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2016-08-19张良卫何立凯

中国储运 2016年7期
关键词:信息流物流园区共生

文/张良卫 何立凯

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文/张良卫 何立凯

物流园区有着集经济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物流组织功能以及社会网络功能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取决于物流园区的协同发展,而物流园区的协同发展归根到底是园区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四流”协同共生的结果,并取决于园区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四流”协同共生的完善程度以及他们的稳定性。因此,物流园区的自身发展与园区内四流之间的协同共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调查,本文选取了8个维度的四流协同影响因素指标,对“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物流园区保持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建议。

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理论;稳定性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物流正在高速地发展,尤其是区域物流更是引人注目。物流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为我们带来了无法忽视的影响,例如:物流园区建设一哄而起,数量过多而不精,空置率高、园区稳定性差。尤其是由于园区建设缺乏协同共生理念的支撑所带来的交通拥挤、效率不高等问题愈来愈突出。因此有必要借助协同理论、共生理论重新认识物流园区运作的深层次特征与规律,对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本文旨在探索物流园区四流协同稳定性的某种解决方案,通过利用协同理论、共生理论来研究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的共生环境、共生模式和共生行为,为推动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

2.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物流园区相关文献的查阅,不难看出,国内关于物流园区的学术研究已经在蓬勃发展,从园区的选址规划到园区评价模型,研究一直不断在发展,在研究热点中,有一个研究方向正引起关注,那就是对物流园区发展的深入探讨。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正在规划和建设物流园区,但如何提高园区发展的稳定性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运用共生理论对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进行分析,补充和拓宽了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理论体系,拓展了物流园区发展模式研究领域,为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成果将在提高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的稳定性,充分发挥物流园区的资源共享和集约经营,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的作用,为物流园区的发展与运营提供依据。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共生理论相关研究综述

袁纯清(1998)对共生理论进行概括与论述,并将其应用于小型经济的研究中,该文章也使共生理论在国内受到欢迎,并大幅应用于各学科研究中(1、2)。

2. 物流园区协同发展相关研究综述

而梁世翔,孙守成(2006)论述了园区企业的迁移规律,从而构建了物流园区的态度空间和物流产业构形,,并分析了园区企业聚集的特点和规律(3)。并于第二年,梁世翔(2007)提出了物流园区内各协同因子的关系是影响园区稳定的重要条件,并分析了物流园区的协同规则,利用生态学理论,建立了物流园区企业的协同模式与方法(4)。熊芬(2008)提出,供应链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的集成,这四者之中物流是供应链成功与否最为关键也是最难实现的因素之一。并以国内外关于保税物流园区物流能力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对保税物流园区和物流能力两个方面做了相应的研究(5)。

闫国伟(2008)通过对比我国和日本、德国以及美国的经济、社会、地理环境,对我国发展物流园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快物流园区的标准化进程是促使我国物流园区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的主要方法之一,并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构建了四种不同的指标体系,对物流园区进行评价(6)。

吴国华,马时春(2008)明确了共生理论和物流园区内涵,分析了物流园区协调发展中的共生关系,并基于共生理论提出了物流园区的发展策略(7)。吴琼(2010)通过构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物流园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归纳了物流园区的性质、集群效应、影响因素和作用,为科学评价物流园区的绩效构建了较为合理的指标体系(8)。康定华(2010)阐述了保持供应链稳定性的意义,对相关文献的研究视角加以汇总后提炼,并从供应链设计、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外部环境以及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方法等层面扩展分析了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视角(9)。于超(2011)提出园区内各物流业务的均衡发展十分重要,在物流园区规划初期就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合理分配物流园区的内部资源,促进物流园区的均衡发展,进而利用协同的思想和生态种群进化理论,解决物流园区内运输和仓储功能区块的资源分配问题,提出满足社会和市场对物流园区的现实需求,实现未来物流园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资源分配方案(10)。

