斯在对庇古思想进行根本性批判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了经济自由主义的根基,表明市场本身也可能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科斯认为,如果交易成本为零,只要产权明确,无论最初的产权分配给哪一方,通过市场交易总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将产权与外部性相联系,对于解决环境风险外部性起源具有重大突破。由于所谓“制度上或技术上的原因”,将科斯定理用于环境保护实践有很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

(三)资源代内、代际公平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6]曾认为:“任何人不管权利、地位与经济状况如何,在风险尤其是‘终极风险’面前一律平等。即使某些个人因为权利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更加丰富而回避、应对风险的能力更强,即使某些个人可能通过间接、直接的制造和转嫁风险而获利,但风险总将回到他们面前,使他们无处可逃。”然而,现实世界里,环境风险分布和分配并不均等,尤其在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同时出现了传统财富分配不平等和现代风险分配不平等的情况,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程度。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终极风险”和环境风险不公平问题。

“环境公平”一词最早出于《必由之路:为环境公平而站》一书,环境公平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人人都应有享受清洁环境而不遭受不利环境伤害的权力”;二是指“环境破坏的责任应与环境保护的义务相对称”。对环境公平问题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研究的侧重也不同。环境社会学注重从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视角看环境公平问题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环境伦理学注重从价值取向视角研究环境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问题;环境法学又注重从权利和责任视角研究在环境资源使用过程中人人平等享有的权利和环境权利遭到损害应获得的补偿。在全球化过程中,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投资,不仅破坏了全球环境,也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高污染和高损耗。在经济增长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对自然进行了不计成本的改造导致环境风险迅速蔓延。在资源环境方面,资源公平性主要是指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或者群体之间资源使用和消费的不平等。国内资源环境公平主要表现在能源资源消费方面。

当前对自然资源公平性问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基尼系数内涵的扩展来进行计算。基尼系数作为一个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的分析指标,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学者将其引入到资源消耗和经济贡献的公平性中,提出了资源环境基尼系数的概念,并将绿色贡献率系数作为评判不公平的因子。如果在资源分配过程中,某个内部单元的经济贡献率低于其资源消耗或污染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则属于侵占了其他单元的分配公平性;反之,则是对其他单元公平性的贡献。本文利用梯形面积法对环境资源基尼系数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3)

其中,Xi表示人口等指标的累积百分比;Yi为污染物的累积百分比;当i=1时,Xi-1、Yi-1均视为0。

根据资源环境基尼系数的内涵,把绿色贡献系数作为评价内部单元资源消耗的公平性指标,绿色贡献系数(GCC)=经济贡献率/资源消耗率,公式为:

(4)

其中,Gi、Pi分别表示地区GDP和资源消耗量;G、P分别表示全国GDP和资源消耗总量。若GCC<1,则认为资源消耗贡献率大于GDP贡献率,公平性相对较差;若GCC>1,则认为资源消耗贡献率小于GDP贡献率,相对公平,体现出一种绿色发展的模式。

(四)陇东能源资源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新特征

“庆阳—平凉”城市带作为陇东能源资源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两地均以煤炭、石油等化工产业和冶炼工业为基础,但在经济新常态期,中央和地方普遍接受经济中速发展的情况下,两地在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地区经济发展又呈现出不同的组织形式和特征。

1.庆阳工业园经济。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部提出的重工业企业出城入园的产业发展与规划要求,目前庆阳地区形成了以工业园区为基础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辖区内建成工业园区16个,包括:庆阳市西峰工业园区、庆阳市宁县长庆桥工业园区、庆阳市庆城县驿马工业园区、庆阳市宁县和盛工业园区、宁县早胜工业园区、宁县县城工业园区、庆阳市镇原县金龙工业园区、庆阳市庆城县西川经济示范园区、庆阳市华池县悦乐工业园区、庆阳市环县砂井子煤气电工业园区、庆阳市环县甜水镇工业园区、庆阳市环县环江工业园区、庆阳市环县曲子工业园区、庆阳市合水县城工业园区、庆阳市正宁县城工业园区、庆阳市正宁县周家煤电工业园区。

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火灾、爆炸、毒害等事故的风险(见表2)。对风险源的识别有助于防范石油化工产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风险事故,有利于庆阳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表2 石油化工产业主要风险源及潜在风险

西峰工业园区作为庆阳市及其辖区内最主要的化工工业园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利用上文所述方法及过程对西峰工业园区进行相关风险评价和分析,并求取庆阳市经济绿色贡献率(GCC)见表3。

表3 西峰工业园区风险分析表

本文在计算地区经济绿色贡献系数过程中,将全国参数转换为甘肃省参数,计算2015年庆阳地区GCC=(GDP庆阳/GDP甘肃)/(P庆阳/P甘肃)=5.974>1。表明庆阳地区资源消耗贡献率低于GDP贡献率,辖区内资源分布相对均匀,资源相对公平,体现出一种绿色发展的经济模式。同时,参考相关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发现庆阳地区(受灾度,生态敏感性,恢复力)呈(中,中,中)状态,区域发展呈弱可持续性。

