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合肥现代畜牧水产业发展的对策

2016-08-19夏伦平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水产业水产品水产

夏伦平

(合肥市畜牧水产局,安徽 合肥 230071)

加快合肥现代畜牧水产业发展的对策

夏伦平

(合肥市畜牧水产局,安徽合肥230071)

畜牧水产业作为合肥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乎全市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本文在对合肥畜牧水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基础上,分析了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的管理对策。大力发展现代畜牧水产业,是合肥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是建设美丽合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根本要求。

现代畜牧水产业合肥对策

一、合肥畜牧水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合肥畜牧水产系统按照“适量提质创品牌、及时统一全覆盖、规范严管保安全、勤政廉洁正能量”工作要求,成功应对H7N9流感、小反刍兽疫等挑战和危机,通过“三抓一带动”促产业结构调优、发展质量提升,开创了畜牧水产业绿色增长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

(一)畜牧水产业主要经济指标

畜牧水产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跑全省,2015年畜牧水产总产值达到208.55亿元;肉蛋奶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4.93万吨,其中肉类产量49.12万吨、禽蛋产量20.25万吨、牛奶产量11.54万吨、水产品产量24.02万吨;出栏生猪291.72万头、出栏家禽1.61亿只。

(二)畜牧水产业产业结构

二三产比重在全省率先突破50%。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全,拥有国家级生猪核心繁殖场2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个、省级水产良种场3个,成为全省畜禽水产良种生产、供应的核心区。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9%。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个。休闲渔业蓬勃发展,拥有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6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6个。“中国合肥龙虾节”连续十四年成功举办,龙虾经济总量达到45亿元。

(三)畜水产品质量

建成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80家,通过“三品”认证的畜水产品160余个,在农业部和省农委例行抽样检测中,合肥产地畜水产品合格率超过99%。认真贯彻落实《合肥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在全国建成首个综合性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报验站,率先在全省开展水产品快速检测工作,全面加强畜水产品从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畜水产品监管“合肥模式”初步形成,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畜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市政府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将其列入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考核项。深入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省级示范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演练,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全市多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情,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连续获得“全省动物防疫工作先进市”称号。

(五)生态环境保护

率先在全省完成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出台奖补政策支持畜禽养殖场开展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畜禽污染防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放流鲢鳙鱼、大银鱼等各类苗种十亿尾(卵),有效改善巢湖水质。严格执行巢湖禁渔制度,持续深入开展违禁渔具清理行动,养护巢湖渔业资源。

(六)品牌建设

肥东现代牧业的纯牛奶在第53届、54届“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上,连续两年摘取自有品牌纯牛奶产品的金奖;“巢三珍”、“春然”分别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巢湖麻鸭、巢湖银鱼、巢湖白米虾、黄陂湖大闸蟹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合肥龙虾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产品注册登记保护;富煌三珍水产良种场被认定为国家水产良种场。所辖五县(市)均被评为安徽省水产大县,其中巢湖市连续四年位列榜首。

(七)民生能力保障

服务和保障民生能力逐步提升。在全省率先完成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128户以船为家渔民住房、户籍、子女上学等问题妥善解决。881名农村老兽医获得工龄补助。渔业互助保险和水产养殖保险等惠渔政策成效明显,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在省内率先实施,畜牧水产业防范风险能力不断提升。主动承担宠物医院监管职责,规范宠物医院兽用药品使用,圆满解决诊疗废弃物处置难题。下放行政许可6项、非行政许可1项,行政审批事项同比减少70%。

二、合肥畜牧水产业发展条件

(一)有利条件

1.宏观发展环境有利

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肥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被国家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新的战略定位将全面提升合肥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畜牧水产业转型升级。

2.产业发展条件具备

优良的发展环境和精准的扶持政策让合肥成为投资的洼地,吸引一大批社会资本强势进入合肥畜牧水产业,实现产业链式集聚的倍增效应,创业创新的“磁场”效应凸显。畜牧水产业上联种植业,下联农产品加工业,是推动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畜牧水产业在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推进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3.市场消费需求旺盛

