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2016-08-18孟晓东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关联词高考题辨析

孟晓东

【命题特点】

2016年9套高考语文试题,除上海卷外,其他8套试题都专门设置了语言语用题。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命制一直坚持“稳中求新,守正出新”的原则。而语言语用题,又一直被视为语文命题中的一块试验田。所以,每年的语言语用题,总是能够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2016年的高考题也不例外,以下变化令人眼前一亮。

1.传统题力求突破,尤其是在以下几道词语题上的变化,体现了命题者的创新意识。

(1)成语题的变化。

以往的成语题,主要是两种题型:一是四选一的辨析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二是填空型(“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前者考查四个没有内在关联性的成语,后者考查三个或三组近义成语。2016年全国丙卷的第13题,虽然还是辨析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但增加了成语的数量,由原先的4个增加到了6个。

(2)虚词题的考查

虚词考查在以往高考题中多是作为近义实词辨析考查中的点缀,而2016年的高考题,虚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2016年全国丙卷的第15题(“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就将虚词(包括关联词)作为了主角。

2.创新题体现文化内涵。

在创新题上,应当首推江苏卷。2016年江苏高考卷的前5道小题,几乎题题有新意。其中第2道题,单独命题考查修辞,更是近年来少有的举动,多多少少减轻了多年来修辞手法一直是考纲中的考点,却只能沦为仿写题、表达生动、形象、得体题中陪衬的尴尬。而第3题、第4题、第5题,分别涉及诗词引用、文集命名、为文艺演出专场拟写对联,无不体现了命题者对传统文化的情有独钟。此外,天津卷的第4题,考查了古文中的年龄表述,也需要考生有古代文化常识的积淀。

当然,总体上看,高考在这一板块上的考查,还是“稳”字当头,如新课标卷第14题对病句的考查、第16题对连贯的考查,都是继续沿用上年度的命题形式。此外,变化的题,也不是变得面目全非。多数题虽然在形式上变化了,但考查的知识点,并没有在本质上变化,坚决贯彻了“注重基础、注重能力、尊重大纲、贴近生活”的原则。在控制题量的大背景之下,个别考点采取了合并考查的办法。从考查内容上看,对字音、字形题的考查是注重基础,不刻意为难考生,字音多考查音近字、多音字、同音字等的辨识,字形多考查常见易混字,与考生平时的专题训练十分接近。词语(包括成语)题、病句题在提供语境时,尽量关注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有现实感、时代感。

【命题展望】

未来的语言知识题考查,将继续沿袭已有的考查途径与方向,稳步向前。具体表现为:

1.守正出新。在考查知识点不变的前提下,形式上追求有一定的变化。比如,近三年的成语题,年年有变化。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考查的是四个互不关联成语的辨析;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变成了对三个近义成语的辨析;2016年高考全国课标卷,又变成了对六个互不关联成语的辨析。不过,考生应明确,形式变化,只等于换了个马甲,改变不了的是它的本质。考生只要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是绝对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

2.敢于突破。以往考查的冷点,也可能在高考题中出现,成为新的亮点。2016年的试卷套数相比往年有所减少,但语言语用题的考查覆盖面却丝毫未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标点、修辞等以往的冷考点,都在2016年的高考题中抢得了一席之地。尤其是2016年江苏卷的大面积尝试,可以说是为今后的命题突破吹响了冲锋号,广大备考者不可再胶柱鼓瑟,要有敏锐的感知力,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当然,对于使用全国卷的考生而言,也大可不必为此人心惶惶, 因为这毕竟只是命题人的一种探索与尝试,而且比重较低,不会引发巨大的震动。

3.文化味浓。题面十分讲究,力求雅致厚重。比如,今年语病客观题的表述规范简洁,内容厚实,不显单薄。考题的选择项以复句为主,也有复杂的单句,信息含量很丰富,时代感鲜明,兼顾了地方色彩。除此之外,更多具有文化内涵的题目将会现身高考题,考生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在备考中针对训练,未雨绸缪。

