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2016-08-18
用心遍访贫困户才能搭建干群连心桥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干部抱怨“遍访贫困户,要遍访好几遍,很浪费精力和时间,去多了群众反感”。
2016年是脱贫攻坚之年,多数领导干部都有遍访任务。遍访是为了摸清状况,只有将情况摸真,将目标瞄准,才有打胜仗可言。有的领导干部只看到遍访贫困户的任务清单,只关注遍访需要上交的材料,不用心理解遍访的目的和意义,走访搞“形式主义”,只讲“对上能交差”。有的干部在遍访贫困户后,没有总结、没有反馈,甚至自己也忘记了遍访情况。所以,有干部抱怨自己累、群众烦,根本上就是我们的遍访对群众而言没有任何意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对他好不好,用不用心帮助他,他心里是有数的。
我们深知“说的容易做到难”。基层工作面向群众,任务来自各部门,任务多,时间紧,压力大,但只要用心工作,办法总比困难多。政策执行者要不耻下问、问计于民,才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工作方案。“上”与“下”要“通气”、要“互动”,干部遍访才有价值、有意义,工作才能顺利推动。
(贵州 吴凤玖)
让公职队伍少些“潜水员”
新媒体时代,微信已成为主流的社交工具和信息获取平台之一。和许多老百姓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各类信息相比,有些官员、基层公务员的朋友圈显得很“单一”,除了工作,他们的朋友圈里大多是转载类文字、图片,甚少表露个人观点、情感,可能他们害怕公职人员身份的标签会让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因为对于某些事物的评价,人们总是会将其与之身份标签联系起来。
然而,褪去公职身份,公职人员也是普通人,对于一些事物都会有其自身的想法观点。所以,作为公职人员不必要对社交媒体畏之如虎,不妨大胆钻出水面“冒个泡”抒发己见,让百姓看到自己真实的一面,反而更有利于老百姓对公职人员的了解,对政府部门的了解,有利于拉近政府部门与老百姓的距离,为政策的宣传、工作的推进提供一个新的沟通方式。
(贵州 杨汉雨)
对“信仰”的思考
今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号角吹响。这可不是个好差事。我们跋山涉水,烈日徒步。晒黑消瘦不说,很多队员像蛇一样开始不断蜕皮。这次“农普”,队长任劳任怨,全程陪同外带监督,而且永远都是走在前面。我这一辈的年轻队员倒是满腹牢骚。队长批评我最多的就是“缺乏党性修养”。这激起我心中尘封已久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入党?仅仅只是为了提高党性修养,然后能经得住更毒的太阳?
我开始研究党史,我想从这个党的诞生之初去寻找答案。为什么是共产党最终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心?答案只能是两个字:信仰。
我为什么入党,最根本原因就是这种信仰,在滚滚红尘中,以一颗平常心去体验和努力改变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然后给自己一个信念的支撑物,不断给思想“除尘”,给精神“补钙”,给灵魂“充氧”,这样,我就不会因为患得患失而迷失掉自己。“农普”过程千难万险,正是这份信仰才让队长一直挺在前头,不怨不躁,而对于我们年轻的党员来说,就需要借助这份信仰,发扬老统计人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光荣传统,传承调查队爬得了高山,过得了河流,经得住日晒,受得住雨淋的“农普”精神,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做一个合格且光荣的党员。
(国家统计局铜鼓调查队 潘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