全社会对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高度关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畜牧水产业可持续发展集聚社会共识。小康社会的逐步建成,城乡居民追求生活水平的品质不断提高将持续增加优质蛋白的需求,畜牧水产业比重扩大成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今后一段时期,优质、安全、生态的畜水产品市场广阔、潜力巨大。

4.科技创新优势明显

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拥有各类高等院校60所、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136个,农业人才资源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传统畜牧水产业技术精华广泛传承,现代生物技术、“互联网+”和先进技术装备将广泛应用,绿色低碳循环等技术模式将不断集成创新,为畜牧水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制约因素

1.生态环境制约日益凸显

资源紧约束和环境紧约束的“双紧”现象更为普遍,规模养殖用地难、粪污处理难等问题逐步显现,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加速,部分渔业水域被占用,传统优势养殖区域受到挤压。

2.养殖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现代畜禽水产种业体系建设滞后,规模养殖场自动化、设施化程度不高。全市20万亩养殖池塘中有近三分之二塘口老化,渔港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长期不足。

3.效益不高的问题更加突出

国内畜牧水产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价格波动周期缩短,畜水产品价格弱势运行,导致畜牧水产业比较效益走低。国际市场猪肉、牛肉、奶粉等价格下降,已不同程度低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导致进口持续增加,成本“地板”与价格“天花板”给畜牧水产业持续发展带来双重挤压。

4.管理和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畜牧水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多元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上下以及部门之间的联动不够密切。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从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防控压力较大。机动渔船分布较散,安全生产监管任务艰巨。中小养殖企业(户)精准对接大市场的有效机制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难以有效破解。

三、加快合肥现代畜牧水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品牌化“六化”要求,努力在转变畜牧水产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提高畜牧水产业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畜牧水产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着力打造畜牧水产业一二三产融合的“六次”产业,走出一条“方式创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水产业发展道路,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思路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战略定位的要求,着力推进畜牧水产业“11362”发展战略,即一个目标: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畜牧水产业;一支队伍:加强畜牧水产干部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大产业:积极构建绿色的养殖业、先进的畜水产品加工业和繁荣的休闲畜牧水产业;六大工程:绿色模式增长工程、“智慧畜牧水产+”工程、良种体系建设工程、产业化延伸工程、安全体系保障工程、特色品牌提升工程;两个富民:致富农民增收和丰富市民生活。

(三)基本原则

突出生态优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实践“绿色化”发展理念,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加快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现代畜牧水产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产前、产中、产后等各方面创新,增强科技对产业的支撑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注重品牌引领。品牌化是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畜牧水产业现代化的标志。要把品牌化发展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引导品牌发展布局,培育品牌创建主体,构建品牌发展机制,创新品牌发展模式,促进品牌畜牧水产业加快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将现代畜牧水产业建设置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建设的大格局中,用工业理念、全局高度、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进行谋划部署。加快 “走出去”步伐,提升合肥畜牧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致力改善民生。贯彻落实《合肥市农村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培育农民创新创业骨干队伍,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宠物医院管理,大力发展水族产业,唱响牧渔文化,丰富市民生活,实现“双富民”目标。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按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构建业态丰富、功能多样、环境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畜牧水产产业体系,始终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努力成为国内一流的畜禽水产良种基地、优质畜水产品生产基地、畜水产品加工与出口基地、智慧畜牧水产+示范基地、畜牧水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和都市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实现致富农民增收和丰富市民生活“双富民”。

2.具体目标

有效供给能力进一步巩固:到2020年,畜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10万吨,其中肉蛋奶、水产品总产量分别为83万吨、27万吨;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58万亩以上,完成2万亩中低产池塘标准化改造;畜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产地抽检合格率保持在100%。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畜牧水产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其中一产、二产、三产产值分别达到320亿元、400亿元、80亿元;休闲渔业等新兴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畜牧水产业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渔船等安全设施和装备明显改善,不发生重大畜牧水产业安全生产事故。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到2020年,加强和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100%,畜禽产地检疫率达100%,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抗体检测合格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进一步推进:到2020年,捕捞机动渔船总数和功率数控制在“十二五”末水平;累计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0亿尾(卵)。

科技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到2020年,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加强;畜牧水产业节能减排迈出新步伐。