【备考指导】

一、字音题

1.多音字,记少推多。如“艾”多数词中读ài,只在“惩艾”“自怨自艾”中读“yì”。

2.形声字,记异弃同。如“真”读“zhēn”,用它作声旁的字,“镇”读“zhèn”,“缜”读“zhěn”,“慎”读“shèn”,“填”“阗”均读“tián”,“颠”“滇”均读“diān”。

3.疑难字,汇总记忆。如“盥”(guàn)、“龋”(qǔ)。对于疑难字,最好整理出适合自己使用的《容易读错的字表》。

4.易混字,分类整理。常见误读类型有:形似误读、俗读误读、多音误读、姓氏误读、古音误读、难读字误读、习惯误读等。对于易混字,也要分门别类,归纳整理。

二、字形题

任何语言都有语境,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高考字形的考查,总会设置一定语境,或词语、或句子,因此需要仔细揣摩,凭借语境,抓住关键字,达到辨别字形的目的。如:针砭时弊,常常误写为“贬”,如果借助成语构成的语境,“针砭”是指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自然会想到为“砭”。

三、词语题

近义词辨析要防止三误区:1.缺乏理性,仅凭感性,难免牵强附会,失之偏颇。2.思考脱离具体语境,难以从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以及语法功能等方面找出正确的解题途径。3.缺少积累,无章可循,只凭语感答题,跟着感觉走。

虚词辨析要防止三误区:1.不能统览语段,不能瞻前顾后,导致顾此失彼。2.逻辑思维能力弱,不从逻辑关系入手进行辨析。3.缺少必要的知识积淀,凭感觉想当然地答题。

成语辨析答题三误区:1.掌握的成语数量明显不足,致使答题时只能靠猜、靠蒙。2.对成语没有高度的警惕性,习惯于望文生义。3.有思维定势,不对具体语境进行认真分析而灵活辨析。

四、病句题

病句题备考,既需要平时注意多阅读,增强语感,又需要掌握辨析语病的基本方法。

1.语感审读。在审读过程中,从语言的感性认识上觉察语句是否有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再作分析比较,从而找到语病之所在。

2.结构分析。主要是成分分析,先找出主干,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 ,就再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或修饰语内部是否有语序、逻辑等方面的毛病。

3.逻辑分析。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进行逻辑分析,要注意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多个侧面进行分析,不可一叶障目。

4.造句类比。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从语法、事理等方面不好断定,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

5.标志辨识。有些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标志,对于这些标志进行分析,就可以快速辨析句子是否出了毛病。

(1)两面词。检查重点是:两面词的使用是否前后照应。

(2)否定词。检查重点是:句子实际表达出的意思是否与本来要表达的意思相反。

(3)数量词。检查重点是:约数使用时是否重复或自相矛盾,倍数的使用是否恰当。

(4)文言词或成语。检查重点是:语意是否重复。

(5)关联词。检查重点是:关联词与主语位置是否颠倒,关联词是否配套使用,分句使用的关联词是否合乎逻辑,关联词是否赘余或残缺。

(6)介词。检查重点是:句首介词是否造成主语残缺,句中介词是否错用、赘余或残缺。

(7)谦敬词。检查重点是:谦敬是否错位。

五、连贯题

连贯题,主要是瞻前顾后,注意话题的一致、句式的一致、关键词的暗示、前后的照应、事理的逻辑性。叙述语段,看陈述对象是解题关键;议论性语段,要考虑事理的逻辑性,观点和材料要统一;写景、抒情语段,应注意语境和谐一致,即景物的远近动静,色彩的鲜明暗淡,气氛的热烈、凄清,视角的高低俯仰,感情的悲喜,态度的褒贬在同一段文字里要一致。

六、文化题

文化题,主要指的是涉及节日民俗、古诗词、对联、古代文化常识等的语言语用题,对于这类题,答题时除了需要语言语用基本知识外,还需要文化、文学积淀,考生平时应注意积累,以备不时之需,这对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关联词高考题辨析
用关联词造句
高中挚友情谊长
Your high school friends are your lifelong friends
一道2021年高考题的四种解法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高考题怎么改编(一)——集合篇
关联词的秘密
两道“线性规划”高考题引发的思考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