钱志芳(2014)借助共生理论,分别对物流金融服务参与供应链系统运作前后的不同情况建立了共生系统能量的数学模型,采用量化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两种条件下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能量的变化。通过对两种模型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物流金融服务能够实现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发展,并使共生系统的能量增加,同时促进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共赢(11)。 张守龙(2014)以物流园区及其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共生理论为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定义了物流园区共生系统的内涵和特征,并确定了物流园区共生系统的边界,通过分析物流园区共生系统的构成要素和形成条件,进一步阐述了物流园区共生系统的整体性,继而从组织程度和行为方式两个角度分析物流园区共生模式,与现实情况相结合提出了共生视角下的物流园区五种发展模式(12)。张良卫(2015)撰文介绍了物流园区信息流协同的概念,并在文中构建了反应物流园区信息流协同效应的信息流I模型(13)。

三、物流园区四流协同相关理论

1.物流园区四流协同的内涵

物流园区对于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服务社会、实现物流企业的集聚、改善物流投资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从物流园区的运作特征来看,物流园区经营活动的运行是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集成。商流,是指物流园区内必须具有的经过一定经营环节进行的业务活动,它体现的是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而物流则体现的是物品如何按照交通运输条件、储存或保管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距离、最省的费用到达消费地或客户手里;信息流,则指的是物流园区内各种信息的交换与流动;资金流是指物流园区内的交易发生后而产生的资金在园区内融通、流转的过程。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各个因素不可能单独完成所有的任务,需要各因素互相协调、互相合作共同完成物流目标。因此,物流园区的发展与四流因素之间的协同共生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2. 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稳定性的内涵

物流园区四流因素之间的稳定性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四流协同共生系统能够具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原来的结构与功能。因此,物流园区内各协同因素之间如何协调发展便关系到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的稳定性。四流协同共生系统具有多个维度的指标,每个指标对协同共生系统都有一定的贡献度;而每个指标之间协同共生的稳定性都关系到物流园区发展的问题,保持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稳定性必须以增强协同共生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抗干扰能力为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四流协同共生系统之间的稳定性问题。

四、相关变量的选择

1.测项指标选择依据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文献及专家访谈基础上,从以下8个维度对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调研,其中指标①~⑤属于物流因素,指标⑥、⑦、⑧分别属于信息流因素、商流因素以及资金流因素:

①园区内企业数量的多少——物流园区内入驻企业数量的多少。

②物流园区自身规模大小——物流园区经营规模的大小。

③园区入驻企业的信誉度——园区内各企业在业界的信誉高低。

④园区组织管理的科学程度——园区总体经营管理方式的科学化程度。

⑤园区产业集中度——园区对区域物流产业的集中程度。

⑥园区信息化程度——园区经营运用信息化技术的程度。

⑦园区商流的通畅程度——园区内商品流通的顺畅程度。

⑧园区资金的融通程度——资金在各环节各部门的运用效率。

本文釆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搜集数据。受时间、人力、物力的限制,本文主要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其中有效问卷62份。本研究发放问卷的主要对象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专家学者、物流企业管理人员、企业相关专业人士以及高校物流专业的学生,问卷表格详见附录。

2. 数据分析

(1)样本描述统计

表1 样本描述统计

表2 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稳定性研究量表信度系数

本文首先运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见表1。“四流”功能协同因素及其对物流园区服务的影响研究问卷中各题项的均值最髙为3.92,最低为3.39,均高于3.00,表明被调查者对本问卷所包含的题项普遍持认可的态度。

(2)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一种测度综合评价体系稳定性和有效性的分析方法。本文应用信度分析是为了检验量表的有效性(内在一致性)。量表的内在一致性高,使用该量表所得的分析、评估结果才可信。本文将克朗巴哈系数作为检验量表信度的标准:克朗巴哈系数大于0. 7说明量表信度较高;克朗巴哈系数介于0.5和0.7之间说明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克朗巴哈系数小于0. 5说明量表需要修正。若删除克朗巴哈系数过低的题项,可以提升整个量表的信度,就说明可以从量表中删除该题项。

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稳定性研究量表的信度见表2。该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37,高于本文的判定标准0.7,远高于0. 5的可接受标准,说明稳定性研究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并且删除量表中的任一题项都不能使量表信度有显著的提高,说明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不需要删除题项(见表3)。