畜牧水产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建成智慧畜牧水产+信息化市级平台,互联网+畜牧水产业融合更加深入,畜牧水产部门行政效能明显提升。

外向型渔业发展进一步拓展:到2020年,渔业“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渔业出口额达到2.9亿美元,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合肥品牌的认可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五)产业布局

1.总体布局

按照“主体功能突出、布局结构优化、统筹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生产主导区、生态保护区和功能拓展区建设,加快形成生态优良、环境优美、产业优势、产品优质的现代畜牧水产业产业格局。

生产主导区:五县(市)适合发展畜牧水产业的区域。此区域内重点发展良种繁育、标准化生态养殖,为合肥城乡居民提供鲜活安全的畜水产品。

生态保护区: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巢湖等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此区域内禁养包括以商品食用为目的生猪、奶牛、家禽等,鼓励发展人放天养的增殖渔业、净水渔业。

功能拓展区:城乡结合区域、湖泊及沿湖区域。此区域内重点发展休闲观光渔业,拓展渔业功能,丰富完善现代渔业产业形态,促进渔业经济新增长点的形成。

2.重点产业布局

根据合肥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养殖传统、产业基础,按照“突出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集聚、提高竞争能力”的原则,着力打造“一带三园六区”的产业格局。

“一带三园六区”空间布局表

(六)主要任务

从加快转变畜牧水产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事关现代畜牧水产业发展全局和影响长远的三大产业、三大安全、三大体系建设。

1.突出一产

实施绿色养殖模式攻关行动。坚持“生态、健康、高效、节能”发展理念,全面推广“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稻田综合种养、“发酵床养殖”、“林下养殖”、农牧结合等节地、节水、节能绿色养殖模式,推进生猪、家禽、龙虾、河蟹等主导优势品种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进程。

实施品牌建设示范行动。支持龙头企业与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开展紧密合作,建立基地,注册商标。鼓励各类经营主体争创驰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农产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重点维护好“中国淡水龙虾之都”等区域性公共品牌价值,提升品牌社会公信力。充分利用农交会平台,集中推介一批知名畜水产品品牌。加快畜牧水产“三品一标”发展,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率先实现无公害生产全覆盖。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食品企业发展绿色食品。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特定产品内涵的地理标志畜水产品。

实施发展模式创新示范行动。深化现有养猪模式的改革创新,大力推广“生猪托管”模式,优化规模猪场资本、技术、人才配置,促进托管猪场养殖效益增长,实现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2.主攻二产

做大做强畜水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联合等方式,整合资源要素,发展成为规模化、集团化、整体竞争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引导领军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组建产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领军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做大做强;提升领军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装备水平,大力发展畜水产品精深加工;鼓励领军企业加强畜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集成各类优势资源,带动专业化、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引导领军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农民有效对接,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辐射带动农户的能力。

加强畜水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建设。积极整合和规范发展各类畜水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加快实现加工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引导产业集聚园区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延长产业链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发展格局。注重发挥产业集聚区整体效率,改善软硬件环境,加强运行机制建设,实现园区内产业的链式构建、企业的规模构建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

3.搞活三产

发展休闲观赏渔业。突出渔业资源禀赋,通过举办龙虾节、观赏鱼大赛、垂钓大赛、鱼饮食文化节、开捕节、增殖放流以及渔业科普、美术摄影等活动形式,培育一二三次产业融合的一种新型渔业产业形态,实现渔业与旅游业结合,建成一批不同类型的休闲观赏渔业实体,充分展现渔俗文化、渔乡风情和渔业生产方式。

发展畜牧水产生物技术产业。加快培育畜牧水产生物技术产业,促进主导优势品种改良,着力打造优质畜牧水产种业强市。坚持内培外引,大力发展生物兽用疫苗产业。

4.确保畜牧水产生产安全

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和追究制,深入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文明执法窗口单位”等创建活动。加强渔业船员培训、考试和发证管理,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技能培训,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建立并完善与气象、交通、广电和电信等部门的防灾减灾协调合作机制,提高灾害预警预报和事故险情救助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确保畜牧水产质量安全

