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成性教学走进科学课堂

2016-08-18杨利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6年7期
关键词:科学实验探究

杨利

【摘 要】

生成性课堂教学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出一些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留下足够空间,建立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是师生共同开发和丰富课程的创造过程。以“实验”拨动“生成”之心弦;以“合作”奏响“生成”之乐章;以“探究”催开“生成”之奇葩。从而让课堂有效生成,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增进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科学素养。

【关键词】

生成性教学 教学设计 实验 探究 合作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课堂教学应突出其过程性,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现、应用过程中,在问题的分析探索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完成学习过程,优化学习效果。

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生成性课堂教学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出一些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留下足够空间,建立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是师生共同开发和丰富课程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课堂动态善于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的各种信息,及时将学生学习状态中的困惑和疑问整合形成新的教学生长点,推进教学进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课堂生成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它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精彩的生成立足于学生对教学情境的感悟、体验、理解和教师的启发,实质上是一种师生、生生、生本(课本)等互动,在交流中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甚至是打破传统的思维,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增进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科学素养。那么,教师如何发挥教学机智能巧妙地加以选择和聚集,从而让课堂有效生成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实验”拨动“生成”之心弦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某些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感知的过程,这种体验式的过程具有不可替代性,只能在学生自主感受中生成。实验室学生体验科学现象,感知科学情景,探究科学规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有着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替代不了的地位和独特功能。在课堂中,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学生对实验发生浓厚兴趣时,学习这门课也就有了动力。而且实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大幅度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增进学生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光的折射》教学中,教师先从生活现象引入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1)观察“折射断笔”。提供一杯水,让学生利用手边的笔或尺进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思考,笔、直尺怎么会出现“折断”现象呢?(2)“模拟叉鱼”。在泡沫塑料板上画上鱼,塑料板放入水中,让学生用竹针对准水中塑料鱼(看到的)叉下,通过分组实验,学生比赛,实际体验,看谁能叉准?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对“光进入另一种介质中偏折”现象的感性认识.当学生用针尖去叉看到的鱼,发现总是叉不到,吃惊之余,产生认知冲突。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是知识解释?激发学生对探究光的折射知识的内心需求。

生成的教学由于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变的更加精彩。让学生共同参与课堂,亲自体验和操作,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注重课堂生成过程,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使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二、以“探究”奏响“生成”之乐章

学生有没有探究的欲望,能不能提出问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针对不同课题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如实验演示、小故事、录像、挂图等生动地再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科学现象、事实,简明扼要地引入课题,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究的内容练习在一起,让学生讨论,提出初步的猜想、假设。教师再及时地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猜想、假设”,积极地寻找、设计、验证“猜想、假设”的实验方法。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内容时,进行下列实验:

演示1:小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静止。

师:小木块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越来越慢直至停止,其原因是什么?

演示2:水平面上的摩擦块,用一弹簧秤沿水平方向拉,没拉动。

师:以上两种摩擦力有什么区别?摩擦力的产生是否需要条件?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确定?大小可能会跟那些因素有关?

通过研究实验对比演示产生有何区别的发问,开启其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如鲠在喉,弓箭在弦,情动激发,探究实验的教学,应重视真实的问题情景的设计,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情绪的兴奋,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另外,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的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真实的问题情景,是引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重要的外部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

师: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会跟那些因素有关呢?

生甲: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生乙:跟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

生丙:跟接触面的形状有关;

生丁:跟接触面间的作用力大小有关;

生戊:跟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

生已:跟发生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在教学中,抓住这个契机,当问题的解决变成学生内在的一种迫切需要时,老师再进行必要的精讲和拓展,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究的热情。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的探究意识,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让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和共同发展中,准确、及时地捕捉到动态的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是科学课堂不断涌现精彩、现货的画卷。

三、以“合作”催开“生成”之奇葩

教育学研究表明,课堂互动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之一。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以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各类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深度激发学生参与科学课堂学习的兴趣,从心里上带动学生融入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替身学生的创新实践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而且有利于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携手发展和进步。

合作学习首先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思维,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高质量的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提问,也就是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或在解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如此提问,必能“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

其次,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合作学习思考时间长,可以采取课堂内外结合,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给学生,同时教师也置身于问题探究之中,对合作学习给与必要的提示,点拨,合理指导。同时,也要注重责任的分工,使合作学习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互配合支持,期待所有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效率的途径。

在学习《物质的密度》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针对教学目标来设置统一的任务:(1)大家一起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密度概念;(2)组内经过思考和讨论,分别发言说几个现实生活中用解释的现象,该环节让基础薄弱的同学优先回答,其他同学补充;(3)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先进行测量密度的实验,然后其他同学轮流操作,大家在旁边观察和指导,从而实现目标的达成。通过团队成员的互相讲解,学生们都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既活跃了课堂,也开拓了思维。在团队合作学习中,还有效促进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生成充分利用了课堂生成性课程资源,它是即兴的、灵动的,它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提高与培养了学生的怀疑、质疑、求异、批判、创新能力。当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在课堂中顺势而为地诱导学生积极探索与思考;巧妙有效地帮助学生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理解;自然流畅地启发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生动愉悦地诱导学生步入人生智慧的魅力境界时,课堂是生命的、出彩的。

【参考文献】

【1】张敏,陆少明.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实践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3】吴少玲.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2007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科学实验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最酷的太空实验
科学拔牙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