(3)因子分析

①KMO检验和巴特利球度检验

表3 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稳定性研究量表已删除项的Cronbach’s Alpha值

进行因子分析时,我们先要对量表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球度检验,以此确定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aiser (1974)给出了KMO检验的度量标准:KMO值小于0.6时,变量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值介于0.6和0.8之间时,变量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值大于0.8说明变量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球度检验的标准是当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比较大且对应的概率P值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时,说明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本文对调查问卷进行KMO和巴特利球度检验,见表4。结果发现,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共生能量产生量表的KMO值为0.902,大于0.8,说明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量表的巴特利球度检验观测值均较大且对应P值小于a,也说明量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4 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稳定性研究量表KMO检验及巴特利球度检验

②因子提取

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后,我们提取了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得出量表的公因子方差表,该表中也给出了各初始测项变量的共同度。分析结果显示,共同度的最大值是0.750,最小值是0.570,均大于0.4,说明公因子可能很好地解释该量表(见表5)。

表5 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稳定性研究量表的公因子方差表

本量表一共分为四部分——物流因素(一共五个指标)、信息流因素、商流因素、资金流因素,因而提取的1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69.525%,一般来说,若因子分析后所获得的公因子能够解释50%以上的变异,分析效果较理想,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见表6)。

五、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共生理论,从物流园区四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协同共生的角度探讨了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先从共生三要素出发,分析了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中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得出结论:目前大多数的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仍旧处于连续性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还没有真正地达到连续性互惠共生的理想状态。之后,利用共生能量生成原理分析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如何从非对称互惠发展到互惠共生状态来提高协同共生系统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影响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共生能量的产生和分配,形成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在理论框架之下,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相关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假设,运用数学论证法、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对理论假设进行逐一验证,并得出结论:

表6 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表

共生能量的产生与分配对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的稳定性有正向影响。

2. 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基于共生和物流园区四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因素协同共生的视角对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稳定性的分析,能够给企业建立、维持、发展物流园区一些启示。在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现提出以下相关对策建议:

(1)共生能量产生对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稳定性有正向影响。也就是说,物流园区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保证能够不断创造价值,所以说,园区四流的协同共生对物流园区的价值外溢起到关键作用,那么,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就必须要考虑到四流的协同发展,而不可厚此薄彼。

(2)维持物流园区四流协同共生系统的稳定性,不但要重视价值创造,还要重视对流程利益分配的公平,也就是说,物流园区在创造价值后,必须能够在四流之间进行分配,使得园区投入对每个影响因素都能达到公平,四流间的影响因素才可继续保持稳定的协同共生状态。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袁纯清.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J]. 改革,1998,(2):101~105.

[2]袁纯清.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下)[J]. 改革,1998,(3):79~86.

[3]梁世翔,孙守成.物流园区协同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6,30(5):895~898.

[4]梁世翔.基于ITS的物流园区协同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2007.

[5]熊芬.保税物流园区物流能力评价[D]. 武汉理工大学,2008.

[6]闫国伟.我国物流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同济大学,2008.

[7]吴国华,马时春.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园区发展策略研究初探[J]. 科技经济市场,2008,(12):61~62.

[8]吴琼.物流园区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以鹤山市物流园区为例[D]. 北京交通大学,2010.

[9]康定华.论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视角扩展[J]. 商业时代,2010,(12):18~19+12.

[10]于超.基于协同理论的物流园区内部资源分配方法研究[D]. 吉林大学,2011.

[11]钱志芳.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金融服务价值研究[J]. 物流技术,2014,33(6):162~164.

[12]张守龙.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园区发展模式及其有效性测评研究[D]. 江苏科技大学,2014.

[13]张良卫.信息流协同因素实证分析与模型构建[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36(2):118~126.

本文得到广东省建设高水平大学重大项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发展中心”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信息流物流园区共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基于信息流的作战体系网络效能仿真与优化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改进物流量分摊模型的物流园区竞争关系研究
基于信息流的RBC系统外部通信网络故障分析
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信息流评价模型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物流园区的突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