坚持畜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长效监管机制建设两手抓,以合肥市外来动物及动物产品报验站为依托,推动建立市场准入和质量可追溯制度。积极推动水产品快速检测体系及配套设备建设,为质量安全执法及实施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提供技术支撑。强化全面推进健康养殖道德责任、全面落实属地监管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首负责任“三个全面”措施落实。加强市、县两级畜水产品质量监测能力建设。

6.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落实综合防控措施,继续抓好免疫工作,组织开展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全年补免补防工作,完善强制免疫制度,认真做好强制免疫疫苗管理工作,明确免疫责任主体。加大监测预警力度,定期开展动物疫情风险评估。加强检疫监管,严格执行活畜禽市场准入健康标准,严把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关口,严厉打击屠宰病死畜禽违法行为。加强源头防控,强化防疫条件审查和监督管理。改进畜禽养殖方式,净化养殖环境,提高动物饲养、屠宰等场所防疫能力。认真开展高温季节查源和消毒灭源活动。加强兽医实验室和动物诊疗机构管理。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和强制扑杀政策,建立动物强制扑杀、强制免疫应激反应死亡动物补贴评估制度。强化应急管理,进一步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不同病种的实施方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工作体系和信息体系。

7.健全科技支撑体系

加快畜牧水产业科技创新。加强畜牧水产业科技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培养,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围绕品种培育、生态养殖、疫病防控、饲料营养、质量安全、资源养护、节能减排、畜水产品加工等关键环节开展联合攻关、技术集成,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抓紧制修订产业发展急需的行业标准,加大标准实施力度。

提升技术推广服务。依托省内农业科研院所,积极构建以市级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产学研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实施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培养和知识更新工程,加强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提升畜牧水产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畜水产品质量监管、公共信息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积极引导节水、节能、减排型畜牧水产养殖技术和模式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发酵床养殖、循环水养殖、水质调控技术及环保装备。

8.健全资源环境保护体系

加强畜禽污染防治。支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提高畜禽粪污收集和处理机械化水平,实施雨污分流、粪污资源化利用,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提高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基本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生产和使用,健全兽药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继续开展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生态修复,推广高效安全复合饲料,逐步减少使用冰鲜杂鱼饵料。加大渔业增殖放流力度,发展净水渔业。深入开展禁用渔具清理行动,始终保持对破坏渔业资源的电毒炸、使用迷魂阵等非法捕捞行为的高压态势。

9.健全执法保障体系

加强畜牧水产队伍建设。围绕现代畜牧水产业建设和 “三大安全”保障,提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能力。巩固强化禁渔、渔船管理、资源养护、养殖和质量安全执法等管理成果。积极争取畜牧水产执法人员纳入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创建活动,提高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畜牧水产业执法队伍。

提高装备现代化水平。加强执法装备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法装备配给率和技术水平,改善畜牧水产执法条件,提升安全监管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七)重大工程

围绕重点建设任务,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全面夯实现代畜牧水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1.绿色循环低碳模式攻关工程

推动开展中低产池塘和老旧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每年标准化建设水产养殖场100个、改造老旧池塘4000亩,年新增水产品产量5000吨;每年标准化改造老旧畜禽养殖场100个。全面发展大水面增殖渔业,依法有序推进湖泊退网还湖,因地制宜投放滤食性鱼类,积极推广“因水稀放、优化结构、植草移螺、规范捕捞”的增殖模式,促进以渔净水,以水养鱼的良性循环。积极探索“渔光互补”产业新模式。以稳粮增收为前提,积极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因地制宜推广“稻-鳖、稻-虾、稻-鱼、稻-鸭”共生模式,力争推广稻田养鱼10万亩,实现每亩水稻千斤、养鱼增收千元。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支持苜蓿和青贮玉米等饲草料种植,因地制宜推广“猪沼果”、“发酵床”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建成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50个、农牧结合示范基地50个。加强畜禽污染防治,到2020年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100%建立。

2.“智慧畜牧水产+”建设工程

以优势畜水产品生产精准管理为切入点,建设全市智慧畜牧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远程信息服务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在畜牧水产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为畜牧水产业生产过程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和决策服务,推动全产业链畜水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的新趋势,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到2020年,全市建成200个“互联网+畜牧水产业”示范基地。