2. 平凉县域经济。平凉地区凭借其区位优势和复杂多样的地质、气候条件,逐渐形成了以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为主导的经济格局。表现为崆峒区以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为特色;泾川县以林业生态建设为特点;静宁县注重发展特色农业(金果、苹果);庄浪县模范化梯田发展较为突出;华亭县重点发展煤炭化工业;灵台县以煤炭开采、文化旅游为重点。

本文主要研究陇东地区能源资源产业的发展,故仅对以煤炭化工及热电行业为重点的华亭县从宏观视角进行分析研究。煤炭作为我国最基础产业,其不可再生性和高污染性导致了诸多煤炭型城市的枯竭与环境恶化,对陇东能源基地进行有效合理的煤炭业风险评价与分析是促进和实现陇东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煤炭产业主要风险源及潜在的风险后果见表4。

表4 煤炭产业主要风险源及潜在风险后果

利用上文所述方法及过程对华亭县煤炭业发展进行相关计算与分析,发现2015年平凉地区GCC=(GDP平凉/GDP甘肃)/(P平凉/P甘肃)=4.831>1。表明平凉地区资源消耗贡献率低于GDP贡献率,辖区内资源分布相对均匀,资源相对公平,体现出一种绿色发展的经济模式。同时发现平凉地区(受灾度、生态敏感性、恢复力)呈(低、中、中),属于低可持续发展水平。

(五)小结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从空间区位看,华亭矿区、灵台矿区、华池—庆城油田的规划区域与极不适宜区有重叠区域;环城工业园、西峰工业园区、庆城环县气田的规划范围内有水源保护区;镇北油田西南侧位于极强度土壤侵蚀区。煤炭开采主要造成陇东地区南部深层地下水资源损失,火电、煤化工、炼油项目主要关注对黄土塬区及河谷地区浅层地下水污染,石油开采对油田区域地下水环境及水源地水质存在污染风险。为了优化陇东能源基地,开发四大煤田,开发一个油气富集区,打造两条煤电带,建设四大产业集聚区的结构布局;达到陇东能源基地供应能力强大、产业结构优化、功能布局合理、带动作用明显、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的能源基地的目标;实现陇东地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区域发展可持续的预期。华亭矿区、灵台矿区、华池—庆城油田的规划区域与极不适宜区重叠区域划为禁采区,且应采取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防止对极不适宜区域内的动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完整性产生不利影响。环城工业园、西峰工业园区、庆城环县气田开发应注意保护其水源地水质不受开发建设的污染。镇北油田西南侧位于极强度土壤侵蚀区,开发建设应重点做好水土保持措施,防止加剧水土流失程度。水源地保护区均设为禁采区,不得进行煤炭开采活动。矿井开发过程中应以保护地下水水质为主,矿井生产生活产生污废水禁止排入水源地补给区及保护区内。排矸场禁止设立于饮用水源地上游及水源地内。严格实施煤化工行业废水深度回用。通过优化配套产业链条促进固废资源多样化利用。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实现固废资源化再利用。防风固沙,位于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灵台、宁正、沙井子与甜水堡矿区及时充填裂缝、恢复植被,使采煤沉陷造成的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治理。采取等量置换,异地补偿等方式,确保区域基本农田数量稳定和质量不降低。加强监管将油气田建设对当地土壤的污染减少到最小。严格划定井田、油气田的开采范围,基地内各类开发项目的工业场地、辅助设施、线性工程等建筑设施选址尽量远离生态敏感区。

四、结论与讨论

在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处于关键阶段,经济发展同时进入新常态期。环境变化对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重大,预防环境风险,对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意义重大。在结合甘肃省陇东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因素探析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新特征,可增强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及代际间的均衡发展能力;确保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将区域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强调辖区内公众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并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文中只从宏观层面,结合重点行业的发展及环境影响对陇东能源基地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简单分析评价,缺少微观层面研究,个人思考与现实情况可能存在偏差。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对陇东资源能源区的继续研究和探索,将对未来经济、社会、生态及城市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牛文元.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3):280-289.

[2]刘华东,鲍全盛,王慧钧,段红霞.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5(2):18-22.

[3]高云虹,王美昌,刘强.西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发展困境及其转型路径[J].财经科学,2010(10):103-109.

[4]高峰,苏振锋.规避“资源诅咒”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基于神木的调查[J].西部学刊,2013(5):34-37,54.

[5]宋耀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塔吉克斯坦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4.

[6]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谭金蓉]

2016-05-20

王建民(1987—),男,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与金融、地方金融。

F120.3

A

2095-1124(2016)03-0017-07

猜你喜欢

陇东庆阳市外部性
中秋节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关于网络外部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陇东黄土高原软枣猕猴桃栽培技术
庆阳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北海道黄杨在甘肃庆阳市的引种观察及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