3.良种体系建设工程

重点建设一批有利用价值的地方品种保种区、基因库,改扩建一批以生猪、家禽、湖羊、龙虾、鳜鱼、鮰鱼、泥鳅等优势品种为重点的种畜禽水产良种场,推广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强化联合育种攻关,提高良种覆盖率和苗种质量。力争到2020年,国家级种业示范场达到5家、省级种业示范场达到10家,良种覆盖率达到95%。

4.产业化延伸工程

优一产,接二产,连三产,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提质增效。加快泰国正大集团畜牧“一条龙”产业链项目建设进度,支持引导在肥的伊利、新希望、现代牧业、大北农、通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带动全市畜牧水产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赏渔业,通过举办龙虾节、观赏鱼大赛、垂钓大赛、鱼饮食文化节、开捕节等活动,弘扬渔文化,实现渔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到2020年,建成10个国家级、50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全国休闲渔业精品品牌。

5.安全体系保障工程

全面强化质量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三大安全”管理。以合肥市外来动物及动物产品报验站为支撑,加强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在畜禽产品报验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开展水产品重点品种的报验管理,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不断巩固和提升全市畜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市场消费安全。按照建设“信息化、数字化、防灾化”现代渔港的思路,在巢湖沿岸改造、新建内陆渔港工程6个,提高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强化市、县防疫体系建设,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6.特色品牌提升工程

深入实施品牌建设示范行动,支持龙头企业与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开展紧密合作,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以品牌赢得市场,以市场引领消费,以消费倒逼产地。力争到2020年,全市畜牧水产业新增省级以上品牌商标10个。巩固提升现有的现代牧业、合肥龙虾、巢湖麻鸭、黄陂湖河蟹等品牌价值,通过举办合肥龙虾节等活动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八)双富民工程

1.致富农民增收

依托合肥众多的畜牧水产龙头企业,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努力培育出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素质高、沉得下、留得住的农民创新创业骨干队伍,让生态畜牧水产业成为农民的致富产业。认真实施《合肥市农村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将畜牧水产业扶贫列入市扶持产业“1+3+5”政策体系,落实结对帮扶责任,提高精准扶贫水平。

2.丰富市民生活

加强宠物医院管理,精心办好每年一届的中国合肥龙虾节,大力发展水族产业,在满足城乡居民舌尖美食需求同时,唱响牧渔文化,丰富市民生活,打造市民休闲“周末生活圈”。

(九)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

全市各级畜牧业、渔业主管部门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工作作风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档案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履行规划指导、政策落实等行政职能,切实加强与财政、环保、食品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切实加大对行业协会与公共服务组织的支持引导,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全面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以及畜牧水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政策扶持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省财政各项支持畜牧水产业发展政策,继续实施并健全完善合肥市畜牧水产业“借转补”扶持政策,建立可持续发展投入保障体系,推动投资方向由生产领域向生产与生态并重转变,投资重点向推进畜牧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倾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畜牧水产业,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提高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健全完善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和问责机制。

3.改革创新

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支持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民创新创业服务工作,培育出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素质高、沉得下、留得住的农民创新创业骨干队伍,为精准扶贫出力。探索水产养殖权证等抵押贷款,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示范推广“九德”生猪养殖托管模式,鼓励开展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促进全市畜牧水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资源参与畜牧水产业科技创新。

4.与时俱进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始终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穿于现代畜牧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发展新机遇,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开拓创新,永葆畜牧水产业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5.人才支撑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在现代畜牧水产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务实创新、廉洁勤政核心价值理念,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狠抓服务精准,提高服务效能,注重服务效果,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畜牧水产干部队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突出领军、骨干和亟需紧缺三类畜牧水产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理念,提高素质,提升水平,使人才总量与畜牧水产业加快发展相适应,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人才素质的提高与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同步,培养造就一支支撑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大军。

责任编辑:韩枫

2016—03—02

夏伦平,合肥市畜牧水产局局长、党组书记。

猜你喜欢

水产业水产品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停产!断粮!原料暴涨!节后限电令再升级,水产业遭受暴击……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加油!水产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风起云涌立潮头 做健康水产业的推动者——访常德市科雄饲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万强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